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國
近年來,重慶文理學院不斷通過教學與管理改革,為地方輸送了大量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學生就業連年保持新高。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過硬的教學質量,還得益于學院在學生工作中的改革創新,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內涵豐富的“雙記錄單”制度
“雙記錄單”制度是在突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填寫《學生成長記錄單》和《學生消費記錄單》,而建立起來的以大學生誠信為本質,以可視性評價為目的的《誠信檔案》制度。該制度以書面形式記錄每位學生在大學四年成長狀況與發展歷程的主要內容。“雙記錄單”規定大學生平時要把日常學習、生活和消費情況做好如實記錄,每學期把自己成長和消費情況分別記載于《學生成長記錄單》和《學生消費記錄單》中。
《學生成長記錄單》的主要內容由學生基本情況和綜合情況評定兩大部分組成。其中,綜合情況評定是該記錄單內容體系中最核心的部分。綜合情況評定內容由六大模塊和自我評價構成。這六大模塊內容是按照“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教育方針,分主次逐一設置。一級目標體系,即“思想政治素質”“日常行為表現”“專業學習與科研”“社會實踐鍛煉”“過級鑒定”“獎勵與處分”。這六個內容屬于宏觀目標體系。在六個宏觀目標體系的基礎上對應設置了若干微觀評價指標作為支撐一級目標的依據。一級目標是綜合表現評價的主要目標,二級目標是反映、支撐一級目標的微觀目標,屬子目標。
《學生消費記錄單》的主要內容由學生基本情況、家庭成員基本情況和大學生在校“收支項目”三大部分組成。其內容的填寫一是使學生要定期知曉家庭經濟收入狀況;二是使學生特別是貧困家庭學生了解家庭經濟狀況的處境,以便做好消費安排;三是大學生在校“收支項目”是該消費記錄單包含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記錄,大學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在校消費開支狀況,以學會理財,養成勤儉節約、感恩父母、理解和寬容他人的良好習慣。實踐證明,“雙記錄單”制度在設計推行過程中,體現出了鮮明的目標性、層次性、可視性等特征。
目標性 當前,一些高校的大學生,從大一開始甚至到畢業,目標不明確,學習任務不清楚,自我評價模糊。為此,大學生可以通過每學期認真填寫《學生成長記錄單》《學生消費記錄單》,逐漸認識在大學每學期應該干什么,通過什么途徑去做,要達到的目標任務是什么,怎樣正確評價自己,等等。如此反復填寫、歸納、分析、強化,促使大學生逐漸認知目標并內化為自己成長的目標,潛移默化地培養廣泛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層次性 雙記錄單制度有主次、分層次,設置了大學生每學期成長過程的記錄內容。如《學生成長記錄單》首先設置了體現德育的“思想政治素質”“日常行為表現”,然后才是體現智育的“專業學習與科研”、體現綜合素質的“社會實踐鍛煉”等內容,且每個大項下記錄若干個具體思想政治、學習、實踐等活動以體現成長過程。
可視性 傳統反映大學生成長的檔案內容普遍存在材料陳舊、單調、千人一面的現象,這使學生對自己在思想素質、學業、實踐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和不足缺乏系統的了解和認識。而雙記錄單不但記錄大學生成長過程所反映的思想素質、學習、日常表現、社會實踐等宏觀要件,而且還有記錄支撐每個宏觀要件的微觀要素。通過雙記錄單的填寫,全面地記錄大學生四年每個時段成長的經歷,以充分的數據和事例證明他們在每學期的所思所想所行所獲,整個成長過程記錄在案,是可量化、可測、可見的,是一個完整的動態數據記錄過程。
推行“雙記錄單”制度,彰顯育人實效
“雙記錄單”制度作為高校加強學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學生成長成才的新載體,它在明確學習目標、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構建科學評價體系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引導學生把發展目標與過程記錄有機結合 當前,獨生子女居多的“90后”大學生,具有思維活躍、獨立意識強、有創新創造能力等特點,但他們也往往呈現出我行我素、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任務不清楚等問題,更有甚者,畢業時不知曉自己在大學學到了什么,畢業后走向何方等問題。而“雙記錄單”制度的推行,改變了一些學習目標模糊、不知大學該做些什么的現狀。就雙記錄單的填寫,無論是新生還是老生,只要每學期堅持填寫雙記錄單,都能逐漸認識到雙記錄單的功效。重慶文理學院副院長萬書輝表示,“雙記錄單”讓學生懂得反思、約束和修正自己的行為,雙記錄單已潛移默化地幫助大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與方向。如此反復填寫、歸納、分析,強化了目標教育,并圍繞目標勤學苦練。
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積極追求進步 “雙記錄單”呈現的明確目標和詳細的任務,激勵著在讀大學生有計劃、分步驟地制定每個階段的學習規劃、職業發展規劃。按照適應自己的學涯職涯發展規劃,積極向黨(團)組織靠攏,時刻關注國內外時事,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按照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要求,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開展專業實習見習,獲取更多職業資格證書,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以便把自己鍛煉成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即使若干年以后,重慶文理學院的畢業生也不難回憶起校園生活的細節,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學校送給他們的“雙記錄單”:《學生成長記錄單》和《學生消費記錄單》。“剛上大學那會新鮮感一過,后來不知道干什么,期末通過填寫雙記錄單,才知道自己本學期干了什么,下學期應該干什么”,林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譚木根如是說。“是雙記錄單為我指明了方向,激勵我不斷前進!”
構建可測可視的科學評價體系 “雙記錄單”制度的實施,打破了過去對大學生成長成才評價抽象、模糊和單一的傳統,它使學生工作效果評價由隱性評價走向顯性評價,由模糊評價走向可視化評價,由輔導員(或班主任)評價為主走向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這為新時期評價大學生成長成才開闊了眼界,拓寬了視野。“雙記錄單”制度不但為大學生明確了目標、指明了學習任務,而且把傳統的難以量化的思想品德評價內容數字化、可視化,促使大學生每學期每階段開展可視化的評價活動,以提高他們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水平和能力。“越往后填寫,大學目標越來越清楚,自己無意識中也知道該做什么了。”經管學院大三學生鐘銀在學校學風建設座談會上這樣評說。
這種新的評價方式改變了過去由學生填寫《思想品德鑒定表》的空洞、模糊,使學生在大學期間成長過程得以清晰地展現和可視,同時也是用人單位選拔人才從學生檔案中獲取信息的重要依據。“我每次來文理學院選拔優秀畢業生最便捷的辦法主要是查看畢業生檔案中的‘雙記錄單記載的詳細信息”,重慶某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如實說,“學生在校成長的經歷和表現都能在兩個記錄單中找到,這是其他學校學生檔案中沒有的東西。”
“雙記錄單”的結果應用,就學生而言,則體現在國家獎助學金評定、學校獎學金評定、企業家獎助學金評定、“五四”評優、各種場合的獎懲、家校溝通等方面;就思想政治輔導員而言,則體現在通過對學生的記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作為正確合理評價學生和持續改進工作的重要依據。“每次我把總結結果和存在的問題利用各種機會一一反饋給學生,學生心服口服,當場承諾認真改進,效果良好”,該校外國語學院一位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交流會上深有感觸地講。通過雙記錄單的填寫,全面地記錄大學生四年每個學期成長的歷程,以充分的數據和事件印證他們在每學期的所做所獲,整個成長過程記錄在案,是可量化、可測、可視的,是系統的完整的動態數據記錄過程。“雙記錄單”制度實現了學生成長評價方式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學生工作成效科學評價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