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戰略的提出,對于物流業來說是挑戰與機遇并存。在理解“互聯網+”內涵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成本偏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完善、物流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弱問題,提出了借助“互聯網+”推動物流信息個性化,挖掘新的利潤空間;利用“互聯網+”實現產業資源共享;抓住“互聯網+”與“一帶一路”機遇,融入國際大物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實現物流業可持續發展;借助“互聯網+”加快物流模塊整合,提供新型服務的發展策略,以期能夠為我國物流業更好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物流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9-0074-02
[作者簡介]李衛華(1982-),女,湖南張家界人,講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互聯網+”戰略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2015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之一,馬化騰解釋說,“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是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一、我國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物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最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之一。經過 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和貿易大國,也成為了全球公認的物流大國,但并不是物流強國??傮w來看,物流發展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物流增長方式相對粗放,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轉型升級”。
(一)物流成本偏高
傳統物流的商業模式是“貨主→物流商→運營商→信息部→司機→收貨人”,從發貨到收貨環節多,信息不透明、渠道不暢、物流速度慢,導致司機、物流商、貨主等參與者的成本層層疊加。201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0.6萬億元,運輸總費用就達5.6億元,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的水平。
(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完善
我國物流發展呈現出分散、獨自發展的態勢,基礎設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較弱。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尚未完全形成,交通運輸樞紐建設相對滯后,各種運輸方式之間沒有進行合理分工和有效銜接,運輸方式之間信息不共享,沿海和內陸集疏運體系不配套,交通運輸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不高;行業間、地區間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重復建設情況屢見不鮮;一些物流需求不旺的地方盲目大量興建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造成閑置,而物流需求旺盛的區域如北、上、廣等省市的物流企業常常面臨拿地困難;物流設施設的標準化程度低,很難通用。
(三)物流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
目前,我國已與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起了貿易聯系,但是我國物流業尚未形成與之相配的全球物流和供應鏈體系,國際市場份額很低,國際貿易所需的物流服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跨國物流企業,我國物流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
(四)發展方式粗放
我國物流業在資源、能源、土地等方面的消耗較高,無效運輸、不合理運輸、包裝浪費等問題嚴重;由于超載、超速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貨物損害事故經常發生,給企業和國家帶來重大損失。
(五)創新能力弱
物流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研發投入少,商業模式創新、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滯后,尚未進入以創新引領發展的階段。
二、物流業借助“互聯網+”的發展策略
(一)借助“互聯網+”推動物流信息個性化,挖掘新的利潤空間
“互聯網+”形勢下,信息的價值需求將越來越趨于差異化,信息化從早期的能夠實現管理透明化、資源透明化,發展到如今用“質”來滿足差異化和客戶的定制化。物流信息系統除了需要主動采集更多的信息,獲得發展趨勢的新變化外,還需要根據該變化,提供更加精準智能的選擇。物流業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的優勢,整合數據資源,實現信息的精準推送,使得客戶的“定制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從而提高競爭力,挖掘新的利潤空間。
(二)利用“互聯網+”實現產業資源共享
一方面利用互聯網平臺化發展優勢,在智能匹配、運營監控、倉間調配等各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將物聯網、移動互聯、智能交通、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基因注入物流產業領域,為服務提供商、內容服務商和用戶提供貨、油、路、胎、保、維、金融、生活、娛樂等多方面的服務;另一方面,要加強物流系統的標準化建設,通過參照國際標準,制定出合理的物流計量、技術及服務各項標準,淘汰落后的行業標準,對與實際不相符的標準加以修訂,使物流業納入統一、標準化的管理體系中,從而實現整個物流生態圈良好運作。
(三)抓住“互聯網+”與“一帶一路”機遇,融入國際大物流
物流業應利用“一帶一路”戰略提供的新機遇,借助“互聯網+”,大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適應“一帶一路”戰略的要求,快速融入國際大物流之中,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為中外企業提供優質良好的全程物流服務,以贏得更大的市場。
(四)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實現物流業可持續發展
政府部門要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在“互聯網+”物流發展戰略指導下,以構建高效環保、集散有序、功能齊全的綜合現代物流體系為目標,科學系統地規劃區域物流業的發展,從大物流的角度,大力整合物流資源,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可以根據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建立由大中小型企業共同組成的配送中心,統籌考慮各交通干線和主要樞紐的規劃,避免重復建設、發揮物流規模效益,鼓勵物流低能耗運作模式,各地區的大物流集聚區之間實現聯網互通,簡化通關手續,盡量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實現物流業可持續性發展。
(五)借助“互聯網+”加快物流模塊整合,提供新型服務
“互聯網+”通過整合大量的信息,進行分類組合、區別服務,物流服務將從BtoC,從店到家,從家到個性,從個性反向倒逼物流的人力配置、流程設計、服務定位、管理規劃。互聯網將碎片化的物流需求以及非計劃的物流需求進行匹配、優化、組合,通過模塊設計,最終滿足多元化的客戶需求,這將創造大量的服務空間,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組合,衍生出新型服務,如物流金融、物流網上大宗交易代理、物流招投標服務、物流第三方網上支付服務、加盟服務等,物流業將獲得更多的利潤創造空間。
[參考文獻]
[1]石艷麗.互聯網經濟背景下的中國物流發展分析[J].財經界,2015(9):18.
[2]楊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升級版”物流[J].江南論壇,2014(7):33-34.
[3]李冰漪.聚焦電商與物流 共享互聯網思維盛宴——記第四屆中國電子商務與物流企業家年會[J].中國儲運,2015(2):72-73.
[4]魏利軍.傳統物流企業如何適應互聯網經濟[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4(4):120.
(責任編輯:郭麗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