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仰權
【關鍵詞】課堂 評價用語 三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A-
0091-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評價應該改變過于重視甄別和選拔的狀況,要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同時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但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的課堂評價用語隨意性較強,有的不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挫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因此,教師的課堂評價用語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讓學生認同并悅納教師的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在有效評價的課堂中學有所獲。
一、多元評價體現人文性
西方諺語云:“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樣的文字,人們由于不同教育背景、生活閱歷、年齡特點等的差異,對其理解容易產生偏差,導致答案的不唯一性。在課堂上,教師要善待、尊重學生,對學生的發言不要急于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而要盡量從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為什么這樣說,理由是什么,進而發掘學生的潛能,充分挖掘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讓課堂充滿濃濃的人文情懷。例如,以下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將相和》的教學片段。
師: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位人物?為什么?
生1:我喜歡藺相如,因為他足智多謀,更因為他能為了國家的利益顧全大局,忍辱負重。
師:你讀書很認真,善于總結。其他同學呢?
生2:我喜歡廉頗,他驍勇善戰,為了國家利益知錯能改,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師:你欣賞知錯就改的人,我想你一定是個很誠實的孩子。
生3:我喜歡趙王,因為他作為一國之君能知人善用,是一個好皇帝。
師:你很有眼光,長大后你也許就是一位出色的領導。
生4:我喜歡秦王,雖然秦王經常進攻別的國家,但是他治國有方,使秦國變得強大,還滅六國統一中國,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
師:你的回答出乎老師的意料,從中可看出你歷史知識掌握得不錯,是個愛讀書、會思考的孩子。
可見,同樣一篇課文、同一個問題,由于每個人的閱讀感受不同、答案不同,教師的評價也會有所不同,充分體現了教師多元評價的人文性。
二、引導評價體現導向性
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發言的評價,除了要肯定學生、鼓勵學生,讓他們樹立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愿望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準確抓住學生發言中反饋的信息,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指明方向。教師的評價要起到引導作用,要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發現自身的不足以及知道應該怎么做,進而引領學生學習并從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如教師要求學生發言時要響亮,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而一些學生由于膽子小、害怕說錯被同學譏笑,因而即使發言很精彩,但由于說得比較快、聲音小,也很難得到同學的認可。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你講得很有道理,說明你很會讀書動腦筋,如果你能把語速放慢一些,聲音再響亮一點兒,同學們會更佩服你的,能否再說一遍?”又如一位教師執教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橋》一課時,先讓學生分別復習上節課學的詞語:咆哮、獰笑、放肆(描寫洪水),亂哄哄、你擁我擠、跌跌撞撞(描寫村民),吼、揪、推(描寫老漢的動作),然后根據這些詞語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很快就能準確地回答了教師的問題。這樣教學,教師運用引導性評價語為學生指明說的方向,學生樂于交流,也敢于開口發言。
三、鼓勵評價體現靈活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教師恰當運用肢體語言,同樣起到激勵性評價作用,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教師發自內心的微笑、肯定的眼神、會心的點頭、充滿愛意的撫摸、一朵鮮艷的小紅花,或是滿載愛意的“☆”,或是其他小小的物資獎勵等,處處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真情關懷,使渴望被肯定的學生內心得到滿足,其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升。課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由于生長環境等各種因素導致同一個班級的學生知識水平有所不同,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能“一刀切”,而應把握稱贊的尺度,讓一部分學生不因稱贊的次數過多、頻率過快而沾沾自喜,失去評價激勵的意義,一部分學生也不因得不到表揚而喪失進一步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削弱評價的促進功能。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精彩的回答,教師應毫不吝嗇地給予鼓勵表揚,如“好,這次的發言抓住要害了,說明你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你發現了這么重要的方法,老師為你感到驕傲”“真了不起,大家都為班級里有你這么棒的同學而感到驕傲”,教師充滿激情的表揚,使學生內心的正面情感激增。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錯誤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鼓勵方式:“沒關系,大聲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我知道你能行!”“別急,再想想,你一定會說好!”“你的回答,已經跟正確答案很接近了,再好好想一想,你一定能行!”“你能站起來回答問題已經很不錯了,說明你很勇敢,誰能幫他回答這個問題?”稱贊的尺度不應該只看結果,更應重視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付出的努力。比如在一次指名朗讀中,一位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舉手,筆者讓學生朗讀,但效果并不理想,筆者并沒有打斷他,而是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著對他說:“你勇于嘗試,讀得不錯,要是能把速度放慢一些,語調低沉一些,將會讀得更好!”在筆者的鼓勵下,這位同學滿懷自信地再讀了一遍,其學習自信心得到很大提高。課堂上,教師恰當運用激勵性評價用語,能夠讓學生體驗付出辛勤后的成功喜悅,學生學習的勁頭更大,學習的主動性更強,學習的自信心更足,學習成績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總之,教師的課堂評價用語要體現多元性、引導性、鼓勵性,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中掌握學習方法,獲得自信,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