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芬
【摘要】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是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保障基本人權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原則。本文主要從這一基本原則的概念入手、研究了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的價值、立法及在實踐中同其他法律規則的一些沖突,對該原則進行系統研究和論述。
【關鍵詞】不得強迫證實自己有罪;保障人權;如實回答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081-01
一、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在實踐中的沖突
(一)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與嫌疑人的“如實回答”義務的沖突
《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的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的條款,與第117條規定的“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是相沖突的。“不得強迫自證其罪”是法律賦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權利,而第117條規定的犯罪嫌疑人如實回答義務,該條為義務性規范,就是義務人必須遵守、履行的,不得放棄的,否則可強迫執行。如實回答的義務給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附加了兩個義務:回答偵查人員提問的義務和如實回答不作虛假陳述的義務。這里的必須如實回答的義務具有強制性,顯然兩者是相沖突的。很多學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如陳光中教授在電視講話中答到:“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強調的是“強迫”二字,它并不反對一個人自證其罪。如實回答的義務并未取消,不得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和鼓勵自愿供述其實不沖突”。此處說的是“鼓勵自愿供述”,而法律條文卻是“應當如實回答”,這兩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意義。“鼓勵”是一項權利,表明行為人可以自由選擇行使還是放棄這一權利,而“應當”是一項法定義務,表示行為人必須履行不得放棄。不得強迫自證其罪說明收集證據不得采用強迫等非法手段,而第117條作為一條義務性規范,必然需要強制手段作為保障,否則該條款將毫無意義。一條是禁止強制的規定,一條是需要強制作為后盾,這就是它們彼此矛盾之處。
(二)“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與“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沖突
根據這一原則,刑法中確立了如自首、立功、坦白等在內的一系列刑罰。這一政策的適用使得那些選擇無罪辯護和保持沉默的嫌疑人和被告人因此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坦白從寬”的嫌疑人、被告人認罪悔改而受到量刑上的折扣,表面上,這是一種自愿的選擇,在法律上這種寬大處理是可以接受的,但在中國的司法實踐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面對這一政策在事實上是不自愿的選擇。面對“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他們在一種證實自己有罪會得到寬大處理、抗拒會得到較重處罰的心態的支配下作出的選擇。誘惑他們為獲得量刑上的優惠而放棄自己的無罪辯護權和拒絕供述犯罪事實的機會,此外,我國司法現狀也讓他們恐懼公權力的實施,在自己有機會的前提下想要盡力減輕處罰來避免為止的司法程序,加之我國法院長期以來將被告人的認罪態度作為量刑依據,嫌疑人、被告人為了從輕處罰大多會選擇供述罪行。這些壓力會導致“坦白從寬、抗拒從嚴”與“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他有罪”之間的沖突。然而,“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只是政策,并不是法律,它無法與“禁止強迫自證其罪”的權威相對抗。
二、不得強迫證實自己有罪原則的相關配套措施
(一)完善錄音錄像制度
對偵查訊問過程進行錄音和錄像的制度。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121條之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到,為了預防偵查過程中的刑訊逼供,進行錄音錄像能有效的保護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有助于防止偵訊人員采取暴力、威脅、欺騙或引誘等違法方式強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證實自己有罪。然而這一規定還是有一定的缺陷,在普通刑事案件中規定的是“可以”進行,也就是公權力機關可以錄音錄像也可以不錄音錄像,這一自由選擇權弱化了錄音錄像制度的功能。因此在錄音錄像過程中應當保持其完整性,進行全程錄音錄像,這樣才能更好的預防刑訊過程中的刑訊逼供。
(二)賦予嫌疑人沉默權
沉默權是源自英國,最早存在于英美法系中,源自古老的英國諺語“任何人無義務控告自己。”根據我國國情,進行選擇性的吸收、轉換沉默權制度的相關規定。沉默權的外部表現是沉默,是免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證人在特定情況下的作證義務,否定警察強迫犯罪嫌疑人提供證言的合法性。在審判階段中,對于沉默權的告知義務來說是由審判長對被告人明確告知,如果被告人同意起訴書中的某些內容,那么對于被告同意部分不再按照第一審程序和證據,進行辯論,而由法庭直接認定;如果被告人不同意,那么對不同意的部分進入一般的一審程序。那么在這一審判過程中,保持沉默的被告人對控方的證據就無權辯駁,只能由其辯護人進行辯護。一旦對控方的指控提出意見,那被告人就要回答控方提出的有關涉罪的問題。沉默權制度其實是直接保護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權利,它更加直接的保護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
三、結語
由于中西方歷史傳統、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及法治發展的不同,中國化的禁止自證其罪原則還將在未來實踐運用中面臨許多的挑戰,也會給社會各界人士帶來更多不同的解讀,但這畢竟是我國證據法學上的又一進步,這一制度在相關司法解釋和相關制度的完善下必然會為中國司法進步帶來巨大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周標龍.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原則探討[J].河北法學,2013(8).
[2]徐俊.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與應當如實回答相沖突[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