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周子霽
【摘要】 鄉土建筑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特性,但隨著發展,人們對居住形式的要求在提高,使得鄉土建筑的使用率在逐漸下降。本文介紹了什么是鄉土建筑,鄉土建筑的歷史,并分析了鄉土建筑存在的問題,并對此問題提出一定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鄉土建筑; 民間; 改造; 加固
前 言:由于鄉土建筑是民間建筑,從設計到施工都缺少完整的標準,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鄉土建筑的使用率在逐漸下降,但它是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將其改造并傳承下去。
1.什么是鄉土建筑
鄉土建筑是什么?從廣義上講,鄉土建筑是某一特定地區的建筑理論。鄉土建筑的建設是由一些當地有經驗的建筑商或施工者研究其結構,而并沒有職業的建筑師參與。從遙遠的群落到城市的原始住所,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的建筑類型,這其中存在許多非專業領域的建筑實踐。因此,鄉土建筑是一個開放的、全面的概念。事實上,它是幾種不同的建筑實踐的統一,以及基于這些建筑實踐的理論支撐。鄉土建筑包括:原始或土著的架構、本土的建筑、傳統的古代建筑、民間的建筑或流行于農村的建筑,以及非正式結構的建筑,即所謂的“匿名構架”或“沒有建筑師的建筑”,甚至“無系統的構架”。
說到這里,大部分人會去注意鄉土建筑是如何具有異域風情或鄉土文化特色的。而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全球至少有 90%的建筑構架是鄉土建筑,所以我們大多數人很有可能就是在“鄉土建筑”中長大的。著名的民俗學者保羅·奧利弗在他的書中說:“世界上只有百分之十的建筑股票一直由建筑師持有。”環境行為學家阿莫斯拉波波特引用了一個在1964 年由丁陶克西塔蒂斯提出的更保守的估計——5%。
雖然是一種普遍的構建方式,但是鄉土化的設計語言并不完全適應于從過去到現在的所有實踐。事實上,有一個被稱為“Americanvernacular”(美國本土)的研究題目,它專門研究美國農村、郊區和城市住宅。同樣,在英國,也有一個傳統的鄉土建筑理論,它始于 19 世紀初,是英國建筑語言的匯總。在研究尖拱的過程中,哥特式建筑被認為是英格蘭的鄉土建筑,相反羅馬建筑則不是,因為它屬于羅曼風格。(這種風格已經在國外發展起來,直到歐洲周邊)
2.鄉土建筑的歷史
在 19 世紀,“本土化”成了不同學科不同方向所共同探索的主題。首先,正如前文提到的,在探索不同國家建筑語言的過程中,這是一個關鍵因素。第二,南半球的鄉土建筑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在歐洲的雜志、書籍,以及旅行者的故事中,充滿了他們對訪問的具有異域風情地方的描述,包括對這些地方傳統建筑的描述。第三,本土建筑成為提升殖民進程的一種元素:19 世紀末的一些社會學家試圖盡力證明,本土建筑實際上就是建筑商智力低下的物證。
二十世紀前半葉,建筑師開始關注“本土化”這一概念,并把它帶進建筑設計中,由眾所周知的建筑大師阿道夫·路斯、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勒·柯布西耶所推崇。然而,對于“本土化”與建筑設計對接的重要時刻是理論“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沒有建筑師的建筑)的誕生,這是 1964 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中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建筑結構展覽中的一個照片評論。展覽會是由伯納德魯道夫斯基組織,以提升全球鄉土建筑藝術建設為目標。
3 .目前我國民間鄉土建筑存在的問題
