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盛
【摘要】近來,搜索引擎服務商與著作權人結束了多年的紛爭,開始謀求合作。這是改變網絡搜索服務運營模式,改善間著作權現狀的一個重要契機。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搜索引擎服務商如何轉變策略與著作權人尋求共贏,同時著作權這一契機,應如何作出努力與搜索引擎服務商達成利益一致,進而促進我國互聯網產業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搜索引擎;著作權人;平衡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7-137-01
一、提高搜索引擎服務商的注意義務
根據現有相關法律法規搜索引擎服務商的注意義務,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社會資源,降低了為控制網絡平臺發生侵的成本,規定服務商的注意義務并不是毫無限度的,應根據其經營范圍來確定其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注意義務范于合理注意義務的判斷應當以一個理性人的客觀標準。在這點上,國內外意見還是較為統一的,《歐盟電子商務指15條和美國DMCA第512條(m)款規定網絡服務提供商既沒有監視網絡,也沒有尋找侵權活動的義務,都體現了這種理搜索引擎服務商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仍要履行必要的合理注意義務。由于在網絡環境下,信息數量龐大而復雜,關于信容也在不斷更新,然而搜索引擎服務商對信息的監控能力顯然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服務商有限的監控能力范圍內,意義務的要求不應過高。但是,這并不是說對于那些顯而易見的侵權信息搜索引擎服務商應當及時處理,因此,筆可以對網絡用戶實行實名制,如將網絡用戶的姓名、住所、電子信箱、電話等信息登記備案。在行為人實施侵權行可以利用所登記的信息查找侵權行為人并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追究其侵權責任。
二、進一步加強技術措施的規范
關于搜索引擎的技術保護措施,傳統的技術措施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控制訪問作品的技術措施;另一類是控制使用作品措施。然而,上述傳統技術保護措施無法應用于搜索服務。因此,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案是權利人通過robots.txt來索引擎的蜘蛛程序對網站某些文件或者區域的搜索。雖然說這是一種對正版文件的被動保護,無法真正解決網絡空版問題,但是如果以上措施成為著作權人的共識或者行業規范,那么搜索引擎將無法搜索到正版音樂文件,在訴訟如果搜索引擎服務商不能夠舉證證明“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的理由應當知道服務對象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那么就應當認定其主觀具有過錯,從而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雖然目前的蜘蛛程序尚不能完成對嵌入音樂文件中的數字水印進行讀取、識別,但蜘蛛程序是可以對其搜索到進行分析與識別。因此,搜索引擎服務商可以與著作權人合作,制定相應的加密規則,在鏈接中添加相應的標識符使蜘蛛程序能夠判定文件的版權狀態。然而,實現這一設想面臨多方面的困難。首先,行業標準的制定,不僅涉及算法、蜘蛛程序改進等技術性問題,還涉及到著作權人與搜索引擎服務商兩個集團的利益;其次,破解問題。dows7的破解、Iphone的越獄,可以說主流數字產品的技術保護措施都被攻破了。破解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術與時間,當本遠遠高于直接購買正版產品的成本時,在合理的運營模式下,破解對營利并不會造成較大影響;第三,利益驅動鏈接標識技術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如果這種技術不能為搜索引擎服務商與著作權人帶來更多的利益,那么他們是沒來做這件事情的。在我國當前搜索引擎服務商付費的運營模式下,該模式不會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甚至會提升搜服務商的運營成本。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是因為這種模式與蘋果的iTunes商店運營模式相似,蘋果公司通過向唱支付版權費,獲得正版授權,然后通過硬件+軟件的模式來保護其授權并向終端用戶收費。有報道稱“唱片公司從Tunes內容商店獲得的累計收入已高達120億美”如果我國能夠實現運營模式的轉變并成功引入鏈接標識技術,那么必索引擎服務商與著作權人等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三、轉變運營模式,謀求合作、共同發展
近年來,搜索引擎服務商依靠音樂搜索服務,在網絡空間盜版泛濫的狀態下,將大量的音頻文件提供給用戶,并因此獲取的點擊率。然而,這些服務商也屢屢遭到著作權人的訴訟與責難,搜索引擎服務商的利潤與用戶點擊量密切聯系,必然會站在終端用戶的立場上。而我國網絡空間的用戶,基本沒有著作權概念與意識,一直以來享受著各種免費的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觀念與模式,網絡服務提供者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順應用戶的這種需求,否則這些用戶就會轉提供免費服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
殺毒軟件行業就是一個典型。長期以來,殺毒軟件生產商就是依靠出售殺毒軟件來獲取利潤,因此殺毒軟件保護計算機能低決定著用戶的選擇。殺毒軟件生產商會花費大量的技術與金錢來提升自己產品的技術,以期獲得更高的利潤。然008年360安全衛士宣布永久免費,這一運營模式契合了中國網絡用戶的觀念,用戶紛紛轉而使用360安全衛士,導致毒軟件用戶大量流失。面對這種狀況,許多殺毒軟件生產企業只有選擇免費。于是就產生了各種嵌入式廣告,軟件名等附加的服務,這些服務往往是強制性的,用戶只能被動接受,同時這類附加服務往往是依據第三方公司要求定提供的信息不夠真實與客觀。行業內開始出現惡性競爭,用戶成為斗爭的犧牲品,技術的發展無法跟上計算機病毒,用戶無法保證信息的安全。于是用戶對國產殺毒軟件失去信心,轉而使用技術水平較高且沒有附加服務的國外殺,最終導致國產殺毒軟件用戶的大量流失。因此,搜索引擎服務商不應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應著眼互聯網行業的勢,積極謀求與著作權人的合作,轉變運營模式。
參考文獻:
[1]王遷.論版權法中的間接責任[J].科技與法律,2005(2).
[2]陳新淼.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法律責任分析[J].蘭州學刊,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