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圣超
[摘 要] 以“三個倡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貫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一條主線,亦是其教學的目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培育和踐行;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D320 [文獻標識碼] B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的師生座談會上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弊鳛榕嘤哇`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主陣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應積極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來說就是,在國家層面上引導大學生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在社會層面上引導大學生樹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在公民個人層面上培養大學生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理念。這是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一致性決定的。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意義
(一)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貫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一條主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有助于豐富其教學內容?!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價值觀,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豐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內容、增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有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活動中,開展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同時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擔負著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任務。所以,要加強對大學價值觀的教育,尤其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四)有助于和諧社會的實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包括“民主、法治、公正、誠信、友善、和諧”等內容,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內容,由此看來,二者是一致的。因此,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活動中更好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內容對接
(一)“緒論”講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緒論”第三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個字;同時指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價值支撐,協調推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精神動力,引導大學生進德修業、成長成才的根本方針。以上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述。
(二)第二章融入“愛國”
在第二章第二節第二目“愛國主義及其時代價值”、第三目“新時期的愛國主義”、第四目“做忠誠的愛國者”中融入“愛國”。首先讓學生了解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其次可以通過案例、觀看影像資料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如何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三)第三章融入“和諧”
在第三章第三節“科學對待人生環境”中融入“和諧”。和諧包括自我身心的和諧、個人與他人的和諧、個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在講授此部分內容時,可以將其與傳統文化的“和諧”結合起來,引發學生思考傳統的和諧思想對當代社會有何啟示,并引導學生努力去實現“和諧”目標。
(四)第五章融入“文明”、“敬業”、“友善”、“誠信”。
1.在第五章第一節“社會公德”中融入“文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中指出,文明禮貌是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課堂講授時,可以將“文明禮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相結合,并導出傳統文化中的“禮”,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講文明、懂禮貌、守禮儀。
2.在第五章第二節“職業道德”中融入“敬業”。在職業道德中,愛崗敬業是非常重要的道德規范,它反映了從業者對待工作的一種態度。告訴我們,應當干一行愛一行,對工作要盡職盡責。
3.在第五章第三節“家庭美德”中融入“友善”。友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在家庭關系中,主要表現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兄友弟恭等。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弘揚家庭美德、培養良好家風,對于社會的和諧亦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在第五章第四節“個人品德”中融入“誠信”。作為五常之一,信是人應當具備的品質之一。信乃立身之本、立政之基、興業之源。告誡大學生:無論是處理人際關系,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商業活動都應當遵守信的原則。endprint
(五)第七章融入“法治”
在第七章第一節“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中融入“法治”。2014年10月23-24日在北京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專題討論了依法治國問題。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年版教材相比,2015版尤其法律部分做了重大修改,增加了新的內容。這無疑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
實際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貫穿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始終的。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途徑
(一)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擔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水平。第一,要從情感上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要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內涵和精神實質。第三,言教與身教相結合,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自身的感染力,才有可能讓學生信服。
(二)更新教學觀念
在以往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學生被動接受,這不利于實現《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目標。如今,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將教師和學生都視為主體。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上,學生應當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積累經驗,學習新的知識和新的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
(三)創新教學形式
首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應結合學生實際,在進行理論講授的同時,運用多種方式,如多媒體教學、小組討論、激情演講、情境教學和案例講解等等,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增強其認同感。
其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個性特點,做到因材施教。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知識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刀切,而應從實際出發,只有這樣,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融入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當中。
再次,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主題教學活動中,舉辦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四川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研室2014年秋季學期舉辦的“8秒正能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視頻大賽”,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征集學生原創的微視頻作品,利用校園媒體平臺傳播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國夢和法治中國聚集正能量?!?秒正能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視頻大賽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自行組織、任課教師和研究生助教指導,提交作品100余件。該活動在班級展開,延伸到其它教育教學環節,形成8秒正能量在面的擴展。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只有運用于實踐才有意義,否則,無異于紙上談兵。參加社會實踐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路徑,亦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增加其對社會的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有助于自身發展。
[參 考 文 獻]
[1]羅文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6)
[2]王志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討[J].教育探索,2014(4)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