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愛 覃貴岸 黃岳寧 韋蘭嵐 韋春凡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減膈下逐瘀湯治療瘀熱阻絡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臨床可行性。方法: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間選取本院收治的瘀熱阻絡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80例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將上述患者分為常規組以及治療組,各組患者40例。常規組患者使用鱉甲軟肝片,護理組患者則使用加減膈下逐瘀湯,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同時分析兩組患者肝纖維化指標、肝功、肝臟彩超瞬時彈性成像等。結果:常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治療組患者,兩組差異顯著,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谷丙轉氨酶、谷酰轉肽酶治療之后相比常規組治療之后改善幅度較大,兩組差異顯著,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肝纖維化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常規組,兩組差異顯著,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相比較常規組而言改善程度更加明顯,兩組差異顯著,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瘀熱阻絡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實施加減膈下逐瘀湯治療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改善肝臟瞬時彈性超聲成像,取得非常顯著的應用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字:加減膈下逐瘀湯;瘀熱阻絡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臨床可行性
本次研究旨在研究分析加減膈下逐瘀湯治療瘀熱阻絡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臨床可行性,則選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間本院收治的瘀熱阻絡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80例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分組研究,對其中一組患者加減膈下逐瘀湯,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改善肝臟瞬時彈性超聲成像,值得進一步研究使用,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研究結果,以下為詳細的報道內容:
1基本資料以及治療方法
1.1基本資料
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間,選取80例本院收治的瘀熱阻絡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全部患者滿足慢性乙型肝炎診斷防治標準以及相關的肝炎后肝纖維化診斷依據。通過隨機數表法將上述患者分為常規組以及治療組,各組患者40例。在治療前6個月所有患者沒有使用過抗病毒藥物、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常規組中,有22例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小的患者為35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63歲,平均年齡為43.41±1.22歲,病程最短為3年,病程最長為14年,平均病程為5.33±2.22年。治療組中,有21例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小的患者為32個月,年齡最大的患者為59歲,平均年齡為43.11±1.21歲,病程最短為4年,病程最長為13年,平均病程為4.33±1.22年。
1.2納入標準
經過肝臟彩超檢查得到,瞬間出現彈性異常的患者入選;患者乙肝表面呈現抗原陽性入選,肝炎后纖維化PCR-DNA無復制的患者入選;同時,肝纖維化四項都滿足正常標準的患者,但是谷酰轉肽酶以及谷丙轉氨酶不正常的患者入選。
近3 個月未服用任何藥物治療、無感冒等[1]。
1.3排除標準
脂肪肝等因為受到其它原因影響導致的肝功異常類型排除;將孕婦排除;將存在肝功極度異常的患者排除;將難以順利配合治療的患者排除;將肝硬化失代償期并發腹水形成的患者排除[2]。
1.4治療方法
1.4.1常規組
常規組患者使用由內蒙古福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為國藥準字Z19991011的鱉甲軟肝片進行治療,三次/天,一次4 片,口服,堅持使用兩個療程,一個療程12 周,對患者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觀察[3]。
1.4.2治療組
治療組患者使用加減膈下逐瘀湯治療。選自自廣東一方藥業中藥配方顆粒,水沖200ml,早晚溫服,一劑/天,詳細組方如下:鱉甲、龜板各20克;桃仁、紅花、川芎、赤芍各6克;使用療程同上。
1.5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治療之前以及治療之后的谷丙轉氨酶以及谷酰轉肽酶情況;同時分析患者肝纖維化四項變化情況,主要包括:透明質酸酶、III 前膠原、層黏蛋白、IV 膠原。同時還要分析肝臟彩色超聲下瞬時彈性成像等[4]。
1.6統計學方法
應用數據SPSS15.6軟件進行分析,組間均數數據進行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P<0.05表示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經過相應的治療之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情況進行有效的統計分析。其中,常規組患者中,顯效25(62.50%)、有效7(17.50%)、無效8(20.00%),常規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治療組患者中,顯效35(87.50%)、有效3(7.50%)、無效2(5.00%),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常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治療組患者,兩組差異顯著,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比較情況
經過相應的治療之后,谷丙轉氨酶、谷酰轉肽酶在治療組中相比治療之前有了明顯的改善,也就是說跟治療之前比較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在治療組中,谷丙轉氨酶、谷酰轉肽酶治療之后相比常規組治療之后改善幅度較大,兩組差異顯著,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用藥前后的谷丙轉氨酶、谷酰轉肽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差異不明顯,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肝纖維化四項治療前后的比較情況
兩組患者的肝纖維化四項治療之后均有力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療組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有明顯的改善,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肝纖維化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常規組,兩組差異顯著,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用藥前后的肝纖維化指標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差異不明顯,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2.4肝臟彩色超聲下瞬時彈性成像
治療組治療之后肝臟彩超瞬時彈性成像改善效果非常的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比較常規組而言改善程度更加明顯,兩組差異顯著,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改善程度不明顯,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者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史≥半年的就是慢性乙型肝炎(CHB) ,一般診斷標準就是體征以及肝生化檢查等。分析慢性肝炎臨床癥狀得到:明顯肝區不適、隱痛、乏力、食欲缺乏以及消瘦等。以蜘蛛痣、面色晦暗、肝脾腫大、肝掌等為主要的臨床體征。患者發生肝炎的時候一般會并發相應的肝纖維化情況,程度嚴重的還會發展到肝硬化失代償期,通常情況下,慢性肝病的基本病理變化過程均會存在肝纖維化。當病情愈加的嚴重就會發展成為肝硬化、肝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直接的威脅。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避免發生肝纖維化,有效的治療慢性肝病,提升治療之后的預后效果。
本次研究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進一步驗證了加減膈下逐瘀湯的臨床可行性。
綜上所述,瘀熱阻絡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實施加減膈下逐瘀湯治療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改善肝臟瞬時彈性超聲成像。加減膈下逐瘀湯可以有效的理氣活血化瘀,止痛消積,燥濕健脾,散結軟肝。可以有效的強化保護肝細胞、抑制肝纖維化等作用,促使善肝纖維化臨床癥狀實現進一步改善,所以加減膈下逐瘀湯,用藥非常的安全,具有非常顯著的可行性,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李運昌,李俊蓮.中醫治療肝郁脾虛型慢性乙型肝炎53例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4,33(08):211-213
[2]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4,23(09):309-312
[3]陳蘭羽,馬繼征,張云,劉震.膈下逐瘀湯治療慢性肝病實驗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3,44(10):102-103
[4]曾潔,沈偉生,奚蕾,盛華明.膈下逐瘀湯聯合西藥治療胃癌術后凝血功能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43(34):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