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浪球
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社區O2O,商業模式的本質是B2F(Business to Family),借助于移動互聯網超級紅利對家庭生活方式的滲透、變化,在信息獲取、商品交易、服務實現、社交互動等方面呈現出全新的特征和活力,已然成為巨頭布局和爭奪的新風口。
社區O2O是通過移動互聯網的革命性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將家庭與商業服務之間做一個連接。誰能成為這個“連接器”,誰就將執萬億社區O2O市場的牛耳。“電商終被O2O取代,不做O2O的企業必亡!”馬云斷言。覬覦社區O2O的巨頭其實有很多,而農產品行業將會是掘金社區O2O的主力之一。
因為目前的農產品交易中存在太多的痛點,而O2O模式正好專治這些痛點。農產品交易的痛點很明顯,就是在農民這里,農產品其實賣不了高價,但到了消費者手里的時候,又基本不可能便宜。這就是目前農產品行業的最大痛點。
現在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公司選擇了砍掉中間商,直接把店面開在了社區。如青島農夫格林等,面對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這些公司也開始探索社區O2O的贏利模式。當農產品碰上社區O2O時,將會產生哪些化學反應呢?
哪些農產品最適合做社區O2O
從現實運作案例來看,各種各樣的農產品都在嘗試社區O2O的運作。例如,田野蔬菜、優直供等蔬菜社區O2O,電果網等水果社區O2O,大米、雞蛋等農產品社區O2O。筆者認為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農產品最適合運作社區O2O:1.剛需;2.高頻次。剛需意味著你非買不可,只是選擇在哪兒買,以什么樣方式買的問題。高頻次意味著你天天買,或者隔三差五地買,這點也很重要,因為農產品的購買渠道有很多種,很多人還是習慣在傳統渠道購買,而O2O大多是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端去下單,如果一個月才買一次,消費者很可能就在別的傳統渠道購買了 ,形成不了固定的O2O消費習慣。
剛需和高頻次,這兩個條件同時滿足的農產品,是最適合做社區O2O的。蔬菜和水果,這些天天要買的農產品,做社區O2O風起云涌,做得既快又好。廣州的田野蔬菜,通過20多家社區店以及微信商城,一天1萬單,單均100元,一天能做到100萬元銷售額,3公里范圍內1小時送貨上門。北京的電果網,在全北京布局了10多個倉庫,基本覆蓋了北京五環以內的市場,每天的訂單也很充足。水果和蔬菜,這兩個剛需兼高頻次的農產品品類,是目前農產品社區O2O運作最成熟的品類。
如果只滿足剛需一個條件,是否能做社區O2O呢?也是可以的。例如,北京有一家做中高端雞蛋的,一元錢一個雞蛋,先在微信上或者網上預訂,然后他們1個月送3次貨到社區的一個合作便利店,客戶自己去社區里的便利店取貨,運作得也不錯。上海萬科城市花園小區里有一家做五常高端大米的店,客戶可以通過淘寶、微信、電話等方式訂貨,既可以到店里取貨,也可以送貨上門,不過他們不是自己送,而是與快遞公司合作。
如果只滿足高頻次一個條件,能否做社區O2O呢?也是可以的。北京佰家食匯的社區體驗店,主要提供各種凈菜及配菜,就是搭配好的一個菜,直接拿回家放鍋里炒就行了,小區住戶既可以通過微信訂購,也可以打電話或者到店購買,體驗店既可以送貨上門,住戶也可以來店里自取,3個月下來發展了800多個用戶。凈菜其實不是剛需呀,因為消費者可以買了菜自己回家擇菜呀,也可以自己配各種配料。
那么既不是剛需,也不是高頻次的農產品,例如特產干貨,能否做社區O2O呢,就目前來看,筆者還沒有發現成熟的案例,沒有發現不代表不可能,也不代表沒有,只是可能模式不成熟,還需要農業創新者們繼續探索和嘗試。
三種模式
既然是O2O,那么我們就從線上和線下兩個O運作的主體來區隔農產品社區O2O的模式,按照這樣的原則有三種模式:單干模式、合作模式和平臺模式。
單干模式就是兩個O都自己干了,單干模式又可以分為兩種:店鋪銷售模式、店鋪取貨模式。店鋪銷售模式就是店鋪是一個銷售場所,同時也是一個體驗場所,對于店鋪的位置、裝修、陳列以及人員都有相當的要求,成本會相對比較高,當然給客戶的線下體驗會更好。店鋪取貨模式就是從線上的O下訂單,消費者去線下的店鋪取貨,這樣的店鋪功能主要是一個取貨點的功能,當然也有部分的線下體驗功能。上海的優直供就是這樣,顧客從優直供的APP下單,然后到優直供的社區取貨點取貨,社區取貨點也可以幫客戶下訂單以及解答客戶的問題,但是優直供的社區取貨點都很小,7—8平方米,人員也就配一個,這樣成本就很低。
