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要:目的:對多個影響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資料與方法:隨機從我院骨外科門診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抽取100例符合研究標準者進行研究,對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的6個因素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的回歸性分析。結果:單因素分析顯示,患者的年齡、骨質疏松程度、骨折的類型、骨折復位和是否有骨折延遲等是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兩組患者腕關節功能的恢復效果有顯著差異(P<0.05)。多因素回歸性分析顯示,骨質疏松程度、骨折的類型、骨折復位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危險因素。結論:在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其療效會受到骨質疏松程度、骨折的類型、骨折復位等危險因素的影響,在治療中應盡量避免,在最小的損傷下恢復正常的骨性結構。
關鍵詞:橈骨遠端骨折;臨床治療效果;影響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a plurality of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factors influence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surgical bone from the distal radius May 2013 - May 2015 were treated 100 cases of fracture patients who met the study criteria were studied on six factors may affec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ingle factor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of osteoporosis, type of fracture, fracture reduction and whether the delayed fracture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 the treatment, the recovery effect wrist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f osteoporosis, type of fracture,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fractures affect the treatment effect.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in clinical treatment, its efficacy would be the extent of osteoporosis, affecting the type of fracture, fractures and other risk factors, should be avoided in the treatment to restore normal bone with minimal damage structure.
Keywords: distal radial fracture; clinical results; Factors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橈骨遠端骨折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升高。通常情況下,比較穩定的橈骨遠端骨折大多采用夾板外固定或者手法復位石膏等保守方式治療,這類患者在配合腕關節鍛煉的基礎上大多都可以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1]。但是臨床相關數據顯示,仍然有1/4的患者無法取得滿意效果。為了對多個影響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我院特對100例相關患者進行了如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從我院骨外科門診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抽取100例進行研究。所有入選對象均符合以下條件:(1)均經過臨床影像學診斷確診;(2)均為閉合性骨折;(3)無合并顱腦損傷患者;(4)病歷資料保存完整[2]。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和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本次研究有62例男性患者和38例女性患者,共100例入選。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為18歲,年齡最大者75歲,平均為(56.8±3.2)歲。從骨折的原因來看,有32例為交通事故所致,39例為摔傷,剩余29例為高處墜落。從骨折分型來看,A型、B型和C型骨折各有23例、17例和60例。
1.2 研究方法
對100例患者的腕關節功能采用Dienst腕關節功能評分標準進行評價,根據恢復效果分為優良組和較差組,并對患者的性別、年齡、骨質疏松程度、骨折的類型、骨折復位和是否有骨折延遲等6個可能影響恢復效果的因素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
單因素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對各因素的數據進行統計,進行卡方(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距明顯,有統計學意義。多因素則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秩檢驗,篩選出單因素自變量后將其帶入,檢驗標準為α=0.05。
2 結果
2.1 單因素分析 患者的年齡、骨質疏松程度、骨折的類型、骨折復位和是否有骨折延遲等是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兩組患者腕關節功能的恢復效果有顯著差異(P<0.05)。
2.2 多因素分析 骨質疏松程度、骨折的類型、骨折復位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危險因素。
3 討論
經過單因素和多因素的回歸性分析發現,骨質疏松程度、骨折的類型、骨折復位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危險因素。下面我們就具體討論這3個因素對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效果的影響。
3.1 骨質疏松程度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
通常情況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骨質疏松發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而年輕患者出現骨質疏松的概率較低。所以很多學者認為患者的年齡也是影響骨折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還有學者的研究報道指出,骨質疏松的發生率在40歲之后會和年齡呈正比例關系,而且在50歲之后,其發生率就會明顯增加。由此可知,患者的年齡大小是影響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效果的根本性因素[3]。如果患者骨質疏松的程度特別嚴重,甚至存在粉碎性骨折,那么就會對骨折的愈合和早期的功能鍛煉產生不利影響,影響腕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正因如此,在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還需要治療骨質疏松癥。
3.2 骨折類型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
骨折的AO分型在一定程度上是骨折嚴重程度的反映,也是橈骨遠端骨折的特征性描述,對于臨床治療和預后效果評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如果臨床治療條件不變,骨折類型的穩定性越高,那么治療的效果就越顯著。
3.3 骨折復位情況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
關節面損傷與否或能否恢復平整、有沒有發生骨折或畸形、是否合并下尺橈關節損傷被認為是對格骨遠端骨折療效產生影響的最重要因素。若腕關節功能的重要解剖結構如橈骨的長度和關節面完整、橈骨掌傾角和尺偏角恢復良好、合并下尺關節穩定性恢復,那么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效果將明顯提高[4]。
綜上所述,在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其療效會受到骨質疏松程度、骨折的類型、骨折復位等危險因素的影響,然而骨折愈合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速度,新生兒骨折兩周達到治愈,成年人一般需要三個月,衛生條件惡劣,如糖尿病,營養不良,癌癥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骨折的時間需要更長的時間。此外,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導致延長骨折愈合,甚至導致不愈合或骨壞死,骨折類型,位置,損傷程度,感染等也會影響骨折的愈合。因此在治療中應盡量避免,在最小的損傷下恢復正常的骨性結構,并補充鈣質,才能有效保障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書振,陳躍平,林宗漢,等.尺骨莖突骨折對橈骨遠端骨折后腕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2,06(11):666-670.
[2]梁鼎天,黃金蘭,姚志城,等.保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臨床療效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4,10(31):783-785.
[3]黃偉斌,王明森,許冬青,等.46例橈骨遠端骨折及相關腕部創傷的臨床治療體會[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06(15):37-38.
[4]陳江.不穩定橈骨遠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24(1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