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璦瑋
美國的中小學都有較為系統完整的規章制度,對入學、選課、跳級、補習、課時更改、學分要求以及日常紀律等均以條例形式明文規定,新生入學是人手一冊,做到人人皆知。
值得我們借鑒的紀律守則,其特點是:簽字承諾制,操作性強,內容廣泛。
例如,我國《中學生守則》第9條中“誠實守信”四字內容,美國《圣瑪麗學生守則》中是這樣規定:“任何在學業、功課上的不誠實行為都被視為嚴重違規。在程度最輕的情況下,該作業測試或任務會被記0分。再次違規或者更嚴重的違規,將導致該學期的這門課程掛科,甚至被開除。偷盜財物等個人不誠信行為,第一次犯就會被開除。只要涉及偷盜財物,最低懲罰標準也需被停課10天。”
又如,《中學生守則》第10條中“保護環境”四字內容,美國《圣瑪麗學生守則》中是這樣規定:“為維護校園優美的環境,不得在草坪上行走。”
再如,美國《課堂管理手冊》,可以說細致入微。手冊列出了課堂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以及給出管理情況記錄的樣表。這些環節包括每天課堂管理中的簽到、出勤、上課、活動以及放學等。管理情況記錄樣表相應的包括家長會記錄、學生出勤記錄、學生停課處理記錄、學生缺勤記錄、新生記錄、轉學記錄等。
又比如,愛國主義的滲透。每間教室或重要的地方,都懸掛美國國旗,學生每天面對國旗宣誓。
可以這樣說,美國學生的紀律守則,注重的是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真實可感,并非空洞的說教。
美國的校園管理真的盡善盡美嗎?美國高中生有許多問題要管理:不聽課、不完成作業、曠課、戀愛、使用毒品甚至槍擊事件時有發生。
20世紀末美國國家報告《國家仍在危險之中》提到:本世紀末5年間,有1000萬人讀完了十二年級,卻沒有達到基本閱讀水平;有2000萬人讀到高中,卻不會做基本數學;有2500萬人讀到十二年級,卻不知道美國短暫的歷史的主要內容。同期,有600萬人從中學輟學,少數民族學生輟學率很高,16到24歲的黑人中有13%不在學校讀書或沒有拿到中學文憑,而同一年齡段的拉美移民輟學率為14%。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國有色人種的比例已經超過50%。
如此看來,對美國的先進經驗應當借鑒,但不可全盤照搬,失去我們自己的優勢,對學生個性的尊重絕不等于放棄對學生的嚴格管理。
在紀律中成長,在守則中進步,堅持紀律教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堅持守則引導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寬嚴適度,嚴慈相濟,我們的學校教育才能取得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