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有
【摘 要】化學概念是高中化學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極具抽象性,難于學生理解,因此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對于教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本文結合高中化學概念的特征、分類和影響化學概念教學的因素,探究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從而幫助學生全面的理解化學概念。
【關鍵詞】化學概念;分類;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概念的教學內容十分抽象,學生需要通過系統的學習才能掌握。教師的教學重點不能只是理論知識的講解,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收集與化學概念相關的資料,教學過程中,教師再通過實驗驗證理論知識,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化學概念。
一、高中化學概念的特征
高中化學概念具有抽象性、階段性、系統性的特征,由于化學本身就是微觀的,用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因此學生對于化學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難,需要教師通過收集相關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實驗操作,讓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化學的本質屬性。理解化學概念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在教師的指導教學中不斷的深入了解化學知識,化學概念是一個知識網,教師通過構建知識網,幫助學生強化對化學概念的認識。
二、高中化學概念的分類
化學概念多種多樣,能夠反映物質的組成、物質的結構、物質的性質,化學變化、化學計量和化學用語,為了方便學生記憶,深刻了解化學概念的真正內涵,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增強學生學習化學概念的興趣。按照邏輯關系分類,可以分為從屬關系、并列關系、對立關系和交叉關系。從屬關系是按照大概念包含小概念的關系進行教學,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學中,電解質包含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物質包含純凈物和混合物、化學鍵包含金屬鍵、共價鍵和離子鍵等。化學概念按照并列關系分類,就是產生相同化學現象的不同概念。按照對立關系分類是指兩個概念沒有關聯,并且對立。按照交叉關系分類是指兩個概念有重復的部分,但相互獨立。
三、高中化學概念教學的影響因素
對于化學概念的學習,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化學概念的認知過程。影響學生掌握化學概念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學生本身的推理能力、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的教學模式等。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幫助學習完成化學概念的學習內容。
(一)傳統概念的影響
由于學生對于化學的定義還很模糊,不知道化學領域具體都包含什么內容,對化學概念的認識不夠全面,影響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
(二)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影響
學生具備分析推理的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化學概念。運用不同的推理形式推理化學概念,會影響推理的結果。
(三)教師的教學方式的影響
教師授課的方式直接影響學生對化學概念的認識,對于電解質的教學,不同教師講課的方式就會有所差異,有些教師將電解質的定義直接寫在黑板上,而有些教師為了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利用不同溶液的導電實驗,提出相關的問題:什么容易可能會導電?利用這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幫助學生在實驗中收獲對化學概念的理解。
四、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
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完成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
(一)結合學生的經驗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認識情況,例如,電解質導電的實驗中,教師先讓同學進行小組討論,探討什么電解質能夠導電,引導學生對于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并通過實驗幫助學生驗證討論的結果,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通過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完成對化學概念的理解。
(二)把握概念的內容
人教版高中化學分為必修和選修兩種課程,課程的內容不斷的深入,需要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將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根據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程度,分階段的進行深入教學,有些概念可以進行深入教學,有些概念則需要和其他模塊的概念進行對比教學,這種方式更容易使學生理解。
(三)通過實驗,揭示化學概念存在的差異
有些化學概念可能導致學生理解的偏差,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將經常出現的錯誤觀點例舉出來,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利于化學知識網的構建。教師在講解化學概念時,讓學生通過討論給出他們認為正確的觀點,再通過實驗的驗證,將學生“正確”的觀點推翻,形成強烈的反差,有助于學生清晰的理解化學概念之間的關系。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化學概念的分類復雜,極具抽象性,不利于學生理解,需要教師將抽象的化學概念形象的講解出來,運用合理的教學模式和策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建立系統的化學知識網,更好的完成化學概念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淑華.談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4
[2]趙春芳.高中化學概念教學研究策略[J].數理化學習,2012,04:68-69
[3]沈斌.高中化學概念教學策略例談[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3,09:61
(作者單位:江西安遠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