鄉土建筑是幾千年人類發展的象征,有著優良的特性,體現著民族的文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建筑的安全、可靠、耐久、美觀及舒適等要求提高了,鄉土建筑逐漸顯示出它的弱點,使原來的鄉土建筑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例如現在城鄉居民都在城里買樓房,對自然環境、地理位置及交通不好的地方,政府統一安排搬遷并進城住樓房等,民間鄉土建筑被使用的越來越少,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結果是鄉土建筑將沒有未來,這正是鄉土建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由分析鄉土建筑的建筑結構特征可知,民間鄉土建筑與國家按正規設計院設計和規范的施工單位建造的建筑相比,從建筑材質選取、結構受力性能、建筑設計的內部配套設施、施工規范及建筑美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1)從建筑材質角度看,鄉土建筑主要是采用民間當地最容易獲取的建筑材料建造,一般的建筑具有材料單一性,使得建筑結構受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黃土高原窯洞主要采用當地地勢靠山挖土窯或者用當地的石材砌筑而成,這些材質建造成的房子,抗拉性能較差; 部分合院及西南地區的許多吊腳樓大多采用當地木材、竹材建造,耐火性能較差。
(2)從結構設計角度看,鄉土建筑主要是靠民間工匠經驗建造而成,沒有通過結構受力設計計算,其極限承載力到底如何,工匠們不太清楚,耐久性、使用年限也比較模糊。由于近年來自然環境惡化,生存在民間的鄉土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主要是結構受力承載方面出現問題。
(3)鄉土建筑的施工建造不規范,到目前為止鄉土建筑的施工建造還未規范化,沒有施工規范和施工質量檢驗標準,靠民間工匠自己建造,施工隊簡單、專業人員較少、建造過程過于簡陋、安全防范措施較差,這樣能省錢但容易出現質量和安全問題。
(4)鄉土建筑設計內部水暖電配套設施不好,一般的民間建筑,內部沒有給排水系統和供暖系統,各種電路及信號線安裝簡陋,這和現在樓房建筑內部設施存在差異。
3. 我國鄉土建筑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鄉土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讓鄉土建筑走向衰落,是民族文化在遺失。所以,我們應想方設法“留住”鄉土建筑,對未來擬建的鄉土建筑采取一套全新的設計,對原有的鄉土建筑采取加固與改造措施,使其跟上人們的需求。
(1)對鄉土建筑結構構件采用的原材料進行改造,對新建的鄉土建筑采用能承受各種相應荷載的材料構件,即在原有鄉土建筑單一的材料構件基礎上,填補其缺乏的其他材料構件,保證結構具有抗拉、抗壓及抗震延性性能,并能防火、保溫、隔熱同時能環保節能,符合現代生態建筑理念,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政策。
(2)在不失鄉土建筑原本優良特性的前提下,將原來的鄉土建筑逐漸改造,從政府角度出發,要求對鄉土建筑進行規范合理的設計、施工及質量檢測,并將鄉土建筑的建設逐漸列入設計與施工規范,采用正規的施工隊建設,以確保鄉土建筑的安全、可靠及耐久,使鄉土建筑能夠繼續傳承。
(3)給鄉土建筑設計完整的給排水及采暖系統、各種強弱電線路,將鄉土建筑的內部管道線路設施逐步完善,使其跟上現在樓房的內部管道線路配套設施,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4)將原來鄉土建筑院子進行統一規范化、使其美觀、舒適和整潔。鄉土建筑原本也分各種類型各種檔次,現在我們將鄉土建筑整體從建筑規劃設計的角度逐漸規范和完善。
(5)對于已有的鄉土建筑可以進行加固改造,現在國家正處在建設期,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會出現樓房加固期,鄉土建筑也一樣,我們應該對已有鄉土建筑進行加固、改造,進一步完善使其滿足結構受力合理、安全、耐久、舒適美觀且內部配套設施齊全。
結束語
鄉土建筑是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有著優良的特性,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鄉土建筑逐漸被高樓大廈代替著,正悄然逝去。但作為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應將其保留并傳承,所以,我們應該剖析鄉土建筑缺點并對每一缺點進行改造,將其逐步規范完善,使鄉土建筑成為具有現代感和本色特征感的新型鄉土建筑。
參考文獻
[1]王冬.鄉土建筑的技術范式及其轉換[J].建筑學報,2003,(12) .
[2]李曉峰.鄉土建筑保護與更新模式的分析與反思[J].建筑學報,20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