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豐
【摘要】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樁基礎新施工技術和測量新施工技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研究,各種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出現,不僅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還推動了我國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本文在此談了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供同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 新技術; 樁基; 測量
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活動與生活要求對建筑在實用、外觀、造型、受力、和諧性、采光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必然使得以前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發揮余地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甚至使得某些舊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徹底被淘汰。為了滿足生產與生活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建筑工程新施工技術應運而生,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與融合。可以說,在現在林林總總的現代生產與生活建筑的建設過程中,建筑工程新施工技術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進行施工技術創新的必要性
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設的關鍵環節,決定著建筑工程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包括生產效率的提高和行業的發展前景。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我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取得突飛猛進的提高,但是與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創新,對原有的、落后的施工技術進行淘汰,加強對施工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更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理念,提高施工效率,為建筑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實現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不斷提高。
進行施工新技術的創新對建筑業意義非凡,是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進入 21 世紀,各行各業均存在競爭,建筑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施工企業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技術實力、經濟實力、管理實力和人才實力,才能突破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發展瓶頸,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眾所周知,技術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建筑施工企業應該重視高新技術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大對施工新技術創新和研發的投入,盡快實現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二、新技術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實際運用
1、建筑施工中的樁基礎技術
在制定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時,為了進一步提高施工質量,應當優先考慮應用新技術。必須加大新技術在建筑工程的應用力度。
(1)施工中采用的剛性樁柔性樁復合樁的基本技術
所謂剛性樁柔性樁復合樁是指用剛性樁、柔性樁與樁間土共同承擔基礎荷載的符合樁基技術。剛性樁有素砼樁,柔性樁有攪拌樁。在建筑施工時,剛性樁本身具有強度高、樁長長的特點,施工時利用這一特點,將上部結構的荷載直接向深處傳遞,調整土層的承載力。然而柔性樁具有樁長較短的特點,利用其特性來提高較淺層土的承載能力。由上便知,剛性樁與柔性樁對深層和淺層土的承載能力的作用發揮了出來,從而實現了樁基的特性。根據以上可以知道,這樣的樁材料經濟性較好,土層能充分發揮其能力,產生較好的經濟效果,對于淺層和深層的土層都有較好的發揮。
(2)施工中多采用的鉆孔壓漿樁技術的實施
所謂的鉆孔壓漿樁是利用長臂螺旋鉆機鉆孔,待其達到預定的深度后,再將鉆頭的噴咀對其內注入水泥漿,并同時向上提鉆,至噴咀所噴的水泥漿沒有達到塌孔危險處停止,將鉆提出,并向孔內放置鋼筋制作的籠子,投入粒料直達孔口處,再將補漿管對樁內補漿有一前提條件,如果樁長多于 13 米,應將其內放入一長一短兩根補漿管,進行二次補漿,直至漿液到達孔口。經過實際操作得出經驗,用這種方法其具有無噪音、無震動、無泥漿護壁排污等特點。高壓注漿的樁體很密實,對其周圍的土體有明顯的滲透和加固的作用,其承載能力比一般的普通灌注樁的實用性更好。
(3)施工時采用的小方樁復合樁基的施工技術
所謂的小方樁復合樁基技術是指由小方樁與承臺下的地基土層共同承擔外荷載的樁基技術。一般普通的小方樁樁身截面的邊長≤250MM,而樁間距≮樁截面邊長的 5—6 倍左右,進而充分發揮樁側面的摩擦阻力。小方樁復合樁一般適用于多層或小高層建筑,其樁基用于穿越較弱的土層,進入壓縮性相對較低,且持力層并不十分堅硬。
(4)新材料和新設備的應用
對于新技術的應用,不僅需要有相當熟練的施工人員,新材料的投入使用也會對建筑施工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新材料一般各方面性能比較好,經過多方面檢測,對最終的建筑的各方面性能,例如抗震、抗風雪、裂縫縫合等方面都具有更加積極的作用。添加一定量的添加劑也會對之前的物質的性能產生重要影響。與新材料一樣,新設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最終質量和保證現場的施工安全,這不僅會提高企業的聲譽,而且間接的節約了企業的經濟成本,雖然購買新設備會產生一定的成本,但是最終的收益卻是最初的成本所無法比擬的,新設備的采用將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和安全保障。
2、建筑工程施工中對施工的檢測采用的新技術
(1)地圖數字化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在測量中的應用
近年來,新興了一門綜合學科——地理信息技術(GIS),其包含了電子信息學、空間信息處理學和測繪制圖學等學科,集數據處理于一體,能夠根據工程數據實行預測提醒和輔助決策的功能,對工程測量管理的模式進行了有效的改進,使其更為標準化。構建 GIS 系統,首先需要將實際地圖進行數字化處理,關于精度的要求需要達到紙質地圖的有關標準,對數字化儀器進行有效的利用使其成為計算機數據,并經過相關軟件處理形成用于計算工作的數字地圖。針對比例尺相對較大的地形圖,可以利用矢量掃描軟件自動獲取地圖的相關信息。
(2)全球衛星定位技術在建筑測量中的應用
實時動態技術(RTK)是由 GPS 技術衍生而來,實現了流動站特定坐標系統中的三維圖像,且其精確度可用厘米作為計算單位,在 GPS 的應用中具有重要意義。RTK 測量技術可以不進行監控點的布設,單憑借相應數量的基本控制點,就能夠對于界址點、底物點和地形點的地標完成高精度、迅速的測量。通過應用測圖軟件,即便是在野外環境下也可以一次完成電子地圖。與此同時,還能夠對現有數據進行有效利用,快速實施建筑工程的放樣。因此,RTK 在圖根控制測量、房地產測繪、施工放樣和數字化測圖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3)數字攝影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數字攝像測量是由數字影像和攝像測量基礎原理發展,對計算機技術、影像匹配和數字影像處理等多個學科的理論、方法加以應用而來。它是大面積、大比例的地形測圖和地籍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工作中最為重要的方法。它可以提供大量的數字、線劃等眾多形式的地圖輔助產品,進而形成全數字攝像工作站,并將 GPS 技術應用其中,促進攝像測量自動化、數字化的發展進程。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攝影測量產品也開始朝著影像圖 4D 的方向轉化,為構建各專業性強的信息系統和基礎地理信息媒介提供更有利的數據支撐。
三、結束語
總之,在城市建設中,建筑的建設是整個城市建設中的核心部分,尤其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層建筑的興起,建筑行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快,在當前的建筑工程建設中,各種先進的技術層出不窮,這些先進的高新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讓我國的建筑工程的質量和性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從而更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的整體水平。因此,必須加大對新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和分析。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帶動著建筑行業在提升至一個更好的層次,新技術的應用匯更加成熟完善。
參考文獻
[1] 郭少康.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術的應用探析[J]. 門窗. 2013(04)
[2] 李強,張倩倩. 淺談建筑工程施工新技術的應用[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