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新加坡高等教育發達,高校實力雄厚,根據英國2013年5月9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報》有關報道,新加坡高等教育水平已經躋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十強國家行列。這與近年來新加坡政府不斷推進高校信息技術教育是分不開的。
政府高度重視
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是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新加坡國土面積很小,資源有限,經濟發展對外依存度很高。新加坡政府深刻認識到,只有發展信息化,才能占據全球經濟發展的高端。教育信息化處于信息化發展的優先位置,高校信息化則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1991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信息技術2000計劃”,通過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建成覆蓋全國的信息網絡,將政府、學校、家庭連成一體,實現信息資源的交換和共享。1997年4月,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信息技術教育發展五年規劃,旨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有機融合,同時明確了高校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標準。1997—2002年間,新加坡政府投入了26億新元用于學校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經過幾年的努力,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走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前列。在實現第一個五年計劃目標的基礎上,新加坡政府又推出了新的信息技術教育規劃,推動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2006年6月,新加坡推出了“智慧國2015計劃”,提出到2015年將新加坡建設成為一座高度信息化的智慧城市,這為高校信息技術教育開辟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新加坡政府的高度重視、統籌規劃和積極推動,為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礎設施完善
在全球高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可謂獨樹一幟。新加坡高校不但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科研硬件設施,而且擁有一流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高度融合,能夠為師生員工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務。信息技術的發展同樣給高校課堂教學帶來深刻變革,有些課程可以通過信息網絡平臺實現課堂教學,教師將授課內容全部掛在網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進行學習,而不必像以往一樣必須參加課堂學習。一方面,先進的信息技術在高校得到廣泛應用,另一方面,高校也積極致力于信息技術的教學研究,從而形成了信息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融入課程教學體系
新加坡高校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科研的有機融合。通過校園信息網絡和教室多媒體環境,結合電腦等信息化工具以及網絡設施,實現了在線教學、視頻教學、模擬教學等,營造了一個跨越時空、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觸知識。以虛擬教室教學系統為例,教師和學生通過虛擬教室進行教學和學習,教師通過網絡進行教學活動,包括內容演示、答疑解惑、布置作業、考試評分等,而且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平板電腦隨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通過電腦與學生開展互動。學生可以隨時學習課程內容,參加課程測試,提出有關問題,參與課程討論。學生的作業情況和任何疑問,可以隨時被轉發到其他學生的電腦上,課堂互動十分方便,與在教室面對面交流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在實驗室,教師也不用親臨現場指導,學生如果有疑問,可以啟動視頻會議系統,教師就出現在屏幕上,解答學生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在新加坡高校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師資力量強大
新加坡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視教師隊伍信息技術的培養,這也是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教育信息化規劃實施的同時,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計劃同步落實,所有在崗教師都要接受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政府對高校教師信息技能有嚴格要求,教師每年都要接受信息技術的相關培訓,合格才能開展相應的教學科研活動。高校也為教師和管理人員提供各種免費的信息技術培訓,教職工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學習信息技能,掌握最新的軟件操作方法。同時,信息技術企業、研究機構和信息專業技術人員也為高校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相關培訓。在新加坡,幾乎所有的高校教師都具有很高的信息技術水平,能夠熟練掌握最新的軟件功能,并將它們熟練地運用到教學、科研和管理活動中,推動了高校整體信息化發展水平。
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啟示
新加坡高校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的深入融合,成為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典范。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這對于我國高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進高校信息化建設進程,走適合我國實際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道路,具有積極意義。
各級政府統籌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要深刻領會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特別是高校信息化的重大意義,以規劃為導向,結合地方實際,加強統籌協調,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落實工作責任,確保規劃落實。高校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將信息化建設納入高校改革發展總體布局,健全完善信息化領導管理體制,整合信息化資源,建立由學校統一領導、各級分工負責、共同參與的信息化工作機制。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快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教學環境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學、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加強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研究,緊盯信息技術發展前沿,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中廣泛應用。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和參與高校信息技術建設,共同推動高等教育信息化。
提升師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我國高校要學習新加坡高校做法,加大教師隊伍培訓力度,讓教師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要創新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各種培訓平臺,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技術培訓課程。要制定教師培訓計劃,每年定期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切實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要逐步將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納入教師評價考核體系,使教師隊伍信息素養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不斷提高,使教師能夠適應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要求。不斷改善教師隊伍專業結構,積極吸引既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理論基礎,又具備較強的信息化資源研發能力的專業人才加盟教師隊伍,逐步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運用信息網絡平臺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推進高校教學信息化。
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研究 我國高校要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加大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研究力度,增加信息技術研究的選題立項,深入研究解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大技術問題,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信息咨詢和政策參考。積極推廣信息技術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推進高校教育信息化。要緊密聯系高校教學和科研實際,充分合理利用已有的信息技術設備設施和教學資源,加快資源相關整合,優化信息技術資源配置,發揮綜合優勢,提高信息資源利用效率,逐步建立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的全方位高校信息技術服務模式。加快推廣信息技術研究成果的運用,轉變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和網絡教學平臺,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擴展知識資源,促進教學活動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高校信息信息化建設的評價機制,加強對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實施過程和結果的評估,努力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