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宏鳳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意識到利用現有技術更有效服務于教育事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利用GAE所提供的網絡應用程序框架、分布式存儲服務以及模板系統,本文提出一種基于GAE云計算服務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旨在最大程度上減輕教育機構在教學資源資金投入方面以及系統開發維護成本方面的負擔。
關鍵詞:教學資源平臺;資源共享;云計算
信息化戰略一直是我國高職院校堅持不懈的發展路線,我國高職院校數字教學資源建設逐漸暴露出以下一些問題:教學資源缺乏統一規劃,教學資源的分割、離散、孤立和匱乏嚴重;各高職院校教學資源重復建設率高,共享應用程度低,帶來了計算機資源的巨大浪費;由于教育信息化硬件設備投資大,造成偏遠地區高職院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較為落后。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因此如何對數字教學資源進行最大程度的整合,成了減少教學成本,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水平的首要問題。云計算作為一種新的服務形式能夠很好解決這些問題。它將一切可用信息和資源均封裝成服務,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PC、PDA、手機均可在線查看"云端"的各類資源。這種對資源的分配和管理方式正是高職院校數字教學資源整合和共享所需要的。
一、云計算的教育應用
首先,云計算可以創新高職教學資源建設,無限整合國內外和各院校的特色高職高優質數字化資源,形成一個超大規模的學科、專業、課程數字化資源庫,進而可以有效地解決數字化資源建設分布“校際失衡”與重復建設問題;同時可以創新高職資源平臺建設,通過利用云計算技術的“深度共享”“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服務模式,搭建高職教育資源共享平臺,通過提供對終端設備的跨平臺、多樣化支持,進而可以解決目前高職教學資源“校校分散建設”“資源孤島”問題,從而能夠推動高職院校間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最后,可以創新優質教育資源應用,云計算技術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能夠保證數字化資源建設和資源服務運轉良好,同時可以利用云技術的服務提供優勢,開展基于資源平臺的虛擬仿真學習、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等,從而改革教學過程,提高資源應用水平。
二、基于云計算的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平臺優點
(一)構建信息化基礎設施云服務能大大節約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即硬件設備)是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硬件設備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因此高職院校通常需要投入巨額的經費來購置硬件資源。利用云計算的虛擬化技術將分散在各高職院校內的硬件資源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對外提供服務,可以有效地減少了各個高職院校硬件設備經費的投入。
(二)構建教學資源云服務能有效實現資源整合。教學資源云是利用云平臺所提供的虛擬機服務,將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部署到云服務端,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并且按照實際教學需求,動態地將教學資源分配給學習人員,做到定制學習的目的。開發基于數字校園云平臺的云桌面環境,采用權限控制機制,向不同受眾人群提供個性化的職業教學資源云服務。
(三)構建教學輔助云服務能有效降低教學成本。教學輔助云主要是將教學輔助相關資源與軟件進行整合,并將其放在云服務端共享,避免各高職院校重復購買教學輔助軟件的浪費。對校園云平臺需要提供的教學輔助服務按照功能進行分類,如辦公類、工具類、影音類、圖形圖像類、開發類等。教學輔助云平臺所支持的常用軟件,可以使絕大部分教學輔助類相關工作在云端完成,為高職院校師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輔助云服務。
(四)教學、學習方式方法多樣化,提高教學質量。云計算技術讓網絡教學、學習方式方法靈活便捷,資源和應用工具隨時隨地隨需從“云端”獲取,學生可通過多種終端設備隨時瀏覽資源、練習所學內容;老師可在云端備課教學等操作;打破傳統客戶端電腦版本要求、軟件安裝要求。云計算讓教學、學習不再受時間、地點、軟件硬件等限制。數據存在云服務器端,其有專業安全防控措施容災機制、冗余存儲等技術,數據存儲安全。減少文件的重復存儲、誤刪除與非法拷貝;避免木馬、病毒或設備損壞等造成的數據破壞、丟失。
三、基于云計算的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平臺設計
基于云計算技術的高集成、分布式和經濟性的特點,嘗試構建基于云計算技術的高職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體系標準”“共享機制”與“應用模式”。基于云計算技術的高共享、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嘗試構建基于云計算技術的高職教育資源平臺“物理架構體系”和“服務功能體系”。
(一)基于云計算的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平臺頂層架構設計。(1)以云計算模型的動態基礎架構為支撐。硬件基礎設施主要有服務器、存儲陣列、光纖存儲交換機、磁帶庫等設備組成。通過虛擬化技術將這些設備整合為統一的資源池,提供計算、存儲、在線備份等基礎服務。采用這種動態基礎架構模式,可實現按需彈性擴展、資源動態遷移、零宕機服務、動態負載均衡,并達到綠色節能、高可用性等目的。(2)以J2EE平臺開發B/S架構的軟件系統。采用JSP+Oracle+Linux的開發模式,各應用子系統之間的交互均基于SOAP接口通訊,交換數據格式采用XML作為基本格式。這種架構既保證了平臺的穩定性、靈活性和安全性,又提供了良好的兼容性、可移植性和可擴展性,有效地實現海量資源和分布式資源的整合。(3)以用戶為核心的一站式服務。采用Web2.0等網站先進設計理念,以用戶為核心,實行統一身份認證和一站式服務模式,強調用戶體驗和交互,全面實現用戶對服務門戶進行個性化定制,支持移動終端訪問,支持二維碼掃描等。
(二)基于云計算的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平臺主要功能設計。1.公共服務功能。教學資源云平臺以應用系統為支撐,以教學資源為內涵,主要為四類用戶(學習者、教學者、職業院校、企業)提供服務與支持,對不同用戶采用“公共平臺+個性空間”的模式提供相應服務。公共平臺主要以統一身份認證服務、資源管理系統、行業/職業信息采集系統等應用系統為支撐,提供用戶管理、資源管理、資源工具、信息推送、統一通信和人才服務等服務。2.面向不同用戶的功能設計。為充分體現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的理念,本平臺在統一身份認證的基礎上,對教學者、學習者、職業院校、企業等四類用戶分別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務,可由用戶進行個性化需求定制。
【參考文獻】
[1]孔祥杰,楊卓,夏鋒,余辰笛.基于云計算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
[2]王秀秀,武和平.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學術資源整合策略與服務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06)
[3]祝智庭,楊志和.云技術給中國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電化教育,2012(10)
[4]趙子云,左明章,鄧果.基于云計算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J].現代教育技術,2012(12)
[5]陳巧,袁紅,熊秋娥.基于云計算的區域高校教學資源共享[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