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興歡 魏強
【摘要】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戰略轉型的過渡階段,長期依靠人口紅利,大量投資,頻繁出口,勞動力廉價以及資源豐富等產生的經濟增長已明顯出現末期頹勢,因此要想經濟真正持續性發展,改革轉型必須逐步開展。位于我國西南地區的貴州省更需如此,雖然近兩年貴州省取得了不小發展,但是要想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穩扎穩打,成功渡過轉型期,使經濟發展軟著陸成功,達到持續發展,也需逐步落實各項制度政策保障,穩步發展轉變經濟結構。
【關鍵詞】 經濟 企業 消費 產業集群
近幾年貴州省經濟總體發展趨勢良好,人口紅利、制度變革紅利,其中國家的大力扶持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我國實施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貴州省若能采取相應措施,積極發展,則可縮小與全國的差距,穩步邁向小康。
一、經濟轉型之企業發展
經濟發展的生命體在于企業,制度經濟學中企業理論也是其主要論點之一。科斯認為,市場機制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企業也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科斯看來,市場機制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并允許某個權威(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但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今天,民企面臨許多發展瓶頸。除了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還受公平的政策、融資、競爭等外部法制環境的制約,這些都是其在產業結構整體升級過程中困難重重的原因。現在的企業經濟很多都打上了這些年投資主導模式的烙印,主要分布在資源、房地產、金融等領域,而來自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則較少。貴州省長期發展滯后,特色產業不鮮明,重型工業不完善,加上現在資源、地產等行業出現產能過剩,使貴州省持續發展的空間不斷縮小,中小企業在信貸擴張、過度投資、地方風險、生態破壞、資源配置的不公與低效的環境下更加舉步維堅,而企業經濟發展在促進稅收、增加就業、發展經濟方面又起到關鍵作用,所以其成長發展不可忽視。
目前貴州省的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環境不容樂觀,資金匱乏、人才短缺、產業僵硬、政策不利等都是其發展受阻的原因。資源、地產行業已出現產能過剩,繼續投資持續性不強,轉行沉沒成本過于嚴重,而且自由資金不足,現金周轉不靈,都是無法進行新興產業投資的原因。所以地方政府對于可行的創業項目一定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放寬準入門檻,減少無用的審批程序,給予資金支持,減免稅收等。現在高層次人才都不愿進入中小企業發展,缺少保障、待遇不好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一定要加強相關宣傳,給予保障,提高待遇。要轉變政府職能,解決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把政府工作重點轉至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
二、經濟轉型之消費提升
在拉動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中,真正具有可持續性的是消費。投資依賴于消費,光有投資,沒有消費,就會造成產能過剩,使后續投資無法進行。出口依賴于消費,只有當國內消費已經很充足,出現過剩時,出口才有意義,如果依賴于出口提升經濟,就會受制于人。雖然貴州省消費水平不算低,但是其發展后勁明顯不足,在無強大工農業的支撐下,想一味依靠消費來促進經濟也是不現實的。現在貴州普遍工資收入低下,保障措施不完善,為了應付住房、醫療、教育等的大額投資,人們的消費欲望不免大打折扣,即使有錢也不敢消費。這就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構建更為完善保障體系,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發展更為全面的與消費娛樂相關的第三產業,以此帶動相關產業的資金回籠。而企業資金得以周轉后又可以投資生產,再次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且還可以增加稅收來源與數量。
三、經濟轉型之產業集群
交易費用的提出,對于制度經濟學具有重要意義。交易費用理論表明交易活動是稀缺的,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交易也是冒風險的,因而交易也有代價,從而也就有如何配置的問題。資源配置問題就是經濟效率問題。所以,制度的制定必須提高經濟效率,否則舊的制度將會被新的制度所取代。而要想稀缺的交易能大量產生,冒風險的市場交易能相對安全,資源配置更加完善健全,實行產業集群、經濟區域化再所難免。集群化后可以形成規模經濟,規模經濟是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產能力的擴大,使長期平均成本呈下降的趨勢,即長期費用呈下降趨勢。要想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小規模的單一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實現大規模的產業集群,只有通過有效的園區集聚才能帶來規模經濟,帶來輻射效應,帶來知識溢出,才能更好地發展貴州經濟。
