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桃
一、引言
2012年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我校全面鋪開。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在新課改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大的觸動,切實體會到自身很多傳統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不符合教學的基本規律,因而導致學生完全依賴老師,不會主動探究,學習效率低下。習慣了硬性灌輸的英語教師如何結合學科特點引導已習慣了接受式學習的學生盡快走上自主學習的道路,已經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自主學習的概念和內涵
首先將“自主性”(autonomy)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的是Henry Holec,他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學習者的自主學習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①確立學習目標;②定義學習內容;③運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④監控學習過程,如節奏、時間、地點等;⑤評估學習效果。
三、我校英語學科關于自主學習現狀調查及分析
1.我校學生英語學科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
根據Henry Holec對自主學習含義的解讀,我們擬定了12個問題的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如下:高達83%以上的學生很少或沒有制訂學習計劃、主動問問題或主動與他人合作。近一半以上的學生很少或沒有在課堂上做筆記、積極發言、使用詞典等輔助工具。更值得我們引起注意和思考的是,在最基本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制訂學習計劃方面,學生顯得更加被動,均有近2/3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及有規律制訂自己學習計劃的習慣。這種現象表明:現在的中學生對學英語的意義和目的不夠明確,缺乏基本的科學學英語的能力和方法,他們除了機械地按要求完成作業外,大多沒有主動積極學英語的習慣。
2.我校英語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狀況
為了了解我校英語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狀況,我們特別對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包括9項內容,每道題的選項按照教師的贊同情況賦分(最高5分)。從調查結果可看出我校英語教師在問卷調查中的各項分值嚴重偏低,除了“有意培養學生預習復習及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平均分超過3分,其他項均低于三分,尤其“布置課外任務,讓學生利用圖書館或網絡獲取有用信息”及“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這兩項平均分僅為0.12和0.13。對于調查的結果,我校英語教師并沒有感到十分的意外。通過訪談,不少老師承認他們長期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也習慣了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假如教師教學方法改變了,而學生不適應導致成績變差了,誰能擔得了此責任?另一方面他們認為絕大多數學生基礎差,沒有能力進行自主學習,放手讓他們自行去探索研究等于浪費時間。
四、英語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對老師和學生的調查和訪談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我校傳統的英語教學導致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扼殺了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能力,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成績總體偏差。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英語教師要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至少應著眼于兩方面:一要轉變觀念,二要付諸切實的行動。
1.轉變思想觀念,形成以下認識
(1)學生是具有巨大學習潛能的人
我校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差,我們老師在教學上往往不敢放手,認為他們沒能力自主學習,脫離了老師他們就不知如何學習了。而我們的學生也在老師的大包大攬中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事實上不是我們的學生沒能力,而是我們老師低估了學生的能力,乃至束縛了他們能力的發展。英語教師應學會將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首先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是該放手時就放手,給學生時間,給予其恰當的引導,假以時日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有能力做到我們認為做不到的事情。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現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在很多方面體現自主學習方式。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艱巨性
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新課改在我校剛剛起步,我們學習別人先進的經驗,但不能生搬硬套,必須結合本校乃至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合作,發揮集體智慧,探索出切合實際的行動方案,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這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師生受益的過程,卻也是一項費時費力的過程,因此需要每位英語教師積極參與,樂于奉獻。
2.付諸行動,做好以下工作
(1)劃分學習小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根據某一次大型考試的成績,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小組。在成績相當的情況下,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微調。所謂“組內異質”就是學習小組在構成上應體現班級的縮影,以保證組內各成員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組內各成員的主動參與和互助合作;“組間同質”是各小組的總體水平要基本一致,從而保證各小組之間公平競賽的展開。班級學習小組的建立為課堂實施小組交流提供了條件。
(2)介紹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予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外語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及學習策略,學會靈活恰當地運用這些學習方法及學習策略,不僅可以促使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發揮最大的潛力,而且可以增強自身的英語學習責任感、自主性、獨立性、自我導向性和自我效能感,從而激發自己的內在學習動機,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3)利用導學案,讓自主學習有章可循
自主學習是在師生雙方統一的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因此,要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就需要在師與生、教與學之間搭建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我校教師經過多方的學習和探索,認為“導學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把傳統的教師的“教案”改革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導學案”的過程包括:學生在課前自學“導學案”;在課堂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研討“導學案”;學生利用“導學案”練習鞏固知識;教師依靠“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復習,等等。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導學案”這一平臺,實現了教與學的統一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3.形成科學評價體系,讓評價真正發揮作用
采用個體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目的是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實現共同進步和個人的持續發展。以大型考試為依托,我們要評出學習競賽優勝組和優秀學習組長,評出優秀學習典型。并通過名次的進退和小組競賽,對學生個人進行量化考核。分學習量化與平時的行為量化,由學習組長負責記錄,并與校級三好生的推薦直接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