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媛
摘要:本文從當今藝術設計類本科教學與學生就業現狀來分析設計類培養計劃及課程的安排的不合理性。從大綱本身存在的矛盾、教師教學能力的參差不平來說明現在的設計類院校的缺陷,另外還說明了專業院校對設計類專業方向的不確定性造成的泛泛而學的問題,由此,提出了放大專業限選課程標題,一門課程多位專業教師共同授課的一點建議。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銜接性;教學大綱;教學質量
近年來,設計類本科教育因社會的需求而變得炙手可熱,眾多綜合性院校因設計類院校招生人數的年年攀升跡象,也紛紛開設設計類專業。在這么多學校、學院中開設眾多設計專業,首當其沖面對的就是專業教師的需求,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討。
一、設計類本科畢業生技能掌握程度現狀
大學畢業后,為什么設計類本科生在職場招聘時拿著自己的簡歷和成績卻無法實現自己曾經立下的宏偉志愿?那是因為他們在四年本科學習中,沒有將專業知識前后銜接好,就算有了零散的專業知識,也無法通過良好的專業技能表達出來。這一現狀較為普遍,而且存在多年,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二、高校教師的整體現狀
過去,歷史悠久的藝術院校,設計專業的教師隊伍大多數是由資深美術學教師組成。但是,近幾年隨著藝術類招生人數的成倍增長,各大院校都相繼增設了藝術設計專業。新專業的開設,生源的猛增,使得設計類教師嚴重匱乏,這已成為各大院校設計類專業的通病。各大綜合院校新開設計專業開始大量招收剛剛離開學校的碩士畢業生執教,這些從學校到學校的新老師,在整體課程的把握上完全是自學,這樣的自學勢必是通過與每一屆的學生在教學過程磨合中完成,也就是說在一屆、兩屆的學生身上慢慢尋找方法。去年六月,在同濟大學召開的“設計教育新視野”國際研討會上,就有專家指出,設計藝術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基本來源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本科生,可由于藝術類招生的特殊性,本科生的文化知識水平普遍偏低,這種“先天不足”導致研究生生源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從招生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應屆碩士畢業生入校教學的缺陷,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快適應的,但畢竟是少數,畢竟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
三、專業課程銜接性斷層矛盾
(一)教學大綱的編寫及調整不合理
按照四年制教育的前后順序,通常從基礎課程到專業基礎課程,然后至專業限選課程以及一些任選課,從課程安排上符合教學大綱的由易至難的這樣一個要求。課程的前后順序正確的同時,橫向的比較是否也有遞進關系或者銜接性呢?例如在環境藝術設計課程中,景觀設計、公共環境設計、公共設施設計,這三門課其實都涵蓋了室外景觀的概念,公共環境設計有屬于景觀設計范疇的內容,公共設施設計又是公共環境設計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培養計劃中,會將類似三門課程平行設置,這樣就有重復性。
(二)專業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協調不及
由于教學大綱的編寫及調整不合理的問題,就會接二連三引起一系列問題。專業教師對每一門新開課都會使用教學大綱,教學大綱中如果存在各門課的包含關系,那么就會導致專業教師會在同一個學期將相同內容重復講授,這樣對學生掌握新知識有所影響。專業教師也因為教學大綱不可隨意修改,無法進行相應的調整。
(三)專業方向太廣泛造成傾向性不明確
這個問題,在多年以前,清華美院張綺曼教授就曾提到過,她指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標題太大,學科內容過于廣泛,應該在此基礎上細化專業方向,如景觀設計、室內的設計,就這兩個標題里面都涵蓋了非常多的分支。張綺曼教授之所以在室內設計行業有如此突出的地位,正是因為她強調專業方向,而不是多面發展。所以她的說法也證明了在大學的后半段教育應該采取專業方向的劃分學習。術業有專攻,這就是說在結束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后,對于專業限選課,應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而有側重的教育,這樣學生不會應為對每個專業的皮毛上的了解而導致離開學校什么都可以做,卻什么也做不好的情況發生。
四、專業課程銜接性的一點思考
(一)專業課頭標題放大
在專業基礎課程中,設計類專業應適當的考慮將以前細化的課頭名稱重新編排,發現這類課程里的共同點,然后將這些課程并成大課。放大課程名稱,并延長課時,避免重復。在考察湖北美術學院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時,發現在其培養計劃中可見專科課程內容廣泛的名稱,例如設計原理、設計概念等,湖北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系主任陳順安教授指出,這樣設置課程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有很多好處。從學生的角度講,可以在一門課里面學到環境藝術設計需求的不同種專業知識,內容相對集中,方便學生在后續課程中根據不同要求使用原理或者概念。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可以在選擇專業教參的時候,挑選和專業緊密相關的內容,而且可以自己掌握藝術類學生對土建、植物學等等專業性較強課程的難度要求,盡量采用適合的知識授課。
(二)高年級專業課程可安排多人授課
在一、二年級專業基礎課程結束后,三年級的專業課程可以安排多位教師按課程順序同時上一門課。例如建筑設計課程,在大綱中擬定專業課題,要求從建筑學基本知識到設計創意,然后從建筑制圖到模型制作,最后到效果圖排版。從專業知識上來說,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無需掌握過多的建筑學內容,那么講授建筑專業知識的教師可以根據課題內容講授一些基本的柱網結構及一些常用的施工工藝就可以了。在設計創意過程中,可以更換講授設計創意的教師,從課題著手,做符合主體要求的建筑外觀和室內設計,這個部分無需考慮太多的設計規范,對于教師的要求比較單一。第三部分就是制圖,這一部分是在第一位教師講授的建筑學基本知識及第二位教師安排的創意設計完成之后,對設計進行圖紙上的表現,要求教師嚴格按照制圖規范講授,每個學生完成的制圖部分要達到國家標準。第四部分是模型,在以上三位老師的工作結束后,第四部分會有老師輔導學生完成自己設計的建筑單體模型,按照比例關系制作。此部分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空間尺度關系的掌握,在這個部分的完成后,可以由模型制作出的問題修改自己的設計圖紙。最后一步就是由講授設計軟件的教師輔助學生完成效果圖及排版的工作。
如此分工,利大于弊,各院校環境藝術設計老師主攻方向不盡相同,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而選擇上課部分,不會導致一門課一個教師授課時避重就輕,忽略掉一些本應該很重要的知識,另外,從學生角度來講,在一、二年級課程中涉及到的知識多多少少比較零散,通過這樣的完整課題的訓練,不僅能鞏固以前沒有掌握好的知識,而且也實現了學生設計的市場化要求。
五、結語
設計院校的專業課程,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效果。在培養計劃中,課程設置合理,課程前后順序得當,等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會浪費時間,而且專業知識的銜接性也會提高。課程設置的重復性一直是教師授課的一個大問題,沒有有針對性的教學,會給自己和后續課程教師帶來很多麻煩。放大課頭、多位教師共同授課,只是解決課程間接性的一點建議,這些建議能較好解決課程重復和教師避重就輕授課的漏洞。
【參考文獻】
[1]顧平,美術教育學導論[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
[2]李建偉,中國規劃設計專業教育的根本問題[J],中國園林,2007(05)
[3]袁熙旸,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