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蓮
【摘 要】本文對2008~2013年廣東省17家獨立學院的教育資源配置效率進行了測度,并從獨立學院這一微觀視角探析了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因素。實踐表明:廣東省獨立學院的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相對較高且總體呈現穩步上升的良好趨勢;生源地多樣性、創辦時間長短和學校所在城市對獨立學院教育資源的配置效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廣東省獨立學院 教育資源 配置效率
【中圖分類號】G6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5-0006-02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高校資源配置情況,但目前這些文獻都是以公辦院校作為分析對象。長期以來,國內學術界嚴重缺乏針對獨立學院教育資源配置的有效性研究。在獨立學院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廣東省憑借經濟大省的獨特優勢,其獨立學院的數量與規模都居于全國前列。鑒于此,本文以廣東省17所獨立學院為研究對象,收集了相關數據資料,采用隨機邊界分析方法(SFA)和Tobit模型對其教育資源的配置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以期可以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獨立學院優化資源配置和效率提升提供理論參考和經驗借鑒。
一 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配置效率測算
1.樣本數據與變量定義
目前廣東省有17家獨立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和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本文以上述17家獨立學院為研究對象,文中使用的所有研究數據均系作者通過對各獨立學院的年鑒、官方網站手動搜索整理獲得。同時,本文參照現有研究并兼顧數據的可獲得性,選擇學校面積(lnx1)和教職工人數(lnx2)作為教育投入、在校學生人數(lny)作為產出變量。
2.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測度模型
本文利用隨機邊界分析方法對廣東省獨立學院的教育資源配置效率進行測算。構建配置效率的測度模型如下所示:
(1)
上述實證模型(1)中lny為教育產出;lnx1和lnx2教育資源投入;α為常數項;v為服從正態分布的隨機誤差項;μ為非負的技術非效率項,且服從|N(0, )|分布。根據已知的v和μ的分布形式,運用極大似然法,確定計算模型(1)中的待定參數與各獨立學院的非效率項μi。根據隨機邊界分析方法的配置效率計算公式TE=exp(-μ)測度各獨立學院的具體配置效率值。
3.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配置效率測算結果及分析
運用專業軟件STATA13.0估計前沿生成函數模型(1)的參數值及各獨立學院的技術非效率項。估計結果表明,獨立學院的辦學面積變量lnx1的系數為0.1732,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統計檢驗;教職工人數變量lnx2的系數為0.5262,同樣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高度顯著。由此說明,廣東省獨立學院的辦學面積和教職工人數均與教育產出在校學生人數(lny)顯著正相關,也即辦學面積越大,教職工人數越多,獨立學院的在校學生人數也就越多。
將模型(1)估算得到各獨立學院的技術非效率項μ代入配置效率計算公式CE=exp(-μ),最終計算得到配置效率,得出三點基本結論:(1)研究期間,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相對較高,且總體上呈現穩步上升的良好趨勢;整體平均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從2008年的0.6501提高至2013年的0.8565,提升幅度達到30%。由此可見,近年來在全國及廣東省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廣東省獨立學院在加強成本控制、減少資源浪費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喜人成績。(2)雖然近年來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的配置效率逐年得到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截至2013年,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的整體配置效率為0.8565,這與理想效率值1相比還具有近0.15的提升潛力。因此,廣東省獨立學院應繼續在完善教育資源配置有效性方面做出更多創新和努力。(3)從具體獨立學院的教育資源配置效率來看,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和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的整體資源配置效率分別為0.8950、0.8945和0.8831,分列效率最高的前三名,而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和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的整體資源配置效率分別為0.3775、0.6302和0.6819,分列后三名。由此可見,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在不同獨立學院間的分布情況具有較大差異性,增強各校間的經驗交流有助于縮小配置效率的校際差異。
二 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構建如式(2)所示的Tobit回歸模型檢驗院系設置個數、學生生源地個數、學校成立的時間、母體學校是否211高校及獨立學院校址所在的城市等五個因素與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配置效率間的關聯性。
(2)
Tobit回歸分析結果表明:(1)院系個數的估計系數為-0.0034,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故而大而全的辦學理念存在商榷之處,結合自身優勢打造具有特色的強勢學院是提升辦學績效的關鍵途徑。(2)學生生源地個數的系數估計為0.0043,且通過統計檢驗,說明積極開拓生源區域分布的多樣性對提升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作用。(3)獨立學院成立時間的系數為0.0305,且高度顯著,表明獨立學院成立時間越長,其資源配置效率越高。(4)母體學校是否為211,高校的估計系數為0.1454,顯著度偏低,這說明母體學校作為211計劃高校或許能在教育資源有效性方面為獨立學院提供或者輸送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但目前這一因素并未實際主導獨立學院的教育資源配置模式。(5)獨立學院所在城市的系數估計為0.0591,并且通過了統計檢驗,說明將辦學地點定在省會城市的獨立學院區位優勢在廣東省獨立學院的辦學中也得到了顯著的體現。
三 研究結論
本文采用隨機邊界分析生產函數模型對2008~2013年廣東省17家獨立學院教育資源的配置效率進行了測度,并從學校這一微觀角度實證分析了院系個數、生源地個數、學校成立時間、母體學校是否211高校及學校所在城市等因素對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首先,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總體上呈現上升的良好趨勢,整體平均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由0.6501提高0.8565,提升幅度達到30%;其次,雖然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配置效率不斷得到改善,但仍然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最后,生源地個數、創立時間和學校所在城市對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資源的配置效率具有顯著影響,其中生源地趨向于多樣化、創立時間較長和位于省會城市廣州的獨立學院具有更高的資源配置效率。
參考文獻
[1]吳永發.高校人才培養成本與資金使用效益探討[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3(5)
[2]李秀娟.高等學校內部資源配置與使用的效率與公平[J].高教探索,2004(1)
[3]潘璐、何蛟、傅強.教學評估與高校效率研究——以重慶某高校為例[J].科研管理,2010(S1)
[4]姜彤彤.基于DEA-Tobit兩步法的高校效率評價及分析[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2)
[5]彭安臣.高校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實證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