產業集群是指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相互聯系的公司和關聯機構,它們同處或相關于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系在一起。所謂地理性指所有企業成員和相關成員要素在地理上應當相互鄰近,而且共同鎖定于一個區域,具有顯著的地域相關特征,地理位置的集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不確定性,保證生產鏈中供應或銷售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所謂產業特性是指該地域內集聚的成員企業從事某一產業或相關產業的生產和服務,成員之間有廣泛的勞動分工和緊密的基于長遠關系的合作,并由此構成了產業生態系統。至于具體聯接方式,可以是基于產業鏈關系,或供應商客戶關系,或其他競爭合作互動關系。產業集群的出現,使得全球經濟與區域經濟并行發展,呈現區域競爭優勢代替國家競爭優勢的態勢。為此,產業集群這種頗具特色的經濟組織形式,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區域的重視。
產業集群具有輻射效應、規模效應、示范效應等,在增強專業化分工、發揮協作配套效應、降低創新成本、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方面作用顯著,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引導集群發展,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利于集約使用土地,集中治理環境,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有利于統籌區域和城鄉發展,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對于全面建設小康和諧社會有重大意義。貴州省經濟發展需要多興建一些大型產業園區,增加市場知名度,實現規模經濟,節約信息成本,提高安全性。
四、經濟轉型之政策建議
1、教育當先
教育投資是人力投資的主要部分,人力資本是指存在于人體之中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和體力等質量因素之和,是勞動者受到教育、培訓、實踐經驗、遷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資而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而且人力資本的核心在于提高人口質量。人力資本比物質、貨幣等硬資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間,特別是在當今工業時期和知識經濟初期,人力資本有更大的增值潛力。因為作為活資本的人力資本,具有創新性、創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資源、調整企業發展戰略等市場應變能力。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對GDP的增長具有更高的貢獻率,因為人力資本的積累和增加對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貢獻遠比物質資本、勞動力數量增加重要得多。
2、旅游突出
當今經濟發展迅猛,物質生活充實,旅游越來越成為人們工作之余的休閑選擇。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增加經濟,促進稅收,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與就業等,也是提高一個地區知名度與美譽度的重要途徑。旅游業不僅可以促進餐飲住宿業的發展,也可以給個體提供創業的機會。貴州省氣候適中,民族特色濃厚,擁有不少名勝景點如黃果樹、龍宮、大小七孔、遵義會址等,非常適合發展旅游業。
3、品牌效應
現在的市場產品越來越講究品牌化,如電子產品有蘋果,快餐飲食有肯德基,巧克力有德芙,運動裝有耐克等,品牌不僅意味著高質量,更是一種標準化,同類產品具有品牌優勢的可以價格更高,利潤更大,而且更具有長期發展性。市場經濟條件下,同質化產品已經不再具有競爭力,經濟要想長久發展,必須要有獨特之處。貴州省自身擁有的品牌產品像茅臺國酒并不多。對此,貴州應加強標準化、質量化、特色化,以發展品牌化產品。
4、交通運輸物流
以前一個城市一個經濟體的發展都依賴于河流,沿海沿江沿河流的地方發展都很迅猛。究其原因,是因為河流帶來的運輸效應加速了經濟的發展,節約了成本。現在,對于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物流業也很重要。通過物流運輸,一個城市可以與外界交流發展,帶來自己需要的產品,也可以對外出口自己擅長的產品。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過,一個地方應出口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自己比較劣勢的產品,這樣就可以達到專業化分工,更加具有效率。貴州省不可能閉門造車,自己自足,在自己比較弱勢的項目上,如工業產品,就要通過交通物流來完成,而對于自己比較擅長的特色產品也要依靠物流運輸來完成,所以交通運輸物流行業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制度、調控、政策對于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雖然市場經濟強調由看不見的手來進行市場自發調節,但是由于經濟滯后性、盲目性等的存在必須要進行宏觀調控,以維持經濟的健康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毅夫:解讀中國經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 林毅夫:新制度經濟學[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2.
[3] 吳敬璉:新常態改變中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 伍裝著:中國經濟轉型分析導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5] 王青云: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6] 張米爾:市場化進程中的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7] 劉根榮:中國經濟轉型的低成本路徑:和諧與合作[J].經濟問題,2007(3).
[8] 趙國亮、趙嬌:中國大城市經濟轉型研究[J].中國市場,2011(42).
(責任編輯:劉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