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唐前小說,在數量上志怪首屈一指,魏晉南北朝成為志怪的黃金時代。“志怪”一詞從先秦時期莊子的《逍遙游》中已有,那是指“記錄怪異”之意,隨著魏晉六朝時期“志怪”一詞被廣泛用于著作之名,其含義也逐步發生了演化。
【關鍵詞】唐前;志怪小說;釋義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7-222-01
志怪小說作為魏晉南北朝文學的代表之一,與志人小說一起成為魏晉南北朝小說史上兩個相互照應的星光。魏世民講到:“所謂‘志怪小說,是指專門記錄怪異故事的小說?!睋F有資料,志怪小說中的“志怪”一詞同樣出于《莊子》,其中的《逍遙游》曰:“齊諧者,志怪者也?!敝竟值暮x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
一、先秦時期的“志怪”釋義
莊子的《逍遙游》中的“志怪”含義,后世解釋大體相同,唐陸德明釋“志怪”曰:“志,記也;怪,異也?!奔此^的記錄怪異之事的意思。在先秦典籍中,“志”為記錄之意,而“怪”則多指非耳目日常所接者,或者與耳目日常所接不同者。如《國語·魯語》云:“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薄渡胶=洝つ仙浇洝份d:“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惫弊⒃唬骸胺惭怨终撸灾^貌狀倔奇不常也。”此即所謂“怪”??鬃邮遣恢v怪異的,《論語·述而》言:“子不語怪、力、亂、神。”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云:“圣人語常而不語怪,語德而不語力,語治而不語亂,語人而不語神?!边@里將“怪”與“?!毕鄬?,所謂“常”即日常生活經驗,故“怪”是指非日常生活經驗范疇。
在先秦時期,與《逍遙游》“志怪”一詞相通而略有不同者,還有“志異”、“記異”兩個詞語。如《春秋谷梁傳·成公十六年》載:“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雨而木冰也,志異也。”此處“異”之意,與志怪之“怪”相通但不同,是指自然災變之類的異事,是自然規律的一種變異形態。又如《春秋公羊傳·隱公三年》載:“己巳,日有食之。記異也。”此處記異也即志異。與上述詞語相關者還有“夷堅”一詞,《列子·湯問篇》云:“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云,其體稱焉。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贝硕未笾屡c《逍遙游》同,只不過將“齊諧”改為“夷堅”。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先秦時期,與“志怪”接近的詞語有“齊諧”、“志異”、“記異”、“夷堅”等,他們大體一致有相互之間有些不同。由《莊子》所謂“志怪”與“齊諧”、《春秋》二傳所謂“志異”與“記異”,一起構成了后世志怪小說的基本內涵。
二、魏晉六朝時期的“志怪”釋義
魏晉六朝時期,“志怪”一詞被用作書名,這是“志怪”作為文體術語在小說史上的一次重要演進。此時的以“志怪”作為書名的數量繁多,如孔約《志怪》,祖臺之《志怪》,以及多部無法確定作者的《志怪》之書。對于以上著述,六朝人又持怎樣的觀念呢?大致有三:
一是將“志怪”之書視為“史官之末事”。《隋書·經籍志》“雜傳”類即合并南朝梁阮孝緒《七錄·紀傳錄》中的“雜傳”與“鬼神”而成。同時,《隋書·經籍志》“序鬼物奇怪之事”類中還有《古異傳》、《述異記》、《近異錄》等書,其中的“異傳”“異記”“異錄”等詞語,即為先秦“志異”“記異”兩詞的變體。此類著作的內容大致是發生在人世的鬼故事。與先秦“志怪”的說理性相比,魏晉六朝志怪的著力點在對人世鬼神事的記載。
二是視“志怪”為“史官之末事”與他們對“鬼神”及諸多怪異之事的認識密切相關。誠如魯迅所言:文士“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
三是六朝人已明確將“志怪”書視作與《世說新語》等“小說”不同的兩類書籍。與對待“志怪”書的態度不同,魏晉六朝人視劉義慶《世說新語》、殷蕓《小說》等著作為子家的小說書寫。雖然在事實上,這類著作亦具有史性書寫性質,側重于記載歷史真實人物言行,具有史書之真實性特征。從命名來看,魏晉六朝人還是區別對待這類著作與志怪書的,且阮孝緒的《七錄》將這一類著作錄于“子兵錄”、“小說部”,由此可見,魏晉六朝人是將志怪書與“小說”類著作實為性質不同的兩類書籍?!端鍟浖尽穼⑺鼈兞腥搿白硬啃≌f家類”也應該是這一觀念的延續。當然,從敘事文體而論,兩類著作并無本質的區別。由此可知,當今的古代小說研究將魏晉六朝的“志怪”與“志人”二分,從觀念而言確實是符合當時之著述實際情況的。
綜上所述,在先秦時期,“志怪”與“齊諧”、“志異”、“記異”、“夷堅”等相近詞語一同奠定了后世“志怪”的基本內涵;“志怪”在魏晉時期被廣泛用作書名,成為史部“記異”的“雜傳”類型。“志怪”與“志人”僅有題材上的差異,并無文體差異,二者皆屬“筆記體”小說。
參考文獻:
[1]魏世民.魏晉南北朝小說史[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
[2]楊義.莊子選評[M].長沙:岳麓書社,2006.
[3]楊伯峻.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中華書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