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榮堅
【摘要】文章首先對房屋建筑滲漏部位及機理分析進行了初步的了解,其次分析了外墻滲漏的成因,最后討論了預防外墻滲漏的控制措施。
【關鍵詞】外墻滲漏,施工成因,防治措施
一、前言
注重對設計、材料、施工等造成裂縫的原因分析并采取相應技術措施,則可以做到外墻外保溫節能達到國家要求,不產生裂縫,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
二、房屋建筑滲漏部位及機理分析
1、主要滲漏部位
通過上述調查和分析得出,在房屋建筑中主要的滲漏部位有廚衛、外墻、屋面(檐溝、落水口、天溝)、門窗以及空調孔和煙囪。其中外墻、屋面和廚衛的滲漏最為嚴重。
2、滲漏機理分析
在設計方面的問題,從筆者調查的100幢房屋住宅來看,其中大約有1/3的房屋是因為設計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就是在設計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防滲漏施工技術,尤其是本次調查中,上述設計出現問題的建筑中,大都沒有在保溫屋面上設計排氣口,導致保溫層的水分在蒸發過程中排氣不暢,最終導致防水層的防水性能降低甚至喪失,而導致建筑外墻的滲漏尤為嚴重。
施工方面的問題,在施工過程中,為了趕進度,沒有嚴格按照房屋建筑防水施工工藝進行防水施工,導致房屋建筑出現滲漏,例如在屋面混凝土結構養護時,因養護不當,導致其不僅含有較多的雜質,且飽漿往往嚴重不足,導致混凝土強度不達標,尤其是在防水卷材鋪設時,對于卷材的連接、過渡、卷邊等處理不當,導致滲漏問題的出現。
三、外墻滲漏的成因
1、墻體結構及砌體材料分析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蓋的多層房屋,其砌體材料均為燒結普通粘土實心磚。外墻飾面為清水磚墻或抺灰飾面,有的還是混水墻,外面望去灰縫并不飽滿。但是風吹雨淋多年內墻面均未發生滲漏。原因是外墻體內沒有形成夾層積水孔、洞、槽,即是未抺灰的混水墻,雨水會順墻體流落到地面,不會存積于外墻體內后滲入內墻面,給業主造成損害。
而后蓋的房子,開始采用空心砌塊,尤其是框架或框剪結構的高層建筑外墻,多為二次空心砌體,這就使外墻結構出現更多孔洞或縫隙。如破損的空心砌塊,砌塊豎向灰縫不密實,不同墻基材料接觸處因收縮不一致都可能產生裂紋、縫隙,埋下外墻滲漏的隱患。
2、從外墻體及其飾面施工分析
砌體結構施工時,砌筑前需澆水濕潤的砌塊澆水濕潤不充分,墻體頂、側面與梁、墻、柱混凝土接觸處,砌體砂漿嵌填不密實,砂漿干縮出現縫隙,尤其填充墻頂45°斜砌磚,施工人員為省工省時,同墻體一次砌筑完成、墻體沉實后,梁下出現縫隙,留下滲漏隱患。
四、預防外墻滲漏的控制措施
1、加大施工過程的控制力度
嚴格執行材料進場的報驗制度,認真做好原材料的檢驗和砂漿試驗配合比的控制。堅持各種材料必須經檢驗或復試合格后才能使用的規定。嚴格按試驗室試配的施工配合比計量拌制砂漿,控制進場砂粒的篩選和使用砂漿的時效性。檢查督促施工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和不斷完善。做好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堅持工序之間的自檢,互檢及專職檢查的質量控制力度。積極推行樣板引路的先進性,由于外墻防滲漏的復雜性,注重細節管理,監督過程應加大巡視檢查的頻率,對正在施工的工序或部位,除了定時巡檢外還要不定期抽查。
2、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的控制
