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麗

【摘 要】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并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可使學生和老師獲得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情境;知識;生活;反思
案例描述:
這是一節五(2)班“Unit 3 Asking the way”的對話操練課。在復習完“Story time”課文后,我在PPT上展示了幾幅精心準備的地圖,讓學生們根據本單元句型問答,可肯動腦筋發言的孩子并不多,除了聽到熟悉的地名會心一笑之外,參與課堂的熱情并不高。一節課還在繼續著,可總少了那么點生氣,如平靜的湖面,激不起一絲漣漪。
下課后,我找到了幾個學生,問問他們上課為什么沒有積極發言。孩子們的回答,讓我真是哭笑不得。
“我不確定,不敢說。”
“看地圖的時候,我總是左右不分。”
“我們家住在xxx路,離XX超市遠,我不認識。”
“平時我去xx菜場,都是媽媽開車,我也不知道有幾個紅綠燈路口”
……
“那什么地方是你們都熟悉的呢?”我苦惱了,下面五(3)班的課也要這么上嗎?
“我們的教室啊!”出乎意料,這次的回答異口同聲。
教室?對啊!何不拿同學們最熟悉的教室來做一番文章呢!于是,我到五(3)班布置了一番。 第二天,當我走進教室,頓時被眼前的繽紛多彩吸引住了。同學們的座位上放滿了花花綠綠的自制招牌,班級的走道被標上了路牌,黑板上還貼上了同學們經過討論,一致通過的城市名“Mushroom City”。
我被學生們的熱情感動了。上課時,我先復習了課文,就快速進入到句型的操練中來。“Oh, Mushroom City is very beautiful. Im new here. Excuse me, How do I get to the zoo? ”
同學們紛紛來勁了,爭先恐后的要給我指路。
“Go along Chocolate Street, turn right at the first traffic lights. Then go along Moon Cake Street, the zoo is on your left.”
“Go along …, turn …”還有一些性急的同學,忙不迭的從座位上跑了出來,沿著路線邊走邊說。
此時,學生們的表達欲望空前高漲,可是叫的,跑的,課堂亂糟糟的。于是我又宣布,遵守紀律的小組會得到一次參觀“Mushroom City”的機會。刷!班級頓時安靜了,學生們都抿著嘴巴,高高的舉起了自己的手。滑稽的表情真讓人忍俊不禁。
考慮到教室的空間小,每次我安排了3個小組來參觀“City”,每個小組中由一名同學扮演游客,其他同學都是熱心的指路人。對話就這樣井然有序的開始了“Excuse me, how do I get to the …?” “Go along … Street, turn right ….”還有的同學自由發揮了一下:“Its far from here. You can take Bus No.1.”然后自己彎下腰來演起了公共汽車,拉著“游客”往前走。每當到達目的地之后,這些“Snack Bar”、“Bookshop”、“Hospital”的“工作人員”也自動進入了狀態:“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elp you?”“Whats wrong with you?”… 小組和小組碰面的時候,他們還主動打招呼“Hello, where are you going?”“Im ?going to …. ”教室里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最后,我又讓學生們介紹了自己的游覽路線: “I go along … Street, turn left at …, I can see …on my left, ….”在他們精彩洋溢的介紹中,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也圓滿完成了。孩子們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了課堂,真正感受到了學習英語的快樂和獲取知識的滿足。
反思: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英語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中應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啟迪學生的智慧,點燃創新的火花。
一、創設情境巧運用
語言的教學與運用,應置身于情境之中。脫離了情境,語言就難以恰當的表述,難以發揮其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因此,情境的導入逐漸成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學方法。新的課程理念也強調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科書中的材料是有限的,教師只有從這些材料中挖掘出深層次的、同時又存在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東西,并且采用適當的情景在課堂上模擬,才能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能說,從而達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
本課中,我正是運用“Mushroom City”這一媒介,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交際環境,將本課的主要交際用語“How do I get to …? Go along …, Turn ….”等語言融入其中,避免了語言的生學硬記,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了起來。同時,在這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生也充分運用了以前積累的語言“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would you like?……”,培養了學生創造和活用語言的能力,真正體現了英語的交際功能。
二、且教且思,且思且行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學生用手、用舌、用頭腦去工作。”反思前后兩節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后一節課正是充分注重了學生富有創造力的個性,多方位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極大激發了他們表達的欲望,所以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而機械的照本宣科只會讓教學陷入沼澤地,也正是前一堂失敗的課促使了我深刻的反省。
因此,我們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并在以前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自我修正,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積極拓展教學形式和途徑,使教學有所創新,學生有所收獲,教師有所進步。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科學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