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薇

2014年以來,黔西南州安龍縣面對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成立了民生項目監督特派組,自特派組成立運行以來,加大了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工作力度,工作發生了量的變化,質的飛躍,受到群眾普遍好評。
從“常規領域”向“民生領域”為主轉變
“是特派組嗎?我要舉報海子鄉箐口村干部謝忠違規辦酒席!”2014年8月25日,第八特派組接到群眾舉報后,立即查核,把謝忠給女兒辦的“狀元酒”辦成了“處分酒”。
“民生特派組就像‘110,我們反映問題比以前方便、快捷,有什么惠民項目不清楚,一個電話,他們就趕來處理!”興隆鎮村民安太明深有感觸地說。
在工作重心上,新的轉變突出在“四個重點”,強化“六個推進”。“四個重點”,即民生資金發放、民生工程建設、民生政策宣傳、便民服務監督。“六個推進”,即推進民生特派監督工作進村組、進社區、進學校、進醫院、進機關、進企業。
監督工作重心向“民生領域”監督為主轉變后,群眾舉報不斷,民生案件查辦力度加大,監督效果明顯。
從“雙重管理”向“垂直管理”為主轉變
為確保民生特派監督工作順利執行,黔西南州安龍縣紀委在體制機制上創新了“六級構架”,即構建“安龍縣民生特派監督工作領導小組”、“安龍縣紀委監察局”、“安龍縣紀工委(監察分局)”、“安龍縣民生項目監督特派組”、“ 村 (居、校、院、廠)務監督委員會”、“民生特派監督村民小組信息員”的垂直管理體系,讓民生特派監督工作延伸到村組、到社區、到學校、到醫院、到機關、到企業,覆蓋千家萬戶,為確保民生特派監督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通過創新體制機制,開展民生持派監督,進一步增強了黨委(黨組)和黨員干部的主體責任意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體制機制創新的決策部署上來,知其職、明其責、盡其力。”中共安龍縣委副書記、縣長蔡平說。
從“內部監督”向“外部監督”為主轉變
監督方式上,安龍縣采取“五抓”,即抓宣傳營造氛圍、抓民生項目備案、 抓重點民生項目監督、抓干部作風整治、抓民生案件查處等。宣傳上采取了“宣傳欄”,“特派組工作手冊”、“惠民政策手冊”,宣傳卡、明白卡、監督卡,查詢平臺、舉報平臺、QQ交流平臺、短信提醒平臺。
在2014年11月21日至22日在安龍召開的全州民生監督特派工作現場會上,州委書記張政指出,9縣(市、新區)要以“安龍經驗”為樣板,全力打造民生特派監督工作的“黔西南模式”,通過打造“黔西南模式”,構建互聯網絡、觸控終端、手機查詢、短信提醒等立體便捷的監督體系,把所有涉及民生的事都在公開的平臺“曬”出來,鼓勵群眾參與監督、參政問政,實現民生特派監督與依法治州相結合。
民生無小事,民生大于天,民生是穩定的基礎,是發展的動力。安龍縣民生監督特派工作“三個創新”促進了“三個轉變”,初步實現了“四個目標”即實現民生政策落實、民生資金發放、民生工程實施更加到位,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作者單位: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紀委 ?責任編輯/李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