在剪力墻施工過程中,對影響外觀及主體質量的模板安裝質量不容忽視,平整度,垂直度,剛度和強度要控制在允許偏差范圍以內,脫模劑不允許用如廢機油等影響砼外表面裝飾粘結強度的油質材料,緊固模板時要少用或不用穿墻螺桿,多用外部頂支撐,板縫必須嚴密且兩側平整。砼澆筑要分層充分搗實,表面壓抹及覆養護到位,澆水充分濕潤。采用的砂漿配合比及使用強度也要符合設計規定,填充墻砌筑規范拉結筋不可缺少,砂漿飽滿度加氣砌塊水平灰縫不低于90%,豎向縫不低于80%。砌筑完成后要求靜置,擠緊。平整度,垂直度要在規范允許范圍以內,不能鑿除外脹及填補凹陷部位的情況存在。
3、裝飾裝修階段的控制
基層的處理必不可少也非常重要。剪力墻的砼澆筑振搗遇到孔洞的部位要仔細認真,對蜂蜜麻面用砂漿補平,表面有油污的要徹底清理干凈,穿墻螺栓孔要用膨脹砼填充補實。表面要進行界面處理,如拉毛或甩漿的粘結層處治,甩漿均勻不漏底且進行認真養護。腳手架,螺桿眼封塞時要用較高一級砂漿及砌筑材料填實,表面用防水砂漿分兩次抹壓平。對砌塊縫隙表面不飽滿部位要重新補抹處理。同時在填充墻與剪力墻交接部位要掛鋼絲網片,每邊寬度大于200mm。在墻面抹灰前一天進行澆濕潤,抹灰時輕微濕潤并刷素漿結合層,立即抹壓其厚度在10mm以內,防止干縮不勻產生開裂。
4、要進行淋水檢驗
在竣工驗收或者分戶驗收時應該進行淋水檢驗,這樣可以及早進行處理。有時竣工驗收淋水檢查時會出現滲水現象,當出現滲水面積不大時可采取局部處理。在內墻滲水部位的漬水外圍上邊1m及左右各0.5m,下邊0.2m的外墻相對范圍內,采用防裂膩子勾縫,擦縫,補縫來加強,在處理后待表干再噴刷新型防水涂料3道,噴涂時水平,豎向交錯進行,上次表干后進行下道。另外方法是將內墻滲漏部位水漬外周各300mm范圍內的飾尸面層鏟除,并認真分析判斷出現水漬的原因再處理。
5、外墻砌塊的要求
現在的框架剪力墻結構使用的填充墻,多數用粉煤灰砌塊或燒結多孔粘土磚,多孔磚盡量采用半封閉型的較好,這種磚一端開孔,一端封閉。砌筑時開孔端朝下,封閉端朝上,通孔的多孔磚不是很好。而組砌必須用水泥砂漿滿攤漿砌筑,水平和豎向灰縫必須飽滿,尤其是豎向灰縫更不易飽滿,過程中采取擠揉搓會更好。砌筑時填充墻不要一次到頂,當砌至距梁底3皮磚時,應停留3d以上時間讓其自然穩定后再進行封頂,最上皮磚應用實心磚斜筑,防止頂端砌塊與梁的下沉不勻產生大的裂縫。當墻體砌完成后應在墻體頂部與框架梁底接觸處,如果是用多孔磚的豎向灰縫,墻體已填補的孔洞周圍用水泥砂漿做勾縫處理達到密實效果。
6、墻尸面抹灰的要求
對墻面基層的抹灰要提前進行處理,外墻砼表面應采取噴涂界面劑處治,磚砌體表面宜滿掛鋼絲網,要固定牢固壓平整。在不同材質交接處如砼和磚砌體處,鋼絲網片要固定在砼柱不小于200mm。墻基層在抹灰前一天進行澆水,最好表面浸透使得有足夠的水分,第二天抹灰時再灑濕,以表面無明水抹最佳。抹灰層一般分兩次進行,接槎處要錯開,常用的第一道打底灰應是1:3水泥砂漿,第二道表面灰應是1:2.5水泥砂漿,兩遍砂漿的間隔時間應大于兩天。由于停留時間過短底層灰抹后尚未收縮穩定,肯定影響到面層效果。在抹后夏天10h后即刻灑水養護,時間不少于3d。
7、門窗框的抹灰要求
為了預防雨水從窗洞周圍滲入室內,應在安裝外門窗框之前,門窗套滿抹水泥砂漿,也就是在窗臺及洞口兩側抹一層20mm厚的1:2水泥砂漿,一次找平成活,這樣在門窗安裝后使外框與墻體之間的縫隙均勻,用塑料泡沫填充更加可靠。同時抹外窗臺時要找坡,坡度不小于15%,而底框應高出頂面排水起點10mm以上。若窗框嵌進外窗臺頂面砂漿層中,往往容易造成雨水從窗臺頂面鉆進窗框腔內,逐漸滲透室內產生滲漏通道。
五、結束語
但外墻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設計、施工質量仍有待提高,如施工單位在施工中出現的偷工減料,以及施工人員由于自身技術原因不能有效地處理施工中的要點問題等,這些都嚴重影響工程質量。因此,對于外保溫工程仍需相關部門的監管和我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寧,高層建筑外墻防滲漏的監理控制[J].建設監理,2012
[2]薛亞鴿,墻體滲漏水防治的幾點做法[J].建設監理,2011
[3]陳澤仁,建筑外墻防滲漏的施工控制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