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永松 吳鐸
【摘要】 目的:探討如何避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并發癥。方法:回顧性分析500例LC患者臨床資料,總結LC術中常見及少見并發癥的常見原因及處理。結果:500例中,出現28例并發癥,均治愈。結論: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熟悉膽囊血管和膽管解剖變異,規范操作,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膽囊切除術;腹腔鏡;并發癥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 a p a r o s c o p i c C h o l e c y s t e c t o my L C )是近年膽囊切除技術的一個飛躍和發展, L C以其安全、創傷小、痛苦輕、對腹腔臟器干擾小、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高危患者能耐受等特點, 使之成為治療膽囊良性疾患的首選治療方法(1-3)。隨著L C的廣泛開展, 必然會有一些并發癥的發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回顧我院膽囊切除500病例,其中27例出現并發癥,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實行LC共500例,其中男282例,女218例。年齡18—82歲,平均49.8歲。其中有142例膽囊息肉,358例膽囊結石,其中24例膽囊壞疽,35例膽囊頸部結石嵌頓,術前患者均經核磁共振膽胰管成像(MRCP)或B超檢查確診。
1.2手術方法
全身麻醉,按LC常規方法建立氣腹,然后分別在臍下緣、劍突下及右肋緣下3個操作孔入腹建立操作系統。探查后,在膽囊壺腹部以下或膽囊三角處淋巴結下方開始切開膽囊漿膜,沿壺腹部向下游離,或從淋巴結向上仔細解剖出膽囊管,將膽囊管環繞一絲線暫時結扎(不剪斷)并留作標記。操作轉向膽囊體底部,在體底部切開膽囊漿膜,沿膽囊上緣漿膜向左下方游離,或膽囊下緣向內下方游離至膽囊管,此時膽囊與膽囊床完全脫離。術者左手持抓鉗提起膽囊底部,右手用另外一把抓鉗輕輕牽拉膽囊管原留置的臨時結扎標記線,仔細辨認膽囊管與膽總管、肝總管的解剖位置關系,確認無誤后,在距膽總管約0.5cm處的膽囊管上置可吸收生物夾或金屬鈦夾,剪斷膽囊管,移出膽囊。
2、結果
本組50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472例手術取得成功,手術成功率為94.4%,5例患者中轉開腹。手術時間30~100min,平均46.6min,住院4~10天,平均5.6天,28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膽漏17例,腹腔出血5例,膽道損傷6例,經對癥治療后痊愈出院。
3、討論
近年來,LC已成為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主流術式,但膽管損傷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國內報道LC中發生膽管損傷的概率為0.1%~1%(4)。臨床上發生膽管損傷的常見原因有:(1)對膽管變異的警惕性不高,術前未了解膽管走行及變異情況,尤其對于粘連嚴重的病例,術中沒有辨清解剖結構,從而造成損傷。(2)過度或暴力牽拉膽囊,使膽囊三角關系混亂導致誤傷。(3)手術過程中思路單一,遇到粘連嚴重、水腫明顯甚至解剖結構變異的情況,不會“避重就輕”,沒有想到逆行切除的方法。(4)術中出血時盲目的鉗夾或上鈦夾,或者因廣泛的深度電凝造成損傷。所以膽管損傷是由多因素、多環節造成的,需從不同的角
度、各個環節采取預防措施。筆者認為精細解剖膽囊管,分清變異管道是防止膽管損傷的關鍵,而采用逆行法切除膽囊町達到預防膽管損傷的目的。
術中出血主要是在分離粘連組織、 膽囊床及邊緣、 膽囊動脈不明顯時。用超聲刀分離粘連和膽囊床, 一般較用電凝鉤出血明顯減少(5)。因膽囊動脈及分支的變異, 膽囊邊緣以右下分支及右上穿支出血多見。因此我們認為在分離過程中, 邊緣明顯的血管和條索狀的東西均用鈦夾夾閉, 防止出血和膽瘺。至于膽囊肝床如肝半包狀的滲血, 只要小心分
離, 一般很少, 即使出血, 予電凝多能達到目的, 若止血不確切, 用明膠海棉填塞并置一膠管引流觀察兩天拔除。腹腔鏡下膽囊動脈明顯的僅占49.4 %, 而且行走各異, 即使在膽囊 三角內也未必全部能找到, 稍不留意即可噴射狀出血, 此時應不驚慌, 拭凈鏡頭, 看清出血迅速夾閉。我們有一例沖洗時鈦夾脫落直線噴射狀出血, 看清部位迅速止住。因此對膽囊動脈的夾閉應雙夾為好, 且電燒斷面近端離鈦夾有0.3cm較合理。另外分離膽囊三角時應靠近膽囊, 盡量遠離膽總管, 每燒灼一步之前都要留有萬一出血時可下鈦夾的余地, 以免損傷膽總管。
適時中轉開腹是LC醫師明智的選擇,周全勝(6)指出,不顧患者的局部情況是否適合腹腔鏡手術,企圖全依靠腹腔鏡來完成手術的觀點是危險的。本組5例因膽囊三角致密
粘連,經初步探查后即行開腹手術,其中1例經術中快速病理檢查診為膽囊癌,另l例則是因膽囊結石并發膽囊炎,長期反復發作致膽囊三角消失。所以,我們認為,適時選擇開發是
醫師變被動為主動的表現,還可及時發現個別膽囊癌的存在,從而免除患者行二次手術的痛苦。
總之,重視腹腔鏡外科醫生的培訓,嚴格規范手術操作規程。對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 鄭曉東,楊先海.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1):89-91.
[2] 孫華新, 汪益民, 鄧玉江, 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J].中國臨床醫學,2012,17(6):845-846
[3]周啟旭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療效分析[J].海南醫學,2011,22(1):107-108.
[4] 劉繼國,陳建立.醫源性肌道損傷的診治與預防(附44例報告) [J],中國綜合臨床,2003.19(11):1025.1026.
[5] 黃志強主編.現代腹腔鏡外科學.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1992:123
[6] 周全勝.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預防膽管損傷的研究進展[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1,6(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