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再麗 陳茂松 辛士祥
【摘要】目前,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標準與教學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而對于教與學雙向質量的考核可以不斷影響其教學質量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故如何針對教與學雙向質量考核建立合理的、標準化的考核程序以提高其教學水平已成為當前各課程的緊迫任務。
【關鍵詞】教學質量;考核;雙向評價;評價程序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7-184-01
一、雙向教學評價的概念
雙向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及其結果以及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并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
二、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程序的困境
管理學課程在數量、學生規模擴張的同時,如何處理規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如何通過對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的監控和自我評價,提高辦學質量,成為眾多管理學課程學科帶頭人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管理學教學質量及監控機制的落后與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前的管理學課程教育教學及管理,普遍模仿專業課程或基礎課程,走的是普通學科中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知識講授為主,沒有按職業崗位分析去開發課程與教學。
2.教學過程監控往往偏重于課堂教學,而對其他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則較少監控;對理論教學的監控較重視,而對實踐性教學環節較少監控或監控不力。
3.教學質量評價不盡完善,評價過程中沒有注重吸收社會行業(企業、部門)人員的參與,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沒有擺脫普通學科的模式,沒有建立一套符合管理學教育特點的質量評價體系。
上述缺陷的存在必然會制約管理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其健康穩步發展,也因此必然使得管理學在質量管理方面必須圍繞管理學課程教育的特點進行全新的質量管理改革。
三、管理學課程評價程序確立與結果的運用
(一)教學質量考核的組織結構
建立院級考評小組,負責領導、部署、協調教師教學質量的考評和監控工作。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總體評價應由“督導室(專家)評價”“系部教師間評價”“教務處評價”“學生評價”和“自我評價”五部分組成。考評小組主要從個人品質與任務指向的完成情況來制定各項指標。
(二)教學質量考核辦法的實施
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考核是高等學校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注重教學過程動態管理、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為了加強管理學課程教學管理,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向教師全面、正確地反饋教學質量信息,為教師的聘任等提供依據,進一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特制定教學質量考核實施程序:
第一,學生評價
當每學期中教學檢查后,將“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評價表”發給每一個學生。學生可以隨時在校園網上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也可以把填寫好的“教師教學質量測評表”投入“教師評議箱”中,由教務處負責收集、登錄,并在校園網上公布每位教師的評價結果。為鼓勵每位學生參與評價,學院將給評教準確的學生一定獎勵。
第二,院督導組評價
院督導組每學年對每位專任教師隨機聽課堂1~2次,每次聽課有2名以上督導組成員共同評價,填寫“教師教學質量測評表”,交教務處記錄、統計;
第三,系(部)教師間評價
系(部)教師每學期對本系(部)任課教師隨機聽課堂1~2次,每次聽課由教研室成員共同評價,填寫“教師教學質量測評表”由系(部)教秘書匯總統計。
(三)教務處評價
教務處根據值班人員對教師的教學秩序的執行情況及監控中心對教學質量與效果監控的結果給予教師評價。
(四)自我評價
教師本人從主德、能、勤、績等方面對自己做出客觀評價。
(五)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
各系(部)教學秘書在學期結束前,將每位任職教師的學生評價、系(部)教師評價及自我評價的分數,分別按0.15、0.2.0.1的權重,上報教務處,教務處再結合督導組評價與教務處評價,按0.3與0.25的權重給與綜合評定。教務處根據評價分數,結合平時掌握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給出每位教師的評價結果,形成課堂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并及時反饋給個人。評價結果一式兩份,一份記入教師教學業務檔案,另一份交各系(部)存檔。
四、結果運用
古人云“為政之要,貴在用人;用人之要,貴在考核”,而考核之果貴在運用。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考核結果的運用和其他教學質量考核結果的運用大不相同,因為管理學課程本身教學質量考核結果的運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學生本身、企業部門、政府等,所以設計結果運用時,必須協調各方面評價結果,達成共識。基于管理學課程的特殊性,結合與基礎課、其他專業課程的溝通確認,將教學質量考核結果主要運用在以下5個方面:
1.崗位編制。根據考核結果,考核結果優秀的優先增加崗位編制,考核結果差的不增加或減少崗位編制。
2.人員任命。對績效考核結果較好的教師優先提拔專業帶頭人,考核結果差的不提拔或者降級處理,等等。
3.資金撥款。將績效考核結果作為資金撥款的依據。
4.績效獎金。為了能使獎勵的分配能督促教師日常授課的良好表現,獎勵的分配會直接與考核的結果掛鉤。
參考文獻:
[1]徐增輝.我國高校教學評價體系的問題與改革[J].現代企業教育(下期·學術·理論),2008(6):186-187.
[2]肖嘯空,劉樹雷.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探究[J].現代教育論, 2009(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