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強
【摘要】隨著鐵路事業的快速發展,鐵路運輸業在為人們帶來便捷的交通運輸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設備安全隱患問題。我們必須重視鐵路設備的日常養護以及維修管理,確保鐵路運輸的安全穩定。本文重點論述了鐵路工務段設備維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相應對策,以期作為參考。
【關鍵詞】鐵路設備;維修;問題;對策
隨著鐵路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鐵路工務設備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鐵路工務段是鐵路系統的重要單位之一,專門負責鐵路線路及相關設備保養與維修,包括橋梁、隧道、涵洞、路基、鋼軌、道岔、軌枕、道砟等的大、中維修和養護工作定期維護;另外,鐵路巡道,鐵路道口的看守,都屬于工務段職責范圍。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工務設備管理的效率以及工務設備的質量水平,是當前鐵路工務設備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
一 鐵路工務設備維修的必要性
在鐵路運輸事業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鐵路設備的養護以及管理任務也隨之增加,尤其是工務設備質量管理工作的嚴峻性日趨凸顯。“事后修”無法確保鐵路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中,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更使得工務工作處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若想使工務部門對設備的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就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工務設備的維修管理工作。
二 鐵路工務段設備維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員管理方面
一方面養護隊伍素質低、安全意識薄弱。線路養護團隊的素質偏低,養護人員的安全意識相對薄弱,實際養護維修工作中養護人員往往遵循就病治療的原則,很少深入全面地挖掘病害產生的根源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與此同時,部分管理人員缺乏線路養護維修質量管理的相關經驗,使得線路問題頻發,從而造成線路修補工作變成了經常性工作。另外,養護人員自身的素質偏低也使得我國鐵路系統的養護維修原則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另一方面養護工作人員配備不足,職工普遍缺員。由于線路工區的人員少,只能完成設備檢查及更換補齊螺栓等少量臨時工作,對大量的超過臨時補修的幾何尺寸,更換重傷鋼軌、轍叉、尖軌等都需要維修工區組織人員完成。
(二)設備管理方面
第一,引入工務設備的質量良萎不齊。在工務設備招標采購過程中,對工務設備質量把關不夠嚴格。往往對大型設備重點采購,嚴控質量,但是對于軌距擋板、尼龍座、橡膠墊、防爬器、鐵墊板、平墊、軌距拉桿等配件設備質量忽視,殊不知細節決定成敗,工務設備是一個整體,質量不合格的配件會導致后期保養維修的困難,甚至導致重大事故的發生。第二,逐級負責制落實不到位。設備整修費用投入不足,資金來源困難,設備大修不能如期開展,設備欠賬嚴重,久而久之在安全天數不斷刷新紀錄后,部分干部職工,產生了盲目樂觀的麻痹思想,安全意識產生不同程度的淡化,缺乏危機感。第三,沒有與設備供應單位建立互動機制。在設備出現問題后,設備供應單位是否應承擔部分責任,是否對設備進行全額維修,是否對設備進行更換?這一系列問題,都沒有明確的章程進行闡釋,有些工務部門通過自身與設備供應單位的關系,雖然通過供應單位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從長遠角度看,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檢測手段相對落后,信息傳遞不順暢
目前鐵路工務部門主要采用人工按月進行檢查同時利用軌檢車、車載添乘儀等設備進行線路養護維修的數據采集的方法對線路設備進行檢測,但通常采集到的數據只能用做遏制病害的依據,不能有效地杜絕病害的產生。再者,線路質量信息需在線路工區檢查之后傳遞到車間進行整合匯總以及篩選,此后才能對線路進行養護維修。這大大降低了養護維修的及時性與信息準確性,也無法保證信息的完整與真實,容易出現遺漏信息與出現誤差等問題。
三 提高鐵路工務段設備維修水平的對策分析
(一)提升人員管理的水平
首先,班組配置需合理。班組的人員配備,要堅持以老帶新。在基層工作中,經驗非常重要,很多難題需要通過老員工的操作經驗來解決。對需要使用高新設備才能完成的工作以及一些對力量和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的工作,可以由年輕人來進行。
其次,加強專業素質培訓和責任意識培養。可以通過外派人員培訓的方式,來提升工務維修養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定期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與考核,對不能嚴格遵守安全制度相關條例的職工進行懲處甚至辭退,從源頭上確保養護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施工質量。
(二)提高養護維修技術水平
為切實提高養護技術水平,應先通過線路檢測獲取相關線路設備的技術狀態信息,全面了解線路設備的變化規律,制定詳細、合理的作業計劃,客觀分析線路設備的各種病害。目前我國主要采用車載檢測輔以人工巡查的手段進行鐵路檢測。應綜合利用車檢、添乘以及人工巡查相結合的手段進行檢測,應善于運用鐵路高新設備,如先進的軌道檢查儀能夠為線路養護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其檢測資料真實準確,能夠及時發現線路中存在的問題及隱患,有利于提高線路養護工作的科學水平。
(三)加強設備維修管理
設備管理與維修保養工作應逐步推行設備綜合管理。第一,根據設備對生產運輸的影響程度,對不同類別的設備采用不同的維修保養方法,確保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充分發揮設備的性能;第二,隨著生產任務的變更、技術的革新、新材料的運用、先進工藝的改進、維修標準的提高以及設備質量的變化,設備的劃分也應隨著改變,要定期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研究,重新劃分;第三,對重要設備要加強定期保養,定期檢查和預防維修工作,有計劃地進行預檢預修,決不允許設備帶病工作,確保設備質量和運輸生產的順利進行。第四,明確規范采購流程,對各種工務設備設定統一標準,不允許出現多頭標準,減小誤差區間,做到鐵路系統內部的工務設備規格一致。第五,在設備的維修機制方面需進一步完善。工務設備的維修以及養護標準需要進行革新,將事前預防和控制放在首位,真正做到從源頭治理。第六,與供應單位建立互動合作機制。在設備出現問題后,應第一時間向設備供應部門進行故障申報,并要求工務部門必須與供應部門共同進行設備養護與維修,使工務設備質量管理更加規范細致。
(四)實行檢養修分開的設備管理模式
1閉環管理
閉環管理(檢查、安排整修、驗收、反饋消號)一直是工務維修管理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通過線路工區(線路狀態匯報)、段級調度(綜合數據)、技術管理部門(分析評價、技術指導)、維修工區(綜合維修整治)、線路工區(監督驗收)的環狀信息反饋管理方式,形成事事有追問、有落實、有反饋的管理機制,做到每個環節都由下一環節來督促落實,各個環節職責明確,環環相扣,形成閉環管理。
2相互制約管理
第一,工務段成立線路設備檢查監控小組段長為組長,主管段長為副組長,線路、安全科人員和主任領工員為組員,分工負責對全段線路設備檢查和監控職責,認真執行線路動態添乘和靜態檢查、驗收制度。第二,“檢查、養修分開”的實施,要求車間主任、維修工區工長定量跟班檢查,對重點地段必須加強重點檢查。對檢查、整修雙方形成了相互制約的關系,使雙方的工作在制約中不斷促進,以確保行車安全和設備維修質量。
鐵路工務設備維修水平的高低事關整個鐵路系統的安全運行。作為鐵路工務設備維護管理人員,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設備養護管理工作,同時綜合將預防修、狀態修和故障修結合起來,實行檢養修分開的管理模式,不斷提高鐵路設備的使用壽命和運行質量,確保鐵路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武根有.淺談鐵路工務養路機械動力設備管理[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19
[2]劉榮鳳.淺談鐵路工務線路設備管理對安全生產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