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摘要】在改革開放以后的歷史時期中,黨的政治動員策略中,樹立典型與一般號召兩大策略日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在新時期學雷鋒活動中,黨和政府在學習雷鋒精神與認同雷鋒精神在全社會來講是高度統一的,但在樹立典型的過程中,會根據行業的不同有所調整。這是由于不同行業、與不同群體會影響學習雷鋒精神開展所需要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學習雷鋒精神的過程只單一使用統一號召,會使真個組織活動不能很好的引起人民的廣泛參與,從而走上形式主義的道路。而不同的行業典型可以根據從事行業專有性質,學習的內容與側重點不同,這樣可以使得大家都有積極性,更有爭當典型的勇氣,以此樹立不同行業典型更能得到同行業的信服與認同,從而為政治動員常態話打下來基礎。
【關鍵詞】政治動員;整體框架;利益誘導
中圖分類號:D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7-071-01
一、更加重視動員的整體框架設計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社會經濟結構的日益復雜化,動員話語、渠道與策略的相互依賴程度大幅度提高,被動員主體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這就要求在開展動員前,動員主體會對動員的框架、理念進行構建,明確動員開展的意義,以獲取合法性。這種合法性主要體現為一種“政治合法性”,即與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主要工作任務的一致性。當今政治環境背景下開展的政治動員要比傳統政治動員增加了許多新特點,動員的渠道不斷多元化、動員的策略不斷多樣化,具有較為鮮明時代特色,這些政治動員形式的變化不僅要依靠政治壞境,還要依靠文化、社會、經濟壞境,要對各種壞境進行統籌考慮,進行深入研究才能保證政治動員的有效開展。
二、領導者個人魅力削弱,動員的民主化日益凸顯
政治動員在極大程度上超越了既有的、穩定的官僚制,引發了局部的、突變的組織體制調整,更好地促進了任務型組織與常規組織的合作。改革開放之前,動員的實施過程依托科層制的組織體系。在科層制組織體系中,權力和信息的流程是單向的,權力和信息的中心在“金字塔”的最頂部。這種設計,目的在于實現控制和效率。組織間的互動關系也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則,互動的主動者是上級部門,互動的內容是指令或命令,下級部門是互動的接受者。在動員過程中,聯結動員主體與動員客體的唯一渠道就是“單位”。上級通過控制權力和信息,將全部觸角延伸至下級單位組織。充分適應這種動員形式的利益誘導機制是領導者個人魅力。在與學雷鋒相關的歷次動員中,毛澤東作為領袖的個人意志和個人魅力都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缺乏制度保障的以情感為紐帶的政治動員中,領導人的個人魅力無疑是政治動員目標有力實現的有力保障。
三、動員渠道的多樣化
除去傳統的動員渠道(人民團體、單位組織、工廠學校)外,新的動員渠道不斷涌現,比如互聯網論壇、貼吧、政府博客,甚至海外使領館也成為面相海外華人華僑開展整治動員的間接主體。另外,在新時期動員的渠道不斷多元化,有報紙雜志、互聯網、微信、電視、廣播等很多傳播渠道,比起傳統的動員渠道豐富了許多,增加了廣大群眾認同性與容易性,加速了政治動員活動的有效展開。
詹姆斯·R·湯森在《中國政治》一書中寫道:“中國更多的信息來自于會議。在1949-1975年間黨和政府共召開了298次會議,但僅1966年以前召開的會議就有271次。而上述會議中大約只有10%左右在召開時得到了中國媒體的實質性報道。其余皆是處于保密?!备母镩_放前期,動員過程中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是“會議”和“紅頭文件”。會議是中國政治體系中信息傳遞最為重要,也最為普遍的溝通方式。會議所具有的鼓足干勁、激勵、感染作用,通過會議本身的形式、聲勢、口號及宣言等可顯示出來,使得與會者能夠迅速領會動員主體的意圖和取向并繼續向下傳達。文件是體制內信息流通的另外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紅頭文件”是其中特殊的一種?!凹t頭文件”是黨委、政府下發指令、傳達政策、開展動員的重要手段。
四、利益激勵機制日益發揮主導作用
在市場經濟獲得快速發展的時期,社會大眾的人生觀、世界觀日益多元化,采用特定的價值激勵方式已難收到理想的動員效果。與此同時,政治氛圍的開放和民主化的發展也使得領導魅力和壓力場域的動員效果收效甚微。于是,利益激勵作為動員激勵機制中的重要內容開始日益發揮主導作用。例如,在學雷鋒活動中,各地團組織、黨組織將參與活動的黨員群眾的表現作為評優的重要參照指標。亦比如,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開展的民主生活會中,民主評議作為黨員干部評優升遷的重要參考。利益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了被動員主體的積極性,放大了其在政治動員中的利益訴求,充分適應了新形勢下下的政治動員需要。
參考文獻:
[1]詹姆斯·R·湯森,布蘭特利·沃馬克.中國政治[M].顧速,董方,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219.
[2]李金龍,張惠淳.政府高效治理組織體制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