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天舒
(長春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長春130022)
視障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育探究
莊天舒
(長春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長春130022)
在計算機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重點關注了國內外視障大學生使用讀屏軟件等輔助工具進行學習的現狀,并研究、比較了國內相關特殊教育院校的硬件和軟件環境。通過對視障群體的電腦應用狀況的初步研究,結合盲用電腦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筆者編寫了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等教學內容,并實施了相關的教學過程,最后對教學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
視障大學生;計算機;教育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使用的普及,盲人對計算機的需求日益凸顯。作為盲人中的優秀者,視障大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需求更加強烈,計算機的使用,可以極大減少盲人學習的障礙,開闊視野。筆者從事視障大學生計算機教育多年,在計算機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重點關注了國內外視障大學生使用讀屏軟件等輔助工具進行學習的現狀,并研究、比較了國內相關特殊教育院校的硬件和軟件環境。在對視障群體的電腦應用狀況進行了初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盲用電腦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編寫了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等教學內容。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不斷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隨著相關理論的深入研究和實踐經驗的推廣,電子計算機,特別是個人計算機近年來得到飛速發展,其運算速度已達每秒40億次,所提供的存儲空間在200G以上,這種體積較小、功能多樣、具有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的電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1985年后,在個人電腦的基礎上,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計算機,人們稱之為“盲用電腦”,其硬件除了包含有CPU和存儲設備外,還包含相應的盲用設備和盲用軟件[1]。
這些設備和軟件主要包括:屏幕閱讀軟件,簡稱“讀屏軟件”(Screen Reader),主要用來朗讀和解釋電腦屏幕上出現的各種信息,市面上比較流行的軟件包括:永德讀屏軟件、爭渡讀屏軟件等;觸摸式輸入設備(Touch Input Device),安插有數千個接收觸摸信號的柱狀傳感器,可以將手摸出的文字或圖片轉換為數字信號加以處理;還有很多的其他盲用設備,大大便利了視障人士的生活、學習與工作。
盲用電腦的出現,全面改變了視障人士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在國外,約占15%-20%的視障人士能夠熟練掌握個人計算機的使用,使用Screen Reader以獲取最新的資訊、與他人實時交流,使用Touch Input Device輸入數據并處理各種事務。由于該比例(15%-20%)與接受高等教育的視障人士所占比例相當,可以推斷,在國外幾乎100%的視障大學生都能使用計算機輔助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而國內的情況卻不容樂觀。自1988年我國引進盲用電腦,至今現有約1800多萬視障人士中,掌握計算機技能的只有2萬人左右,僅占0.11%。在計算機基礎教育普及率較高的高等學府,這個數字顯著提升為25%,不過這與發達國家接近100%的視障大學生計算機普及率尚有一定距離。面向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在教學設備、內容和方法上遠不及健全大學生。
計算機技能的缺失,使視障大學生無法使用輸入設備(鍵盤、Touch Input Device)及時而全面地將學習內容記錄下來,更無法使用讀屏軟件(Screen Reader)閱讀大量存儲在計算機內的信息和資料,這大大限制了視障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認知范圍。與此同時,視障大學生主動使用計算機輔助其學習的人數卻不足10%。究其原因,一是硬件條件不足,不能提供相當數量的盲用計算機;二是教學內容不科學、不統一、缺乏相應的師資,使得國內面向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1.1 國外視障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育現狀
在美國,大學在招生錄取時平等對待視障學生與健全學生。進入大學后,校內設有高速掃描儀(High Speed Scanner)、盲文刻印機/復印機(Braille Embossers)、計算機讀屏軟件(Screen Reader)和放大軟件(Video Magnifiers)等諸多輔助設備,幫助視障大學生更方便地學習。通過適當的培訓,他們可以使用這些工具進行自主預習、復習、自學各種知識,顯著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2]
美國加拉德特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是專門從事聽障和視障學生教育的機構,為殘障學生設置了類似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課程,并開設殘障學生的研究生課程。該校對于視障大學生計算機教育的教學目標是:使其輔助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例如使用電子計算機和讀屏軟件收發電子郵件,VRS中心(Video Rely Service Center)提供使用電子計算機、讀屏軟件、圖像傳送系統的信息交互服務等。
在日本,殘疾人可參加全國統一考試,但能夠完全接納殘疾學生的大學只占約30%。進入大學后,殘障學生會在教材、學分、實習等方面得到一定照顧,甚至可以進一步修讀研究生,而且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在技術層面受到特別的關注。如專門開發了多種計算機相關設施,其中包括Uniplan公司開發的觸摸式的電腦錄入裝置。這種裝置的主體是一個觸摸式面板,其上安裝有若干具備感應功能的細柱,約1000-2000根,呈矩陣形式排列。視障人士按壓細柱寫字或繪畫,并可用手指觸摸筆跡以確認是否正確。Uniplan公司稱已接到美國一家機構的建議,參加盲人輔助計劃(Blind Auxiliary Plan)。
