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芳
【摘要】網絡流行語的產生過程是一個復雜的語言生產和意義重構的過程,由熱點事件引起網民關注后,網民自主解讀報道,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而后賦予語言全新的意義。
【關鍵詞】熱點事件;網絡流行語;網絡傳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148-01
一、熱點事件引起網民關注
基于互聯網的開放性、自由性等特點,大眾不僅是信息的獲取者,同時也是信息的提供者。熱點事件發生時,大眾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即時了解事件,并發布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真正在第一時間報道事件,做到“直播”,大眾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到消息,例如影響力很大的“玉林狗肉節之爭”便是通過微博第一時間發布和跟進的。論壇發帖也是一種方式,“我爸是李剛”河北大學生車禍案便是通過目擊者在網上發帖曝光引起網民關注的,網民對帖子進行了多次轉載,從而引起媒體關注,對事情進行了跟進報道,擴大了事情的影響力,從而在現實社會中引起了更大的波瀾,更多人參與到討論中來。
網民數量的龐大導致網民總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報道中的特點,不正常的、不合理的、有疑點的、雷人話語等,從而有網民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可能并不準確,但卻能表達出大眾的心聲,從而使事件渲染、擴大開來,引起大眾的關注,使事件升級為熱點事件。例如“表哥”事件,陜西延安境內發生重大車禍致36人死,2人重傷,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視察事故現場微笑的照片引發了網友對他進行人肉搜索,于是從他身上“搜”出了各種名表,致使事件擴大,公眾都開始對此質疑。由此可以體現網絡傳播力量的強大。
二、網民自主解讀報道文本
從信息傳播的視角來看,生產報道文本以及將報道文本呈現到受眾面前是信息傳播的一個環節,在基于熱點事件的網絡流行語這個事件上,筆者把網民對報道文本進行自主解讀的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一)認同主要觀點,但嘗試挖掘更多信息
這種情況下,網民對報道文本的解讀是與傳播者的預期效果基本相符的。只是報道文本所傳達的意義不能滿足網民所期望的對事件的了解,所以網民用自己的方式主動去理解報道文本,完成較為完整的報道解讀。例如“躲貓貓”事件,最初的報道是《男子莫名死在看守所民警稱其玩躲貓貓撞墻》,內容為青年年李喬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稱其“躲貓貓”時撞墻一事進行了報道,在網絡傳播下引起了大眾的關注與憤怒,紛紛對警方的說法表示不滿。這件事上,報道只是說明了李喬明進入看守所的原因、死亡一事、家屬的感受和態度等,未說明李喬明之死的真相,沒有明確表明質疑;但網民在閱讀報道文本后,感受到了李喬明家屬的悲痛,對警方說法產生了懷疑,從而構建起當地警方用“躲貓貓”來掩蓋事實真相、逃避責任的文本意義。這點符合了傳播者的預期設想,所傳達的意義在網民解讀報道文本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傳達并更為明確。
(二)否定主要觀點,重新構建意義
這種情況下,網民對報道文本的解讀與傳播者的預期效果完全相反,他們站在對立面重新構建意義,否定了傳播者本身的意義。例如“做人不要太CNN”,事情原本是314暴動之后,美國的一個電視臺CNN,報道了很多與事實不符、顛倒黑白是非的假新聞,歪曲客觀事實。并且在4月5日,CNN電視臺主持人在轉播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時辱罵中國人,稱中國人是“呆子和暴民”。這激怒了中國人,網民們都覺得CNN電視臺太無恥了,失去了一個新聞電視臺最起碼的良知,要求CNN電視臺道歉,并征集律師起訴CNN電視臺。于是就有了“做人不要太CNN”這句話,形容做人不能站在歪曲的立場誹謗別人,否則會受到懲罰。這件事上,網民完全否定了CNN電視臺本身報道文本的意義,而是完全站在了對立面,產生了截然相反的意義。
三、網民賦予事件新流行語
在網民獲取報道文本的時候,經過自主解讀,會注意到某些特定詞語或句子,這些詞語或句子往往是報道中最惹人爭議、不讓人信服、總之特別的地方,經過網民的傳播和修飾成為了事件的代表一一新的網絡流行語。例如“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鐵道部官方回答“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在報道出來的瞬間人們就注意到了這句話,這句話顯然是在敷衍了事,人們對其進行質疑,這句話很快成為了這個事件的代表,說到這句話人們就知道指的是這件事。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注意到同一個詞語或句子,有的時候注意點會出現偏差。例如杭州胡斌飆車撞死人“欺實馬”事件,有的人會注意到胡斌是“富二代”,有的人會注意到被撞者是“浙江大學畢業生”,有的人會注意到事故發生時被檢測車速為“70碼”,等等,各種詞語統統爆發出來。而隨著事件的進展,大家更多關注到了“檢測車速為70碼”這個有違常理、明顯存在欺騙性質的點上,人們對有關部門不誠實的行為感到憤怒與不滿,這時候“欺實馬”就誕生了,取代了其它詞語,成了最受人們關注的詞語,從而成為了這件事的代表網絡流行語。這些網絡流行語有的是通過引用原話,有的是利用諧音,有的是運用借代方法,還有的用獨特的構詞等,迅速得到了人們的接受和認可。
最后,網絡流行語一旦誕生,由于其具有強烈的代表性以及簡潔易記的特點,迅速在網絡上得到傳播,特別是論壇、微博等互動平臺上,這些網絡流行語出現頻率急劇增多,甚至有本來對事件不了解的人,會因為這些網絡流行語而去了解事件,從而使事件和網絡流行語更好地在現實社會中傳播,擴大事件影響力,引起更多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