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翠
【摘 要】在課改的背景下,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探討的學習能力,成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本文結合初中語文的教學實際,對構建主義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構建主義 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5-0119-01
從以老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是擺在所有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指導。
一 建構主義簡介
建構主義是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思想來源于認知加工學說以及維果斯基、皮亞杰和布魯納等人的思想。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具有運動特性的,是處在不斷發展中的,強調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構建。人類的知識源于對問題的不斷探究,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不斷更新著我們對知識的認知。
二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1.語文教學中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教育改革的思想指導下,大多數老師能做到課前認真備課,備課時換位思考,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但是由于原有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加之教改時間較短,部分教師的觀念還沒能完全轉換過來。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會極端化、權威化地進行作品分析,導致文學的人文性喪失。還有部分教師在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下,會很功利地訓練學生的閱讀解題技巧,用題型和標準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初三和高三,大多數老師會根據往年的試卷總結出相應的萬能應答,當問到本文是如何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時候,就答本文通過對什么的描寫,表達了什么感情,答案往往只是泛泛而談,介于模棱兩可的狀態,以此達到所謂的踩點得分。
2.閱讀教學中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猶太人平均一人一年讀68本書,俄羅斯人平均一人一年讀24本書,而中國人則人均一年2.6本。在全民閱讀氛圍缺失的情況下,對于當下的初中生來說,閱讀興趣的缺乏是最突出的問題,很少有人把閱讀上升到拓展知識、陶冶情操的層面,絕大多數的人是為了應付父母、老師布置的任務。造成這樣的結果,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二是教師不能積極地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建構主義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情境和音樂情境,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文學的創作源泉來自于生活,文學創作經過作家的藝術加工來反映生活,“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既然文學的出發點源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創建生活情境,開啟情境教學,把學生自身的生活經歷與文章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提高了對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例如,在教學《渡荊門送別》這首詩時,在課堂上與學生們交流這首詩表達的送別之情時,結合初中學生住校的特點,描繪父母送孩子上學的惜別場景,以及周末離?;丶彝瑢W之間的話別情境,創設這樣的生活畫面,加深學生對離別之情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將文學影視作品中的音樂進行播放,營造一種與文章主題相符的氛圍,讓學生進入音樂情境之中,喚醒學生的心靈。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播放《枉凝眉》這首紅樓曲目來渲染氛圍,教師再緊緊扣住課題,點出林黛玉喪母進賈府,到最后焚稿歸去出賈府,增加學生對黛玉這個人物角色的理解。
2.注重閱讀指導,提高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睂W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只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能,才能形成敏銳的信息察覺及處理能力。在閱讀中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思維解決問題,學會知識遷移就需要老師發揮主導作用,并加以點撥。比如,對魯迅的《拿來主義》進行閱讀時,為讓學生對“送來”和“拿來”有個清楚的理解,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加深對這兩個詞的理解;又如,《阿Q正傳》中“阿Q正羞愧自己對畫得不圓,那人卻不計較,早已掣了紙筆去,許多人又將他第二次抓進了柵欄門”,阿Q在為畫押的圓畫得不圓而懊惱,竟然不知自己快要被殺,加深對關鍵詞、語句的理解、把握。通過指導學生進行關鍵詞的理解,賞析文章重點語句、名句,總結全文內容等方式,提高學生自主發掘文章信息的能力。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生活情境,增強閱讀與生活的聯系,能夠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通過提供閱讀方式的指導,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科學課,2003(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