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磊
摘要:縱觀設計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深刻的體會到任何一種設計作品設計風格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因素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其設計的背后總是存在一定的規律性。本文主要深入分析后現代主義設計產生的歷史背景,希望從中找到現代設計發展路線的歷史因素,從而更好地促進未來產品設計的發展。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產品設計;風格;發展
一、后現代主義的產品設計風格
產品設計體現出來的設計風格是特定歷史時期人類文明的具體表現,它的形成與社會人文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時代氣息的產品設計風格能夠引導各種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從而能夠形成具有時代性的審美特征。
自現代主義產品設計風格形成以來,設計的發展走向開始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經濟、政治、文化和人文等眾多領域的發展都能影響設計風格的形成。筆者在此主要深入分析后現代主義設計產生的歷史背景,主要從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人文因素中分析后現代主義產品設計風格形成的因素,希望從中找到現代設計發展路線的歷史因素,從而更好地促進未來產品設計的發展。
(一)經濟因素
二十世紀50年代后期,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消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及人們的消費觀念,新的產品設計風格正在逐漸涌入人們的生活,滿足了不同人們的不同需求。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直接導致了經濟發展的變化。二戰前單一風格壟斷市場的情況逐漸失去,與此同時人們的消費水平日益提高,之前適應發展需求的產品設計風格正逐漸被淘汰,設計者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設計產品。為了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典型的后現代主義設計風格逐漸普及起來。
(二)政治因素
二戰后期,西方國家的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引發了國內民眾一度的強烈反抗。政治腐敗、種族歧視、工人失業、貧富差距日益增大等,激化了社會矛盾。
人們的生存受到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嚴重干擾,社會發展處于一種僵硬模式。六十年代后期,隨著社會矛盾激化到最高峰,民眾的反抗情緒和反抗活動接踵而來。
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主要原因是社會底層人們為自身爭取權益導致的,人們不再滿足于當前的生活方式,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迫切需要得到改善。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社會發展動蕩不安,這種社會發展方式逐漸影響著設計風格的形成,并最終形成了早期后現代主義產品設計風格的主要特征。
(三)文化因素
二戰以后,文化因素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在后現代主義產品設計風格上的作用是最明顯、最直接的。非理性思想的出現、反主流文化的興起、生活與藝術的混合等三大主要人文因素,直接影響著后現代主義產品設計風格的轉變。非理性思想影響著人文主義產品設計的風格特征;反主流文化思想造就了多元化、拼湊、即興等產品設計風格的產生;而生活與藝術的混合則使得后現代主義產品設計的風格逐漸娛樂化、通俗化。
(四)人文因素
處于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有著不同的政治傾向、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一般來說,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大眾文化和消費的人們基本上都是中產階層,設計的風格、設計的標志性符號等對中產階層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中產階層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后現代社會的出現,逐漸出現了很多新的人群。后現代主義設計師從產品設計中提取符號特征,在產品的設計上表現新的形式。符號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方式和審美的最佳方式。
二、后現代主義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工業設計的發展基本是遵循兩條不同的道路的,一條是比較商業化、大眾化、應付市場需求的設計,也就是常規設計方式,這類設計是大量的,充斥市場的,為日常生活服務的,雖然大部分設計著作并不介紹它們,但是,這卻是市場上的主流設計。這種設計會受到前衛設計的影響,但是,卻沒有前衛設計那樣瞬息萬變,那么個人化,產品的價格因此也低廉,這是為大批量生產的設計;另外一條則是較為具有探索性的、具有強烈設計家個人表現的、受到總體設計運動影響的前衛設計。這是大部分設計理論著作都津津樂道討論的、非常引人注目的、與總體設計運動的發展密切關聯的設計,但是,大部分都沒有被大批量生產,因此也是價格昂貴的設計,是與大眾脫離的設計。
產品設計上,或者工業設計上的后現代主義主要是從建筑設計上衍生出來的,大部分產品設計的后現代主義設計家都是后現代主義建筑設計家。他們通過產品,特別是家具和家庭用品,表現了與建筑上的后現代主義相似的傾向,其中包括上面已經討論過的三個方面的特征,即:歷史主義和裝飾主義立場。現代主義一向反對裝飾主義,現代主義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反裝飾,因為裝飾造成不必要的額外開支,從而使大眾無法享用,所以,裝飾主義在現代主義時期是一種被視為敵人的因素而反對的,戰后發展起來的國際主義更加強調了非裝飾化特點,夸大了無裝飾的外型特征,形成減少主義的風格,裝飾和任何的歷史動機自然成為設計的天敵。而后現代主義即恢復了裝飾性,并且高度強調裝飾性,所有的后現代主義設計家,無論是建筑設計師還是產品設計師,都無一例外地采用各種各樣的裝飾,特別是從歷史中吸取裝飾營養,加以運用,與現代主義的冷漠、嚴峻、理性化形成鮮明的對照。
三、結語
后現代主義應該被視為一種對設計新標準的探索,其它的一些運動也是這種努力的組成部分。但是,后現代主義等風格顯然沒有可能使用到微電子產品上,如何在新的產品上建立一種新的標準,是世界各國的設計師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看來,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是最理想的方式,形式主義沒有可能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而理性主義、功能主義則可以。
因此,理性主義在產品設計上,特別是“高科技”產品、電子產品上被再次提倡。與80 年代家具設計上、建筑設計上后現代主義和其它各種激進設計風格的探索形成鮮明對比,同一企業的產品越來越統一化,而設計上采取理性主義方式,也就是現代主義的方式,成為80 年代末期和90 年代設計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大志.后現代主義與啟蒙[M].社會科學戰線,2005,(05).
[2]張東民,程筱勝,黃曄.產品設計重用策略[J].機械設計與研究,2007,(01).
指導教師:黃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