李璐菲
【摘要】多年來,助殘社會組織為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健全殘疾人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實現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但從總體上看,由于認識的局限性、體制機制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目前我國助殘社會組織的發展在各個方面尚存在諸多問題,亟需解決。因此需要在制度保證、內容創新、過程優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造福于社會。本文主要從發展助殘社會組織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的。
【關鍵詞】助殘社會組織;殘疾人;社會組織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7-001-01
助殘社會組織的培育與發展是健全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理應成為我國殘疾人政策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對助殘組織的發展在完善公共服務職能、激發市場活力、整合社會資源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助殘社會組織進行規范管理,使其健康發展,可以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多層次、個性化、類別化需求,有利于提升殘疾人的社會福利水平,促使殘疾人群體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一、助殘社會組織的概念和發展狀況
(一)助殘社會組織的概念
本文引用《關于促進助殘社會組織發展指導意見》[殘聯發〔2014〕66號]中的助殘社會組織的概念,即在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以為殘疾人提供服務、增進殘疾人福利、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和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為宗旨,以開展殘疾人所需的各項服務為主要業務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
(二)中國助殘社會組織的發展狀況
我國助殘社會組織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誕生于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和殘聯組織的廣泛建立,如北京病殘青年俱樂部、大連市殘疾青年協會等。早期的助殘社會組織對于喚醒廣大殘疾人從自發到自覺的表達需求,為殘疾人提供直接服務,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宣傳人道主義精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進入21世紀,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加速進行,社會資源逐步向公益慈善領域傾斜,助殘社會組織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涌現出一部分發展較好、影響力較大的社會組織,如中國殘聯各專門協會、福建省同仁志愿助殘中心、北京匯天羽信息咨詢中心、北京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等。
二、現有助殘社會組織存在的問題
(一)助殘社會組織自主性差
社會組織培育與發展涉及到政府與社會組織間的關系博弈,而助殘社會組織在資格、行為等方面明顯處于從屬地位,助殘社會組織過分依賴于政府,阻礙其長遠發展。由于助殘社會組織開展工作是以購買政府服務為前提的,助殘社會組織在參與資格獲得、參與范圍劃定、參與行為實施等方面存在被動性,社會組織及其服務項目之發展在今后都不可避免面臨諸多問題。
(二)助殘社會組織服務專業化不夠
現有的服務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距離殘疾人多樣化的需求差距大,由于這些助殘社工機構自身成立時間較短,人員流動較大,致使所提供的服務在較短時間內沒有顯示出服務內容的不可替代性和服務效果的專業獨特性。雖然我國部分地區的殘聯組織建立了專家庫系統,但受地域、專業知識等因素影響,難以形成完善的服務網絡,服務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服務群體及方式的單一性問題。
(三)政府對助殘社會組織監管不到位
在政府購買助殘社會工作服務的前期,由于助殘社會組織的數量少、質量不高等原因,主要是以培育、促進發展為主。政府對殘障社會工作機構給予充分信任,以日常的行政性監督為主要監管方式,對殘障社會工作服務的專業性并沒有進行系統的評估和監控。提供殘障社會工作服務的社工機構的服務水平與績效參差不齊。但目前由于社工機構的供給不足,競爭缺失,加上監管評估尚不到位,還沒有建立淘汰和退出機制,不利于提升助殘組織的服務和業務水平。
三、對發展助殘社會組織的幾點建議
(一)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助殘社會組織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并加強發揮助殘社會組織的主觀能動性
要增加助殘服務供給繼續發揮政府購買主體的作用,著力搭建助殘社會組織培育立體架構,促進助殘社會組織數量的提升、質量的提高和結構的優化。政府要加強發揮助殘服務機構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助殘社會組織在經費使用、物資調撥、人員配備等方面都有自主管理權,促使助殘社會組織能夠更好地利用資源,為殘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推動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服務意識和能力強、具備專業服務水準的助殘社會組織員工隊伍
具體措施包括提高薪酬待遇和社會保障水平、培訓或引進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學習借鑒專業技能理念和方法、交流溝通行業之間的先進經驗做法、形成有凝聚力的組織文化等。社會助殘機構可以緊密貼近殘疾人實際需求,開發設計出救助型、支持型以及發展型等多層次、個性化的助殘服務項目,從而填補助殘服務的盲區。通過專業化的服務,提升助殘服務水平。
(三)加大對助殘社會組織的監督力度
目前助殘社會組織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搭建督導平臺、鏈接督導資源方面能力不足,尚未建立一支專業的助殘社工督導隊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助殘社工專業服務能力的提升;由于尚未建立科學、規范的評估指標體系,無法對服務機構的運行管理、服務項目的績效考核等進行有效評估,從而影響了對服務對象改善情況、服務目標實現程度、專業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準確把握。
綜之,政府應加大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優化助殘社會組織的發展環境,督促助殘社會組織強化自身建設,并加強對助殘社會組織工作的監督力度,以期能夠提升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共享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成果。
參考文獻:
[1]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促進助殘社會組織發展指導意見[殘聯發〔2014〕66號][Z].
[2]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96號)[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