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姜金仲 李興美
摘 要:通過增加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經濟收入分析、基礎研究前沿等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采用分組討論、提問等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通過在校內建設養殖基地,拓展校外實習養殖基地,提高學生實踐技能。課程考核側重于教學過程,過程考核(60%)、期末考核(40%)。
關鍵詞:教學改革;教學方式;實踐技能;課程考核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9-142-02
Study of Teaching Reform of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Production Science
He Yong1 et al.
(1Guizhou Normal College,Guizhou Bio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 Laboratory,Guiyang 550018,China)
Abstract:It can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by increas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uch as income analysis and basic research frontier etc. Ways of group discussion,asking questions in class etc. can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It can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to build breeding base in the school and expand campus practice breeding base. Assessment of the course focuses on the procedure,and the ratio of process assessment to final examination is 6∶4.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Teaching methods;Practical skills;Course examination
《特種經濟動物生產學》為生物科學、生物資源科學等專業的選修課,許多學生是為了修夠學分而選,曠課、上課玩手機等現象很常見,甚至出現選而不修的情況。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掌握該門課程的基本知識,發揮本門選修課的作用,現對本門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1 存在問題
1.1 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特種經濟動物生產學》大多采取課堂教學,學校幾乎沒有實習實訓條件,許多特種養殖企業覺得學生參觀學習會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同時出于對技術保密和防疫制度要求,不歡迎學生實習。學生偶爾到校外養殖基地學習,往往是好幾十個學生集體參加,很多學生只為好玩,實踐多半走形式,走馬觀花,談不上實踐。
1.2 教學內容脫離地方自然環境 由于缺乏對地方區域自然條件、動物資源調研,《特種經濟動物生產學》講授動物不適合在地方自然環境養殖。《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學》作為考查課,成績評定難以把握。
2 教學內容改革探討
2.1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介紹某種經濟動物養殖時,一是應先從養殖經濟效益開始,給學生展望養殖前景,引起學生對所介紹動物關注度,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二是給學生介紹特種經濟動物疾病癥狀及防治方法,減少特種經濟動物養殖中疾病帶來的風險,增加養殖信心。三是增加特種經濟動物產品加工內容,使學生對某種經濟動物生產、產品加工了解得更全面,有助于學生將來自主創業。用專業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例如講蛇的養殖時,讓學生討論有毒蛇和無毒蛇的區別等。在擴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還增加了日常生活經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1]。
2.2 教學中融入研究 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學僅僅停留在對教材理論講解上、學生感到枯燥。因此,可將研究融入教學。如講到昆蟲養殖時,以黃粉蟲為例,可增加一些黃粉蟲基礎性研究內容,黃粉蟲腸道細菌篩選,抗凍基因篩選與克隆等。當前四川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在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培養中對黃粉蟲的研究都比較深入。備課可充分參考優秀碩、博論文,可以讓學生從論文綜述中學習某種特種經濟動物飼養意義、飼養管理、疾病防治、研究現狀等特種經濟動物生產學所要講授內容。此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論文寫作格式、結構、論文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通過教學與研究相互融合,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
2.3 理論與應用并重 教學內容秉持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能并重的原則,使學生能學以致用,畢業后為產業界樂于接納。地方院校以地方學生為多數,所講授特種經濟動物要適合地方自然環境飼養,體現其實用性與應用性。因此,首先要明確哪些動物該講,哪些動物不該講,內容要有針對性、典型性、代表性。同時,要關注養殖技術方面的科技前沿,教師應利用網絡信息,時刻關注社會養殖動態,將最新、最科學的方式方法傳授給學生。
3 改革課堂教學方式
3.1 采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就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果學生對某種動物沒有好奇心,那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和旺盛求知欲。因此,在課堂上,應著重問題的創設,提供氛圍,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就感到好奇。通過好奇心激發他們更好的學習這門課程,變被動“灌輸”式學習為主動“汲取”式學習。很好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問題解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對解決問題方法的探索,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創新能力。
3.2 學生參與式教學 很多學生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習慣,選修課程更是如此,僅憑教師講,教學效果欠佳。因此,有必要采取學生參與式教學方法,具體方法是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小組4~6人,每個小組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查找資料,完成本小組應該重點深度預習內容。學生將重點深度預習內容在課堂上講解,全班學生討論,最后教師小結,學生講解效果作為成績考核內容之一。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是促進師生共同提高的有效方式。
3.3 合理利用多媒體 由于該課程課時較少,學生很難親臨養殖場和產品加工車間,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應準備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包括視頻、圖片等。視頻、圖片可以從網上購買、下載,可從養殖基地拍攝制作。播放視頻時,注意播放時間不能過長,否則學生會分心。解決辦法是當視頻播放到某一關鍵知識點時,立即停止,由老師點評,強化重要知識點。通過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知,加深理解[2]。
4 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4.1 建立校內養殖基地 在實習基地建設方面,首先要解決基地匱乏、設施簡陋和實習活動走過場的問題。應花大氣力建設一批比較理想的校內外實習基地,確保學生實習的基本要求[3]。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學校可以在實訓室短缺,飼養哺乳動物又容易污染環境的情況下,首先建1~2個無污染、易管理的校內養殖實訓基地,例如建校內黃粉蟲、蚯蚓、螻蛄養殖基地。學生可以分組進行飼養,既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又可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成績評定。其次,對于哺乳類,如鹿、狐貍、水貂等及鳥類如雉雞、烏骨雞、珍珠雞等投資相對較大、占地多、易污染的養殖基地可以建在校外。
4.2 加大橫向聯合力度 與有關養殖企業、加工公司和研究院所等一線單位進行互惠合作,開展合作教育,簽訂合作協議,形成長期穩定的實習對接關系。學生畢業前有充裕的實習時間,可以到基地實習,在給實習基地創造財富的同時學到實踐本領。高校和基地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可以把基地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帶到實驗室,如飼料分析、疾病診斷等,通過科學實驗為合作基地發展保駕護航[1]。
5 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選修課多數是以開卷考試方式評定學生成績,這往往會導致學生逃課、上課不認真聽講。針對這種現象,可采用教學過程考核(60%)和期末考核(40%)相結合的方法評定學生成績。教學過程考核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10%)、課堂上能及時回答問題(10%)、每節課按時出勤(10%)、實踐操作(30%)。期末考核讓學生完成比較切合實際的論文(40%)。
參考文獻
[1]王國富,高樹新.《特種經濟動物生產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28(3).
[2]楊菲菲.高職:《特種經濟動物養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2):36-37.
[3]康君奇.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與實踐教學改革[J].實踐技術與管理,2009(4):7-9.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