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椰林 呂偉
【摘要】建筑材料對建筑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企業和施工單位都很看重建筑材料的質量,而試驗和檢測是確保建材質量的重要手段。鑒于此,筆者在文中探討和研究了影響建筑材料試驗和檢測的諸多因素,對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可行性和針對性的措施,希望能對讀者產生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建筑材料;試驗;檢測;解決
近年來建筑物數量增多的同時,客戶對建筑物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相關施工單位為了謀求自身的長遠、健康發展,有必要保證工程質量。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建筑材料的檢測可以說是對工程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當前還存在著眾多因素影響著對建筑材料的檢測。這些因素導致我國建材檢測問題屢禁不止,因此,找出建筑材料檢測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是刻不容緩的,因為這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前提。
1、建筑材料試驗與檢測的主要問題分析
建筑材料是完成建筑施工的前提,而材料質量則是建筑物質量的前提。以下就是當前我國建材檢測常見的一些問題。
第一,檢測機構的運行效果欠佳。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建材質量的重視,建材檢測機構在近年來取得了極大的發展,機構規模迅速擴大、機構數量迅速增加。然而,建材檢測機構的規模和數量卻與檢測機構的運行質量成反比,其真正職能和價值并未完全開發和執行,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可以歸于以下幾點:第一,過于重視數量和規模而忽視了質量的提高。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建材檢測機構的數量和規模都取得極大的發展,然而,建材檢測機構的質量卻隨之下滑,建材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和可行度也不斷降低,長此以往,建材檢測機構將失去其本來的作用和價值。第二,某些檢測單位或檢測人員缺乏專業素質和文化素養。存在一部分材料檢測人員濫竽充數,他們缺乏專業的檢測知識和道德素養,缺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工作不細致,敷衍了事,虛報檢測結果,沒有遵循陽光、透明、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極大的影響了建材檢測的質量。第三,建材檢測機構缺乏自己獨立的工作理念和企業文化。長久以來,建材檢測機構都是政府監督管理部門的附屬部門機構,其機構的規范制度多是依賴于所附屬的部門設立的,缺乏相應的針對性和合理性。
第二,新材料的質量控制令人堪憂。在當前的檢測質量控制管理工作中,一些傳統的建材由于其普及程度較高,在施工過程中積累的施工經驗往往能夠對建材質量進行初步的判斷,這部分建材質量控制的最終效果也明顯優于新型建材的質量控制效果。而造成新材料質量控制管理出現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兩個方面。首先,新材料的出現,往往是對某一方面性能的改進或者完善,對于除了這一優勢性能以外的性能,許多施工單位并不了解。并且,將這些新型材料用于具體的施工工程中,由于操作經驗的匱乏,也可能會產生新的質量問題。其次,新材料出現的周期較短,這就使得在這些新材料進入市場以前,往往并沒有通過嚴格的資質審核,國家也就無法對這些新材料的使用性能、檢測標準作出明確的規定。那么就造成,即使對這些新材料進行檢測,也沒有一個權威的評價標準。所有的檢測結果無法作為質量控制管理的最終依據。
第三,相關配件的質量存在安全隱患。在對建材進行檢測時,過于重視建筑施工所需的主體材料的檢測,而忽視了建筑配件材料的檢測。配件建材同樣也歸屬于建材范圍,也是保證建筑施工質量重要因素之一,那種重視建筑主體材料而忽視配件材料的行為和觀點是錯誤的。一個建筑項目高質量的完成,不僅需要主體建筑材料來保證建筑主體部分,更需要建材配件來進行細節處理和維護。當前我國對配件建材的檢測缺乏具體的標準和規范要求,這是導致建材配件質量檢測工作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2、建筑材料試驗與檢測的應對措施
針對上述的建材檢測工作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一些針對性措施,希望能夠對解決當前建材檢測困境有一定幫助。具體的建議措施如下:
第一,根據施工計劃選擇建筑材料,對建筑材料予以保護。在整個建筑項目施工中,主要有施工方和建設單位兩方組成,建筑材料的采購也主要是在兩方間進行。雙方共同商討、共同進行材料采購工作能夠有效的進行工作調節、考慮更多影響因素、避免施工矛盾等優勢,也是最普遍采用的方式。當然,還有另外兩種方式,就是建設單位獨自采購或者施工方自己進行包辦,但是這兩種方式都極少使用,其原因在于它有諸多弊端。另外,建材在選購、運輸、使用等過程中會受因為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腐蝕、生銹等問題,如溫度、氣候等,因此,在有關建材的施工環節,一定要保護建材的質量,避免被外界因素影響。
第二,嚴格的按照檢測規范和檢測程序予以操作。建筑所需的材料種類繁多、數量大,把所有的材料都實驗一遍是不可能的事情,這里就用到了抽樣調查,隨機選取材料的一部分進行檢測,測得的結果也就大體上代表了整堆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質量。所以,要想確保建筑材料的質量檢測結果準確無誤,就要規范材料的取樣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檢測之前事先確定好采取哪種取樣方法,這是由材料的種類決定的,按步驟、按計劃合理有序的取樣,最后進行檢測。在這里要注意的是樣品必須具有典型的大眾代表性,因為畢竟對樣品的檢測也就代表了對整體建筑材料的檢測結果。其次,檢測設備也是影響檢測操作規范的重要因素。自動化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檢測機構要跟上時代潮流,不斷推陳出新,淘汰舊的檢測設備,運用新的、先進的儀器設備,減少機器對人力的依賴,依靠機器自身的高度自動化和精準度來降低檢測出現失誤的可能性。
第三,把握委托、核查、抽樣、試驗、報告和評估六個操作節點。委托應更新,應改變現有的委托方式,委托過程應有第三方監督;核查應嚴格,應核查施工現場建材產品信息,保證檢測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抽樣應科學,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抽樣方案,推行檢測機構現場抽樣和取樣,保證試件能代表母體的質量狀況;試驗應規范,應按檢測運行法則操作,確保檢測過程和檢測結論客觀、準確;報告應有效,檢測信息應即時傳輸,不合格檢測信息應及時上報;評估應專業,對檢測工作的開展應進行績效評估,不斷規范和完善各個節點的操作運行。
【參考文獻】
[1]唐獻杰.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9,35(17):2012,02.
[2]何劍平.建筑材料質量控制的難點與對策[J].中國建材科.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