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輝
尊重的前提是承認差異的合理存在,越是“差生”越要理解他們,越要給予師愛關照,做到一碗水端平。為能更好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筆者用“滾動”原理來剖析體育課堂中的分層教學。
一、“滾動”原理在分層教學中的應用
“滾動”原理是最大限度地針對教學中學生的層次性,恰到好處地落實針對性,按照學習技能、態度水平,實行遞增或遞減式滾動,催促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先把學生分成三級水平,即III、II、I逐級遞增水平,其中III級水平是由一些技術相對粗糙的同學組成水平組;II級水平由一些較熟練地掌握技術水平的同學分成一組;I級水平是能夠進行參與教學比賽的同學組成的水平組。這種巧妙的分層安排,可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劃分相應的組別,以便期待學生在不同層次有不同的發展。使學生在各自水平組里做到優勢互補,在互助性合作活動的開展中,使每一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以期互幫互助、取長補短的功效。經過反復式“滾動”做法,將會出現優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飽的教學現狀,使學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組得到更好發展。
二、“滾動”原理在分層教學中的評價
教師利用“滾動”原理實施教學時也要合理地進行分層評價。既要考查學生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又要考查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等。在評價中主張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歸根結底是重視學生各種素質,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境而異。作出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激發。籃球三級水平組表現突出的可語言上或情感上加分,不僅可激勵成功差異,又能培養團結精神,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按照“只滾上不滾下”原則,但對在籃球三級水平里不認真、不求上進的同學,經老師提醒給予機會,如總是消極被動也將從I滾動到II直至III,雖然對該同學造成心理上挫傷,但相反也是對他的一種督促作用,這樣可達成教學分層目標的實現。
分層式教學中運用“滾動”原理有利于各級水平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更利于給學生創造與發揮其個性的時間與空間。正如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遺傳與智力,而在于家庭與學校的環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