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丹
【摘 要】本文從專業人才需求出發,經過崗位分析,進行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選擇,論述了中職學校機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實踐表明課程體系、實訓環境、教學團隊三個方面的建設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 機電技術 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5-0190-01
一 創新職業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目前我國機電專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產業,它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對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一所以機電專業為主的中職院校,學校正在探索“依托行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緊跟人才市場需求,打造專業品牌。學校以“工學結合”理念為指導,面向行業就業,對社會人才需求進行調研,科學定位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合理選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從而構建適合機電行業需要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二 創新職業培養體系,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機電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需要從機械制造以及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市場調研出發,根據崗位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選擇合理的培養模式,從而為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做好準備。
1.專業定位
在機電行業,一些工廠主要是流水線生產,核心技術仍需依靠外來技術。中職學生畢業后主要在產品生產線、質量檢查等崗位就業。針對這些工作崗位,其工作過程主要包括:產品方案選擇、電路原理設計、控制編程等。因此,機電技術專業人才必須具有一定工藝實踐能力的技能型專門人才。
2.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包括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設計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在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當中,從實際工作崗位出發,理論知識夠用為度,重視理論前沿新知識的傳授和技術的拓展,實踐技能培養方面構建虛擬真實的崗位工作環境,通過真實項目設計教學內容,使機電專業畢業生逐漸適應社會的競爭。
三 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內容
明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之后,學校重點從改革課程教學體系、設置實踐教學環境、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機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
1.教學體系的改革
學校專業設置,主要結合往屆畢業生頂崗實習后反饋的信息以及各類技能競賽情況,加強機械電子專業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專業課程中設置針對機械制造、機械設計等技能的教學。將專業課程體系劃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綜合能力課程等,其中包括多門實訓課,占總學時60%以上,包括機床電器、模擬電路等專業理論基礎課程,以及生產實習、專業證書考試訓練、頂崗實習等專業綜合能力課程。在課程教學設計上,主要運用項目教學法使學生在項目任務完成中形成能力,掌握知識。例如在數控機床課程中,在實習車間真實工作環境中學習數控機床的使用及加工,在計算機室練習數控車床的模擬加工。
2.實踐教學環境構建
為滿足教學體系中的實踐環節,配置專業實踐條件和環境,包括電工電子實訓室、數控加工實訓室、計算機實訓室和電子實訓室。數控加工實訓室主要承擔普通車床應用實訓,數控銑床實訓,數控車床實訓及加工中心的實訓。配備的設備有:普通ca6140車床、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等設備。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數控機床實訓室主要承擔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仿真軟件,可使各種數控加工在計算機仿真軟件環境中得以驗證,從而加速產品開發和節省材料成本。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主要特色是從人才培養模式出發,結合相關專業課程,為教學提供實踐環境,注重在職業環境中培養學生道德素質,使學生在學習中完成角色的轉變,以工學結合的模式為學生搭建通向企業職場的橋梁。
3.教學團隊的建設
教學團隊的建設是專業內涵建設的保證,是提升人才質量的支撐點。現階段職業教育的模式要求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地研究新情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整合教學資源,深化專業與課程改革,加強“雙師”素質的養成。學校在師資力量培養上注重知識結構、工程項目實踐以及教科研等方面的進修、培訓、提高,打造優質教學團隊。
學校在機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上以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通過科學的調研和專業定位,合理地選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從課程體系、實訓環境、教學團隊三個方面構建了適于機電技術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該體系從就業崗位工作過程出發,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學生在各類機電,數控加工及計算機等競賽中多次獲全國、省市大獎。
構建機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需要政府、企業、學校共同參與,是一個系統工程,旨在為區域經濟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Z].教職成〔2011〕9號
[2]戴谷芳.德國職業教育能力目標培養及其啟發[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6)
[3]徐挺、張碧輝.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再探[J].職業技術教育,2003(2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