在歐洲,近年來的技術發展為他們提供了相當多的便利。有17%的視障人士可以在生活、工作、學習中運用盲用計算機,高于香港的13%,更大大高于內地的0.11%。
可以看出,在國外,盲用計算機及使用盲用軟件的相應基礎教育的普及,大大地方便了視障人士的生活,而視障大學生則將熟練運用計算機作為一項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電腦及特定的盲用軟件,他們可以閱讀文檔、編輯文本、收發電子郵件、瀏覽網頁內容、使用聊天工具與他人聯系等等,這徹底實現了教師講解結合自主學習的大學生學習模式,與健全學生無任何差別。
1.2 國內視障大學生計算機教育現狀
在中國,隨著電腦的普及,目前包括青島盲校、南京盲校、北京盲校等在內的100多所盲校正在普及計算機教學。該教學僅以認識和熟悉計算機為目標,局限于使盲人學生了解這種現代生產和生活工具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盲校所提供的計算機設備老舊,平均每個學校只能提供1個機房,約20-30臺盲用計算機,所安裝的軟件均為Windows Xp或更早版本。針對盲人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缺乏系統性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使得大部分視障學生對于計算機這種重要工具仍十分陌生,更談不上熟練運用。約有74.4%的視障學生根本無法使用計算機查閱資料。這就對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不僅要認識計算機,而且要能熟練運用計算機獲取信息、與他人交流。
目前,國內有18所提供殘疾人高等教育的院校[3],包括: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等。
2004年9月,國內第1個國家高等教育視障資源中心在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成立,該中心為視障大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方式,設有盲文圖書館、盲人計算機專用機房、盲人電子閱覽室、盲人電腦輔具室等大量資源和設備,為深入開展視障大學生計算機教育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貼近生產實際的實踐環境。
國家高等教育視障資源中心下設的盲人計算機專用機房是視障大學生計算機教學的主要場所。該機房中的計算機裝有盲用讀屏軟件,此軟件能將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文字內容以適當的語速和語調朗讀出來,使盲人和明眼人一樣能夠迅速獲取計算機的處理結果。
該盲人專用機房設備較先進,而且學校也配備了一定的師資力量,其中包括實驗師4名,另有來自長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基礎教研室的2名在職教師提供大學計算機基礎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同時,設置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以保證計算機教育得以實施,此課程為必修課、2學分、42學時。但是,教學內容缺乏統一的指導、沒有系統性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法也不固定,這幾大因素制約了面向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實踐。
和明眼人不同,對于視障大學生而言,計算機是尤為重要的生活和學習工具。[4]使用計算機及相應的讀屏軟件,視障大學生可以與明眼人一樣,統計數據、編輯文字、傳遞信息,而且可以對處理結果反復檢查、處理。在國外,盲人之所以可獨立在高等學府中正常學習,都是依靠計算機的輔助。而國內對于視障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缺乏理論研究和實踐驗證,發展一直較為緩慢,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實踐。國內外視障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育對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國內外視障大學生教育對比
2.1 主要內容
2.1.1 理論教學
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理論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讓他們了解計算機基本知識并對計算機產生感性的認識,進而在邏輯上深層次地理解計算機及其體系結構。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讓視障大學生對計算機的概念、特點、分類有充分地了解。
(2)讓視障大學生簡單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應用、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3)引導視障大學生認識手邊的電腦,對電腦能做的事情有深刻的印象。
2.1.2 實踐教學
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讓視障大學生在熟悉鍵盤的基礎上,練習使用永德讀屏軟件,在記事本狀態下,正確地打字和進行各種編輯工作。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讓視障大學生熟悉鍵盤,對鍵盤每個小區域的功能能熟練掌握,并對各個按鍵名稱能夠初步掌握。
(2)對永德讀屏軟件常用鍵、小鍵盤的布局熟練掌握。
(3)熟悉電腦界面,能夠初步操作電腦,包括開機、關機、打開某些程序等。
(4)學會利用永德輸入法在記事本中打字、進行文本編輯。
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實踐水平,對每個個體認真輔導,進行啟發式教學。
2.2 重難點分析
面向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點內容在于使學生對計算機有深刻的理解,小到重要部件、大到體系結構。并能正確而快速地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與他人溝通等。
但是,由于其視覺障礙,導致面向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難點:①快速建立對計算機的感官印象;②需要記憶鍵盤各個按鍵位置和大量的快捷鍵;③隨時掌握計算機的當前狀態等等。
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視障大學生認識和使用計算機時存在的實際需求,我們需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研究和實踐:
