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雁連

摘要:目的: 研究骨內移位技術治療脛骨感染性骨不連的護理。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80例脛骨感染性骨不連患者,分為對照組(n=40)和實驗組(n=40),對照組實施常規一般手術治療;實驗組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做好骨內移位的護理,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過骨內移位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骨折后感染性骨不連被定義為維持6~8個月以上的骨折部位持續性感染并伴骨的不愈合,主要來自開放性骨折及內固定術后感染的后遺癥,最常見累及部位為脛骨[1]。感染性骨不連因病變復雜、頑固、治療困難,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骨科領域中的難治之癥。本次研究我院采用骨內移位技術治療脛骨感染性骨不連的護理,取得一定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脛骨感性骨不連患者80例,隨機平分為兩組,每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齡(30±5.8)歲,平均病程(2±1.5)年;實驗組男性31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31±4.6)歲,平均病程(2±1.3)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3 討論
脛骨感染性骨不連是由于內固定技術應用不當、手術指征和時機把握不好,則會導致骨折延期愈合、骨不連,甚至出現骨髓炎。脛骨軟組織覆蓋少,脛骨內固定特別是鋼板的固定容易引起局部皮膚壞死,內固定外露[3]。傳統治療方法為清創、油紗填塞換藥、沖洗引流、局部抗生素應用等,治療后效果往往不滿意。骨內移位技術具有獨特的優勢,其外固定可以避開創傷和感染區給予骨骼準確的穩定性,手術創傷小,避免對創傷后局部條件差的軟組織的干擾,有利于骨折愈合,增強抗感染能力[4]。在骨內移位技術上加之以護理措施,效果尤為顯著。本次研究中,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骨內移位技術配合護理措施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梁軍,辛景義,曹紅彬等.跟骨移位關節內骨折的手術治療[J].中華醫學雜志,2012,92(21):1492-1494.
[2] 李楊.骨搬移-延長手術治療脛骨感染性骨不連伴骨缺損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1):146-147.
[3] 盧麗.1例左脛骨大段骨缺損截骨骨延長患者的護理[J].吉林醫學,2013,34(34):7309-7310.
[4] 梁東升,任志勇,張維彬等.脛骨截骨延長治療創傷后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損臨床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5):727-728.
[5] 唐文,高輝,楊亞東等.Ilizarov外固定骨搬移技術治療脛骨感染性骨不連及骨缺損[J].江西醫藥,2015,(1):3-6.
[6] 章瑩,朱昌榮,肖進等.鎖定加壓鋼板外置在脛骨感染性骨不連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3,15(7):563-566.
[7] 阮文禮,牟傳勇.外固定聯合軟塊狀固骼生包封抗生素微球治療脛骨感染性骨不連32例[J].中醫正骨,2011,23(7):46-47.
[8] 劉儻,張湘生,張慶等.清創后同期骨延長治療脛骨創傷后感染性骨不連[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7):61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