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本文首先就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闡述了具體的質量監督管理措施,從而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平,防止事故發生。本文在此談論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供同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工程質量; 質量監督機構; 管理缺陷; 改進措施
能否做好建設工程的質量監管工作,是決定建筑質量的直接因素之一。在工作中要以市場運行的規律作為手段,引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積極探討論證,加快完善工程質量監管體系,填補存在的空洞。
一、當前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
1、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性質不明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代表政府進行工程質量監督,是政府行為,具有強制性,單位性質又是事業單位,行政職能不完善,以致發現問題后只能采取整改、停工等措施,執法力度不夠。有的質量監督站為了創收,政企不分,自辦與工程建設相關聯的企業,質量監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受到影響,監督單位自身形象更受到影響。
2、工程質量監督概念不清
一是認為工程質量監督站是工程質量的責任者,實際上,質量監督站只是接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監督檢查施工現場工程建設參與各方主體的質量行為和工程實體的施工質量;二是認為政府工程質量監督只需對實物質量進行監督,其實對涉及公眾安全、公眾利益的活動進行監督管理才是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的關鍵;三是認為政府工程質量監督只是針對施工階段,其實施工階段雖然是監督的重點階段和關鍵階段,但不是唯一階段。
3、 監督人員的專業素質低
隨著建筑工程單體面積的增大和群體工程的增多,所需監督的工程數量和內容越來越多,監督人員的工作任務日益繁重,監督過程中要求的專業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工程質量監督站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某些監督工程師缺乏現場實踐經驗,知識結構不合理,工作責任心不強,對規定的抽查項目和內容流于形式,得不到應有的嚴格監督,這勢必影響工程質量的監督力度和深度,削弱政府監督的有效性和權威性。
4、工程質量監督手段落后,監督工作仍偏向實物監督
質量監督的手段基本上還采用“看、摸、敲、照”的方法,雖然各地質量監督機構對影響結構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的部位采用現代科技檢測儀器進行科學檢測,但由于應用范圍有限,不能對工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全面的科學檢測。建筑工程與工業流水線上的產品相比,具有施工工期長、涉及工種多、參與隊伍多和所需配備的材料及設備品種多的特點,單靠“三到場”的監督模式,無法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準確的核驗、控制和評定,以前偏向實物的監督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
5、 參建各方的質量行為不夠規范
有些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參建各方質量行為不規范現象頻出,特別是中小城市。主要表現在建設單位不執行基本的法定建設程序,有的建設單位不辦理施工報建手續就盲目開工或邊施工邊報建;施工單位違法分包、層層轉包、手續不全擅自施工等問題也時常存在,部分施工單位將資質低的施工企業掛靠在自己單位名下,收取管理費,擾亂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勘察、設計單位存在掛靠、出賣圖簽等現象,施工圖紙粗糙,不同種類圖紙之間存在矛盾;監理單位往往制度不全、管理不嚴,現場監理人員的數量和專業與工程規模不匹配,監理人員職業素質偏低,不按規定進行旁站監理,總監很少到施工現場,以致不能及時發現施工質量問題,以上因素也給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帶來難度。
二、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措施
1、 完善質量監督制度
為了促進質量監督水平提高,必須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制度,使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例如,建立質量監督告示制度,提高監督工作透明度,從工程施工建設開始,各方都應該享有知情權,了解監督的內容、手段和方式提高質量監督單位工作積極性,預防質量事故發生,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建立集體監督模式,配備專業監督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制度確保質量監督落實到位。建立事前監督模式提高監督工作預見性,及時發現可能出現質量問題的部位,并采取有效應對措施,預防質量事故發生促進整個工程建設效益的提高。另外還要明確質量監督人員職責,落實監督責任制,確保質量監督工作有效進行。
2、 加大監督資金投入
增加相應的資金投入,用于購買先進的儀器設備,促進質量監督工作順利進行。同時加大資金投入還要用于提高工作人員待遇方面,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確保資金落實到位,為整個質量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
3、重視事前監督控制
在工程建設之前要明確質量監督目標任務要求合理配置工作人員,明確各方職責和權限做好事前監督控制,為提高監督工作水平奠定基礎。要針對不同的工程類型沛」定有效的監督方案確保質量監督有效到位。例如,對深基坑工程應該加強基礎維護和開挖工程的監督對裝飾裝修工程應該加強裝飾材料、室內環境檢測確保工程質量合格。
4、加強施工巡視監督
工程監督人員要嚴格遵循規范要求進行施工巡視,定期和不定期開展施工現場檢查,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相關記錄工作。對巡視中發現的問題要立即采取措施處理確保質量合格。積極倡導并開展工程創優工作,消除質量隱患和缺陷,提高工程建設質量促進建設工程經濟效益的提高。
5、加強質量管理意識,做好人員崗位培訓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必須從最基本的抓起,管理和務工人員資格合格、參建單位資質符合是建設工程質量合格和優質的基礎與保障。不但要提高參建各方質量意識,更是要提升全體參建人員的質量意識和管理、操作水平與能力。要開展針對性的質量培訓和操作培訓,要堅持上崗前必須開展教育培訓,教育培訓不合格的堅決不上崗,嚴格監督查處無證上崗的行為,不符合資質資格要求的不但要整改,有些還要堅決清退出去。
6、 深化監督機構內部管理,提升監管水平
監督機構通過開展內部督查稽查工作,查找工作薄弱點和盲點,進一步優化機構組織,完善監督制度和工作規范,加強內部管理,形成監管合力,提升監管能力和監督執法工作質量,更好、更有效地開展建設工程的質量監管工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第三方專業社會機構引入監管工作,協助監督機構開展專業監督工作,提高質量監督的專業能力和預控水平,提升監管效率。
7、 強化工程監理管理力度
建設工程的施工監理工作是工程質量保障的重要環節。監理工作人員要對重點工藝流程、重點施工方法和結果,實行全方位的旁站式監管。同時,我們要建立健全施工監理制度,完善相關管理條例,提升監理管理辦法。
8、 加快科學化技術監督管理水平
在監管工作中要積極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第一,加快建設信息化網絡。人難免有疏忽,以人作為監管主體的工作模式經常會有漏洞發生。利用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對施工中存在的隱患及時發現、及時修改,用科學的監管網絡平臺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質量。第二,加強工程質量檢測技術的研究和更新。監管部門積極引進和研發新的檢測儀器,有針對性的將其投入到驗收和檢查工作中去。提高監管工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工程質量監督是保障建設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對促進我國建設市場的健康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建設市場規模擴大、問題增多等新形勢下,推動工程監督工作的發展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崔浩然. 論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與管理[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1)
[2]楊洪杰. 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監督與管理之我見[J]. 商品混凝土,2012(11)
[3]陳奕章. 淺析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與管理[J]. 科技致富向導, 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