(1)教師不但要講解計算機的發展過程和計算機的體系結構,而且應向視障大學生展示具體的計算機零件,讓他們以觸摸方式對內存、CPU、硬盤等有具體的認識。
(2)教師講解結合讀屏軟件,對計算機正在運行的各種程序及計算出的各種結果有清楚、明白的認識。通過教師的講解,詳細了解計算機的軟件結構和文件夾層次,從而達到使用讀屏軟件自行瀏覽并編輯文件、文件夾的水平。
(3)通過教師的獨立輔導,使每個視障大學生都能達到獨立使用電腦的水平,并能按教師的要求,錄入相應的中英文字符。
(4)配合讀屏軟件,對當前運行的程序、顯示的窗口進行詳細描述,教師應將對應的讀屏快捷鍵結合當前窗口傳達給學生,如有必要,應詳細解釋所采用的步驟。
2.3 初期實驗性教學效果
教學規模為2個自然班,共71人,進行1個學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理論和實踐教學。該課程共42學時,授課14周,周學時為3。上課期間,每名學生聽取教師的講解后,在讀屏軟件的輔助下,自行操作電腦,并由教師對其操作內容進行監督和更正。課程設置為必修考查課,在總成績中,平時成績占40%,理論考試成績占40%,實驗完成情況占20%。

表2 授課情況
期末時進行上機考試,主要方式為:教師提出若干題目后,學生使用讀屏軟件在計算機上作答。學生在期末考試中成績理想,其中,優秀者占9%,成績為良的同學較多,占81%,及格的同學占8%,不及格者較少,占2%。

表3 期末成績數據
2.4 實驗性教學效果分析
在此授課過程中,發現視障大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強,教師介紹計算機的歷史、發展、原理和應用等,學生都能較全面地掌握。
實踐能力較弱,特別是當教師要求按規定錄入信息、文章或修改數據等時,操作不夠熟練。究其原因,首先是他們不熟悉鍵盤,其次是他們無法及時獲知屏幕的反饋信息,對讀屏軟件的使用不夠熟練。
因此,在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打字基本功的訓練,也就是對鍵盤布局、按鍵位置詳細介紹,并要求學生熟練背誦。同時,加強讀屏軟件使用方法的訓練,使學生能使用快捷鍵迅速得知系統的運行狀態。
計算機對于健全人和視障大學生的意義完全不同,面向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具有極強的理論意義。對于健全人而言,計算機確實能提供豐富的知識和信息,但是對他們來說,吸取知識也可以通過大量閱讀紙質書籍、瀏覽期刊完成。但對于視障大學生而言,除了教師的講授和有限的盲文書籍,具有讀屏功能的計算機幾乎是他們唯一的信息來源。[5]所以,應使每一個視障大學生熟練使用這種強大的工具,加強對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力求達到使視障大學生更方便地接受信息、表達自己、與別人交流的目標。
同時,面向視障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系統性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實踐經驗可推廣至其他殘疾人高等院校,使更多的視障大學生學會使用盲用計算機,并用其輔助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將徹底改變只能使用盲文進行書面信息交流的現狀。
[1] 魏曉東,張貴建.盲人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建議[J].現代特殊教育,2002(11):40-41.
[2] 鐘經華.美國盲人融合高等教育的技術支持及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6(11):50-51.
[3] 麻一青,孫穎.殘疾人高等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特殊教育,2012(7):22-23.
[4] 諶小猛,劉春玲.計算機虛擬技術提高盲人空間表征之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2(9):41-42.
[5] 何全.殘障學生無障礙計算機房建設時的特殊考慮[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12):240-241.
Research on Fundament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for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ZHUANG Tianshu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On the basis of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we focu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using Screen Reader by visually 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to assist their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and also we research and compare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corresponding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s.After initial research of computer usage by visually impaired group,combining correlative theo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omputer for blind,the author composes contents of computer fundamental education course for visually 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and uses them in corresponding teaching process,at last,sums up and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the teaching.
visually impaired college student;computer;education
G761
A
1009-3907(2015)03-0116-04
2015-01-05
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288號)
莊天舒(1983-),女,吉林長春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計算機網絡研究。
李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