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目前我國預防接種安全注射的發展狀況、影響注射安全的因素以及關于進一步提高安全注射水平的措施和其重要性。方法:將在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間,在我中心發生的20例注射不安全事件作為本次調查分析的研究對象,對這些出現問題的病歷、病案進行綜合性分析,利用回顧性分析和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造成注射不安全的因素進行全面總結。結果:造成預防接種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個人主觀層面上缺少對衛生健康知識的了解是最主要的原因,預防接種疫苗本身有時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結論:相關工作人員要建立起完善的預防接種管理制度,確保注射器材的衛生安全,提升注射人員的個人素質,全面提高預防接種的注射安全。
關鍵詞:預防接種;安全注射;影響因素;解決措施
預防接種的安全注射一直以來都是衛生醫療界重點研究的課題,預防接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人類的身體免疫能力[1],增強體質。因此,增強預防接種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文中選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我中心發生不安全注射的事件20例,現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分析的對象為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間,在我院發生預防接種不安全注射的事件20例。其中兒童接種者為16名,青年接種者為4名。病患的年齡在4-1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2.5)歲;其中有男性12名,女性為8名。在進行調查之前,調查人員與疫苗接種者個人或是其家長進行了詳細的溝通交流,他們充分了解并認同本次實驗的目的和意義,自愿參加本次調查研究,并承諾按照真實的注射情況填寫調查問卷。為了保證本次調查結果的公正性和科學性,不能僅從接種者的角度看待問題,因此,本次調查也對我中心近100名進行預防接種相關工作的醫生進行了專業知識調查。
1.2預防接種的具體過程
首先,院方對安全注射并沒有制定嚴格的規章措施,因此有的醫生就怠慢了這項工作。由于沒有明確的要求,院方雖然很重視預防接種工作,但是對于安全注射的方法以及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并沒有詳細的說明,由于工作繁忙,大部分醫生表示,雖然有時醫院會進行定期的安全衛生教育,但是由于管理不力,大多數情況下這項工作都并沒有達到實際的意義和作用。知識普及的不利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善導致部分醫生對于安全注射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在進行預防接種的過程中不重視方式與方法,與家長和接種者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
其次,部分前來進行預防接種的接種者對所要接種的疫苗類型和具體功能了解并不是十分全面。有些疫苗并不能夠適用于所有人,尤其是對于兒童來說,他們的有些身體機能發展的尚不全面,他們很可能無法接受疫苗中的某些特殊成分。經過回顧性分析和總結,不難發現,在這發生不安全注射事件的接種者中,存在著身體機能與疫苗成分發生排斥的案例,而且造成的結果相對比較嚴重。
此外,在進行疫苗接種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注射器使用不當的問題,這與醫生個人的醫護能力和素養存在著較大的聯系。雖然目前注射器是統一配送,但也存在注射器質量不合格的問題,還有在抽吸藥液中操作不當等問題。
同時,注射疫苗的保存工作不善也影響著注射安全。接種疫苗中的成分都是比較特殊的,它對保存的器皿、溫度、時間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但是在本次進行調查的20例不安全注射事件中,存在著嚴重的疫苗管理不善的現象。醫護人員對管理工作缺乏正確的認知,將疫苗置放于常溫之中,也存在著無法正確區分冷凍和冷藏,或者反復進行凍化的現象。這些都對接種疫苗的有效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最后,其中也存在著疫苗接種的消毒方式不當、接種劑量、接種位置不當的問題。
1.3調查方法
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分析每一個具體案例中導致注射不安全的因素;對進行預防接種醫生以及接種者及其家屬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對影響安全注射的因素進行研究和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對于本次造成預防接種不安全的因素分析,文中采用論文SPSS19.0統計學軟件包對其具體的調查問卷所得出的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進行檢驗,當P<0.05時,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此次調查分析可知,造成注射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來源于醫生個人的操作知識不完善,以及接種者及其監護人對疫苗認識的不全面。此外也包含了疫苗自身存在問題或是注射器存在問題的現象。具體的結果如下。
3 討論
預防接種的安全注射一直都是我國衛生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早在1997年,衛生部就下發了《1997-2000年全國預防接種安全注射規劃》[2]。預防接種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可以說這是人類醫療歷史上一項重大突破,尤其是近些年來,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化加速了病毒的變異和疾病類型的多樣化,為了有效應對這種問題,保證人們的生命安全,相關醫療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加大對疾病疫苗的研發力度。
為了有效保證注射安全,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需要醫院加強對安全注射的制度化[3]管理,利用國家的法律文件督促、監督醫護人員的注射行為,提高他們的責任感。
第二一定要注重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強化,這不僅需要院方進行定期的注射知識培訓,也需要醫護人員個人提高安全注射的意識,為此,可以定期的進行專業知識測評以及接種者滿意度調查等。對于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不夠或是人員滿意度不達標的醫生要實行必要的處罰。
第三,醫院應該加強對疫苗保存設備的資金投入,在保存過程中,一定要有效避免保存不善等情況的發生,為疫苗提供適當的保存溫度,并利用專業的設備對疫苗的有效性進行檢測。
同時,在進行疫苗接種之前,醫護人員也有必要詢問接種者的身體情況,比如其是否存在于某些物質發生排斥、過敏等現象。在完成注射之后要詳細的告訴家長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免造成一些不良反應。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近些年來,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也處于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但其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阻礙因素,制約著醫療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預防接種的安全注射問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從本次調查分析的結果不難看出,造成不安全注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為了有效的避免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對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黃玉蓮,李君梅,楊芳玲,陳園生.2010-2013年新疆克拉瑪依市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系統運轉情況及監測結果分析[J].疾病監測,2015(01):71-74.
[2]胡明霞,趙科伕.合肥市基層醫療機構安全注射的消毒與管理情況調查[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5(01):72-74.
[3]劉維民.預防接種非典型問題[J].時尚育兒,2015(0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