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睿
【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近年以來專家學者普遍研究的熱點問題,目前國內外學界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在其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歷史進程和理論結果進行簡要綜述。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183-01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進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隨著社會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問題也在不斷的發展,本文即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對幾個問題進行綜述。
一、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內涵的研究
多數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1942年,毛澤東曾在一次講話中提過,“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于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這樣用的了。”
也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問題,同時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這些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是相互辯證統一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在中國被采納,而中國在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又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使其更好的為人民服務。比如毛澤東說過,“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是從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到中國革命實踐的飛躍,實現中國實際馬克思主義化,這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結果。”
在此贊同第一種觀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特點是發展,因為根據中國實際情況需要發展才能更好的利用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創新的經驗和方式方法進行系統化、完整化、理論化,這樣的結果就包含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二、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的研究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點問題的研究,學術界爭論比較大,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說法,主要有:傳入之日說,中共成立說,李大釗說,中共二大說,八七會議說和《反對本本主義說》等六種說法。
盧培琪、王立勝認為,馬克思傳入中國的那天就是開始中國化進程的起點。郭德宏則認為真正開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中國需要它,才開始的進程。馬乙玉提出應該是開始于中共二大,因為中共二大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起來,它們是符合中國實際的并且具有中華民族形式和特點的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綱領、方針、政策。林華娣認為八七會議后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是中國化的起點。全燕黎、馬啟明則認為毛澤東的《反對本本主義》是其確立的標志,因為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的傳播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端,是有一個時間過程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確立的完成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端。
而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進程,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日益結合的過程,故筆者所持觀點是1921年共產黨成立之時。雖然黨在幼年時期理論準備和實踐經驗都不足,不善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使中國革命走了一些彎路,但正由于有了這些寶貴的經驗,才能吸取教訓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化服務。
三、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根到底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于這些理論成果,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表述。
大多數學者比較贊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的三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如王良虎就贊同這個觀點,“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先后產生了三大理論成果,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個觀點在十六屆三中全會前是普遍認可的。也有學者認為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四個理論成果。
還有的學者從中國社會的主要性質和需要解決的歷史任務角度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括為中國特色民主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研究成果,中國特色民主主義理論即新民主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本人比較贊同這種劃分,因為這一表述的概括性和科學性比較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發展深化,這個理論體系也將不斷地發展,更加煥發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創造力和感染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學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成果非常多,每位學者都持有不同的觀點,但在查閱文獻時也可以發現一些問題,其中有的也是筆者易犯的錯誤,比如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這一概念不夠明確,在寫文章時會出現概念模糊的情況,寫的內容可能就不是想研究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對比性的文章比較少,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章多,國外馬克思主義以及兩者之間的對比文章很少。通過對比可以給人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感受,這樣對于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體會會更加深刻。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
[2]郭德宏.近十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綜述[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4(4).
[3]王東,劉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軌跡[J].中國教育報,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