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魯然
摘要: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下,城市化建設程度越發迅猛,建筑裝飾行業得到了巨大發展的同時,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卻有和社會脫鉤的現象產生。其中,建筑工程制圖課教學與實踐脫節現象比較嚴重,要想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重新設計建筑工程制圖課。
關鍵詞:建筑工程制圖;設計;教學改革
一、建筑工程制圖課程介紹及教學現狀
(一)建筑工程制圖課程介紹
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由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將“室內設計”改成了“環境藝術設計”并成立了環境藝術系。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于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藝術設計主要包括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
《建筑工程制圖》是環境設計專業室內方向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課程。作為環境設計專業室內方向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建筑工程制圖》是后期室內設計類高端課程的基礎課程和環境設計專業的就業基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建筑的定義、功能、內容和作用有基本的認識;掌握構成建筑的各種要素,以及各種建筑構成要素的常見構造形式;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空間尺度感。同時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理論;培養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能力;熟悉繪圖工具的使用和學習國家制圖標準和專業規范;具備圖解空間幾何問題的基本能力和繪制及閱讀房屋建筑設計圖紙的基本能力。所繪制的圖樣應做到:投影正確、視圖選擇及配置恰當、尺寸完全、字體工整、圖面整潔、附合國家制圖標準的規定,并能獲得較好的圖面效果。
(二)建筑工程制圖課程教學現狀
當今的建筑工程制圖課基本上只是滿足課本上的理論制圖而制圖,與社會的實踐聯系較少。學生必須掌握這門建筑工程制圖的技能,這樣才能為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但一味的強調基本繪圖技能,就使藝術創意顯得蒼白無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很強的實用美術技能學科,是通過藝術的表達手段直接服務社會。在這個設計的過程中,充滿了想象與實踐的復雜比較,在整個制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跟裝飾行業的相關規范結合,只有這樣我們的創意才能變成實際空間形態,藝術設計才有更高的價值服務于社會。但是現在的課程教學基本還是老式的那種生硬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是是絕對不可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更無法形成發散、自由的思維模式。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以專業技能為主要表達語言,所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必須通過嚴謹的制圖課程來加以訓練。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都有一定的美術功底,對于制圖、繪圖并不陌生,但在建筑工程制圖的教學過程中,過分的強調了制圖形式,而失去了功能,忽視了學生認知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我們不是在機械的制圖,而是讓學生在學習工程制圖的過程中,掌握工程設計的制圖規范,為以后實際工程項目設計打下基礎。而現在的課程設計使很多學生認為制圖課程枯燥無味,產生厭倦情緒,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建筑工程制圖課程教學的改革
(一)應用電腦技術促進教學
建筑工程制圖教學在繪圖方式上一般分為手工繪圖和電腦繪圖兩種,其中以手工繪圖為主。但目前這種以手繪為主的模式與新形勢下培養人才應將能力與素質放在首位的要求不相符。隨著電腦輔助設計軟件的快速發展,從電腦三維入手進行設計已成為可能,現在已經有很多設計企業已經把三維制圖作為主要手段。但就建筑制圖課程來看,傳統的教學體系都是從平面二維開始的,而且這種模式已經貫徹了了幾十年,一旦要從三維出發會對課程體系和內容做根本性的調整。為此,還需要認真研究以找出合適的體系。電腦繪圖技術的發展使得傳統手工制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在現階段下完全去除手工制圖是不合適的。因此,盡管建筑工程制圖課中需要引入計算機繪圖,但手工制圖和電腦繪圖的比例還需要認真計算。把電腦繪圖貫穿到整個課程當中,從軟件基礎命令到使用軟件規范繪圖,更好地接近行業規范與標準。在這兩種方法中,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都應熟練掌握。
(二)建筑測繪教學
建筑測繪既是一種方法,也是一個學習和研究的過程和成果。通過建筑測繪,會給予學生以藝術的滋養和傳統的熏陶。“測繪”,就是“測”與“繪”,由實地實物的尺寸數據的觀測量取和根據測量數據與草圖進行處理、整飾,最終繪制出完備的測繪圖紙這兩部分的工作內容組成的,分別對應室外作業和室內作業兩個工作階段。傳統建筑復雜的形式與構造,是訓練學生對形體和空間的理解和表達的極好教材。作為綜合性的實踐教學,建筑測繪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建筑史、測量學、畫法幾何、建筑設計初步、計算機制圖等已學課程獲得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掌握建筑測繪方法,為學生提高動手能力、應變能力、知識技能的遷移能力和創造力提供了良機。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工作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質。也是一次具體的、生動的、全面的技術實踐活動。
(三)施工現場與室外教學活動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建筑工程制圖課教學不同于其他一般專業課程教學,它專業性較強,涉及到多領域的科學和行業規范及標準,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需要結合實際工程項目來加強了解。在課程制圖能力培養環節中,可以結合學校周邊看得到、摸得著的建筑物實例來進行教學,或者是從圖書館或建委借到的相關的標準圖集來教學;同時還可以適時地組織學生參觀教學,到圖紙所涉及的現場進行參觀,通過圖紙與建筑對照增強學生的新鮮感,這樣也能更快提高學生的閱圖識圖能力。有合適的工程項目時組織學生到設計院、裝飾公司考察學習,讓學生對圖紙的設計和整個工程項目制作過程有個深刻的了解。在課程識圖教學環節中,給學生準備周邊在建建筑的圖紙實例,組織學生到正在施工的現場工地進行勘察,觀察一個項目從工程圖紙到實際工程的演變,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通過在實際施工現場實施現現場教學,使學生獲得建筑工程的感性知識,初步熟悉建筑中砌筑工程、模板工程、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抹灰工程等主要工種的工藝程序,了解建筑施工技術的部分內容,為更好地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理論課打好堅實基礎。通過現場教學,還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培養有較高專業素質的人才,是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面臨的重任。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還要求具有高層次的藝術素養及表現能力。建筑工程制圖課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通過課程的教學改革打造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在激烈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巖.建筑工程制圖[M].中國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江方記.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M].北京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
[3]荊瑋.建筑制圖課程體系改革探索[J].科教文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