合作模式就是O2O不是一個主體做的,合作模式也可以分為兩種:兩方合作模式、三方合作模式。兩方合作就是兩個合作主體合作把整個下單、發貨、取貨(或者送貨)的事干了。例如,北京電果網和京東合作,顧客在京東下訂單,貨由電果網負責送貨上門。三方合作模式就是三個合作主體一起把整個購物流程給完成。假設筆者在京東購買水果,電果網把貨送到筆者小區一個便利店,然后筆者自己到便利店去取貨,這就是三方合作模式。其實這樣的模式符合社會資源的整合效率,能讓整個商品流更有效率,從而降低商品價格,更大程度地方便購買者。
第三種農產品社區O2O的模式就是平臺模式。據報道,京東正在干這樣一件事,在全北京布局n個倉庫,然后京東上所有的農產品自營商都把貨放他們倉庫里,消費者在京東上下單購買京東商城農產品自營商的產品,京東的物流配送人員幫這些農產品自營商送貨上門,或者消費者自提。這樣,京東干了3個平臺的事:線上的銷售平臺,線下的倉庫平臺,線下的物流配送平臺,這就是農產品社區O2O的平臺整合模式。
三個關鍵點
農產品做社區O2O,不是玩新的游戲,必須要不忘初心,要時刻記住為什么要做社區O2O。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農產品社區O2O讓農產品的購買更快、更低、更方便,這就是農產品企業做社區O2O需要思考的三個關鍵點。
關鍵點之一:更快。農產品講究新鮮,新鮮的農產品代表著更好的品質,而農產品的供應鏈又很長,通過O2O的形式能縮短供應鏈時間。例如上海的優直供就是通過手機APP預訂新鮮蔬菜,當晚在上海周邊的農場摘菜,第二天下午顧客可以到優直供的門店取菜,從田間到餐桌20小時之內搞定。而無論是菜市場的菜還是超市的菜,至少是3—5天的供應周期。更快的供應鏈響應時間,是農產品社區O2O運營的第一要素。水果、雞蛋、大米(現在流行新鮮脫粒的大米)同樣對新鮮的要求很高,時間越短就越新鮮,對消費者就越有價值。
關鍵點之二:更低。農產品是一個價格極度敏感型的產品。大媽大爺大清早排2個小時隊去超市搶雞蛋,就是為了每斤便宜3毛。而農產品社區店有三大難關難以解決:房租、人工、損耗。社區O2O形式可以讓購買行為在線上發生,而且線下店也不用存貨,這樣線下店面積可以大大縮小,一般一個社區大約10平方就可以了,有的甚至不用租門面,租套房子做體驗店也不錯,還有的租地下室做倉庫,或者直接和已有的便利店合作,這樣房租成本省了至少70%以上。再來看人工,傳統店鋪至少需要幾個員工,而O2O模式則可以節約至少2/3的員工,關鍵是傳統店鋪對員工的要求很高,既要懂產品知識,還要懂銷售技巧,這樣的員工既難招,也很貴。社區O2O模式對員工的要求就沒那么高了,主要是配貨及送貨以及簡單的產品知識即可。無疑,人工也省了一大塊。最后來看看損耗。做生鮮農產品,最愁的是損耗,O2O采用預訂的模式,就基本解決了損耗的問題,一般的傳統模式損耗都在30%左右,O2O模式損耗只在百分之幾。房租大幅減少,人工大幅降低,損耗大幅減少,農產品的價格就大幅下降,這樣就出現了人家B2C類型的電商賣火龍果最低5元錢一個(400克),而O2O模式可以賣到4元一個都有錢賺,如果再有京東撐腰做促銷,1元一個也干。你說,O2O厲害不厲害!
關鍵點之三:更方便。現在城里人都很忙,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消費者的碎片化時間,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就是最大的方便。邊走路邊下單買菜,坐在公交上看看菜送到哪兒了,前腳剛進門,后腳菜就送到門口,這樣的方便無疑對于消費者有更大的價值。
因為消費者不需要另外花時間去干以前需要花時間去干的這些事,時間對于城市居民是最寶貴的,更方面的農產品O2O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另外一種更方便是現在城里懶人多了,不想走300米去菜市場買水果,直接送上樓來吧,手機一點,草莓到家,不耽誤追劇,多方便呀!
總之,農產品社區O2O已是大勢所趨,你今天不干農產品O2O,也許明天就沒飯吃。目前成熟的品類主要是剛需和高頻次消費的蔬菜和水果,大米、雞蛋等也有成熟案例。特產干貨類的農產品社區O2O需要從業人員繼續探索。
其實,做好農產品的社區O2O并不難,把握好“233”原則即可:“2”就是剛需和高頻次2個產品選擇條件;第一個“3”是3種模式任你選,即單干模式、合作模式和平臺模式;第二個“3”就是在三個關鍵點上發力:更快、更低、更方便,誰在這3個點上的綜合效率最高,誰就最具有競爭力,如果綜合效率比不過別人,那么在一個關鍵點做透做深,也是一種很好的競爭策略選擇。
農產品社區O2O,讓風來得更猛烈些吧!(作者為和君咨詢農產品營銷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