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鋒
【摘要】智慧養老是將傳統的機構養老搬在了網上,用上了物聯網時代的特征,即將遠程醫療、健康監護和生活監護資源從固定的時空范圍內釋放出來,讓老人觸手可及。本文主要分析了物聯網技術在養老產業中應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智慧養老;物聯網;養老產業
引言
物聯網“智慧養老”項目就是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各類傳感器告知家人,使老人的日常生活處于遠程監控狀態。智慧養老”不僅將時刻保護老人的安全,還能全方位監測老人的健康狀況。比如,借助手腕式血壓計、手表式GPS定位儀等,隨時隨地監測老人的身體狀況。物聯網系統在養老產業運用中具有廣闊的前景。
1老齡化社會現狀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2011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數據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絕對數為118 831 709人,占人口總數的8.87%。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將伴隨21世紀的始終,并將在2030到2050年達到最嚴峻的時期。雖然從目前來看我國的老齡化程度還是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雖然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整體經濟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保健事業有了巨大改善,但現階段與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差距,而且我國的養老制度與養老意識還很不完善。老齡化是我國社會人口發展中需要科學研究、統籌考慮、妥當應對的一個挑戰。
2物聯網在養老產業中的應用
物聯網應用于養老就是利用傳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數據傳輸等信息技術,對老人的生活狀態實時監控,提高養老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方便老人的生活。物聯網養老的特征就是:節省人力,一個人在服務中心可以同時監護多位老人;信息共享,物聯網可以實現信息在用戶、醫院、養老機構、子女之間的共享;快捷高效,老人只要一鍵呼叫,護理人員就可以上門服務;便民親民、個性化、人性化,護理人員可以根據的老人的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2.1方便日常生活
在家用電器或室內地板安裝嵌入式的電子芯片,就能實現智能化。如果老人忘了鎖門,就會提醒;沒有關煤氣灶就發出警報;熱水器自動調節到比較舒適的溫度;老人如摔倒在地就立即發出求援信號等等。可以想象,這將給老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和便利。
2.2健康護理
為每一位老人建一個電子健康檔案,詳細記錄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信息,方便隨時查詢。利用簡易的家庭醫療傳感器,將監測到的老人身體數據隨即傳輸到醫院,醫生如發現異常就能提前預防。如突發意外情況,醫生能收到信息就可以第一時間趕往施救。
2.3人安全監護
讓老人隨身攜帶無線移動信號發收器,這樣不管老人到哪里活動,都會被實時定位,監控中心可以提醒老人注意路況、導航,她們就不會輕易走失。需要幫助時也能及時求助,監控中心接受到求助信息,準確定位老人的位置,然后前往提供幫助。子女也能使用手機之類終端設備查看老人的身體狀況,免除后顧之憂。
3物聯網應用于養老產業的建議
3.1以老人的長期照護需求為基本導向
利用物聯網技術為老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時,要堅持以老人為中心的理念,以老人的服務需求為基礎。通過深入分析實時監控得到的數據和在“智能”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上收集到的服務請求,理解當代老年人的需求和服務管理所需的保障措施,動態調整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效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明確了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目標,提出建設以家庭、社區和機構為供給主體的城鄉一體化養老服務體系。物聯網全面感知、可靠傳送、智能處理的核心能力能夠在老人的長期照護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能夠在實時性和主動性上做足文章,形成對現有的家庭、社區以及機構照護資源的有效補充。而且,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的綜合性網絡服務平臺能夠整合現有的家庭、社區以及機構照護資源,實現優勢互補。
3.2探索實體養老和虛擬養老之間的協同
抓住養老服務模式產業化的趨勢,在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上尋找突破。首先要找準部分養老服務業的替代性需求和選擇性需求,逐步用虛擬養老服務業代替部分實體養老服務業,把部分老年人的實體消費轉移到電商平臺上。其次,要在實體養老服務也中嵌入電商元素。對一些不容易或者不能替代的實體養老服務,如老年人洗澡理發、聚會宴請、外出旅游、居家護理等項目,探索嵌入電商元素,提升實體養老服務業的市場價值。例如可以在電商平臺上搭建面向實體養老服務的品牌推廣、需求查詢、交易溝通、維權實施等,在豐富老年人消費娛樂體驗的同時,提高實體養老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再次,要在電商平臺上聚集實體養老服務的配套產業資源。例如可以在電商平臺上搭建“金融資本支持,智力技術咨詢,物流配送合作,人力資源聘用”等配套服務項目,最大限度匯聚實體養老服務業的配套產業資源。
3.3做好市場調研,開發應用智能照護服務產品
信息化是養老服務的發展趨勢,開發應用相應的智能服務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應該在物聯網平臺和傳感器終端相結合的基礎上,挖掘出真正有實用價值、可服務于老年人的信息化產品; 針對特定老齡群體對產品的隱性和顯性需求,以及服務管理群體的剛性需求,充分利用 IT 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提出全新而又有實用價值的創意解決方案。
3.4立足現實,分步實現智能養老
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養老服務領域是一項長期工程,其未來發展更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的健全。在這個過程中,用戶需要逐漸適應信息化生活方式,接受實時監控和推送信息及服務。政府也需要嘗試性共享相關信息,在實踐中摸索和構建物聯網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并逐步完善其管理。因此,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可以采取兩步走:第一步,采取“‘智能綜合性服務平臺+電話呼叫系統+互聯網”的模式。也就是說,建立一個有傳感系統的“智能”綜合性服務平臺,搜集老人的長期照護信息和服務提供商信息,但是不主動提供服務,而是由通過目前已有的電話呼叫系統接受服務訂單,然后根據信息處理結果自動與服務供給方匹配分析,自動生成工單,保證服務供給質量。在這一步中,“智能”綜合性服務平臺與互聯網結合,通過互聯網提供老人長期照護需要的信息。第二步,實現“智能”綜合性服務平臺、電話呼叫系統和互聯網之間的融合,直接建立老人及其家屬同“智能”綜合性服務平臺之間的聯系,通過智能分析數據,推送相關服務信息,主動提供服務。
4結語
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用物聯網思維智慧地解決養老問題,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的重要手段。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場智慧革命的隊伍中。
參考文獻:
[1]王秀平.物聯網技術在空巢老人生活與健康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07).
[2]張小燕,李靜思,吳兵.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現狀的調查報告——以河北省保定市為例[J].中國市場.2012(31).
[3]吳昭,劉雷紅.基于健康物聯網的社區衛生服務系統設計[J].中國醫藥導報.2012(22).
[4]王勤,儲海盟,李占川.物聯網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J].信息通信.2012(03).
[5]高靈芝,劉雪.供需適配角度的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