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綜合素質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心理素質對于當代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在現階段的大學教育中,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工作不僅僅有利于學生個體的成長發展、獨立人格的形成,更有利于新一代人才總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在學校教育工作中,通過心理健康輔導,能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態度,加強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視,并贏得支持與合作;提高學生自己處理各類分歧的能力,使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節;能夠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生活、工作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心理學研究理論作為基本的出發點,思想理念的形成是人在日常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它與我們觀察問題的角度、感情、性格、注意力的變化有關。因此,人的知、情、意等都是品性形成的基礎,直接作用于我們的思想理念,進而引導我們以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言行來對待同樣的事情、同樣的人,它與人的政治信仰、意識理念、品性等方面的變化密切相關。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如何抓住人的心理發展規律,通過對合理的引導方式的分析總結,確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關鍵內容,從而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不斷提高,這是現階段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堅持的基本思想原則。當代大學管理工作得以有效進行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我們應該將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重要的切入點,同時這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過程中對新時期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要求。
一、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對人類某種心理狀態的產生、演變、發展規律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就是心理學。該學科主要針對的一個問題就是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以及特征。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主要研究內容及教學重點是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理念,它的主要研究目標是思想政治理念的發展、變化與形成,而所有研究工作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的價值理念的形成、發展以及其所具有的積極的意義。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們思想的系統工程,所以,大學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分析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發展規律,不僅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理論基礎知識的教育,同時更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觀念,掌握正確的認識事物的態度,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信仰。
二、心理學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
學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態度,從專業課教學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都應該以學生健康心理素質形成作為最終的目標。
1.當代大學生自身特點的客觀要求
雖然現在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學生在生理上的健康狀況普遍比較良好,而且他們的主流價值觀充滿了自信、熱情,渴望成長、渴望引起關注,不過如果從細節出發進行觀察分析,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如政治立場是否端正,認識事物的角度是否正常;雖然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但是價值觀多元化;雖然道德觀念意識明確,但是落實不到言行舉止上;自我意識強烈,團體意識淡薄。針對這些問題,思想政治老師必須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仔細觀察分析,掌握他們的心理發展狀態以及規律,從根本上贏得廣大學生的信賴。
2.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問題
在我國教育教學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不過我們應該注意的一點是,隨著社會價值觀念的日益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效率,就必須不斷尋找新的措施。而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期以來只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對被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視卻不足,忽略了受教育者自身的情感需求,使得這門學科不但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健康的心理狀況,反而成為學生學習生涯中最為痛苦的一門學科,這一點必須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三、心理學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的途徑
1.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為中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必須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基礎,要切實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分析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惑,給予他們“無條件”關注。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能夠站到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教學相長的學習氛圍,放下老師的架子,充分融入學生中間,獲得學生的信賴。
2.實施情感滲透,升華理想信念
由于全球化的飛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當代大學生受到新的思想理念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自信、充滿熱情,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又受制于太多的困惑和影響;他們會為小小的成就自信心迸發,也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備受打擊;他們有樂觀外向、善于分享的傾向,同時又渴望得到更多獨處的時間與空間。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中,相關老師首先應該對當代大學生的整體成長背景進行分析,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規律。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以高尚、熾熱的情感,真心實意去關心、感化、激發、調動學生思想意識中的正面力量,培養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同時老師也應該用更多的關愛關注學生,提高學生發現美、創造美、接受美的能力,從而引導大學生在理智上不斷升華理想、信念的境界,鼓勵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樹立宏偉的理想;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集體主義意識、為人民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的意識,引導學生將祖國以及人民的榮辱興衰放在心頭,引導學生形成堅定的立場。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深入交流與溝通,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角度,做一個有感情、會愛的人,引導他們具備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
3.重視意志品格,塑造完美個性
在人的一生中支持他完成每一個階段的任務的重要因素就是意志力。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開放程度在不斷地加深,他們要面對的外界的誘惑也在不斷增多,這就決定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要面對的挑戰也更多。他們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力才能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取得成績,不斷獲得更大的進步,實現自我人格的不斷完善,實現專業知識水平與專業技能的不斷提高。對于已經進入大學學習、生活的當代大學生來說,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會使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同樣也會使他們中間的有些人慢慢地意志力變得薄弱。這是因為他們所要面對的更加貼近社會現實的問題越來越多。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時時關注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變化,注重學生意志力的鍛煉與提高。首先,要通過系統而有效的教育和實踐,讓他們認識到堅強的意志力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同時也要培養他們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品質,以及情緒管理與解決沖突、分歧的能力。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們應該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規律,采取有效的溝通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進行提供重要的依據。
參考文獻:
卞小華.素質拓展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平原大學學報,2008.
作者簡介:張靜(1975.12—),女,籍貫:天津市,職稱:助理研究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高校基層黨務工作的提升。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