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彬+盧家楣+陳寧+姚本先



摘要::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演進與黨和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密切相關;師生關系研究的熱點領域主要集中在“師生關系及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基礎教育中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及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及其構建”和“高等教育中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及建構”等四個方面。
關 鍵 詞:師生關系;前沿演進;熱點領域
作者簡介:汪海彬,黃山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盧家楣,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寧,上海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姚本先,安徽師范大學,教授
一、引言
師生關系作為教育領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對關系,長期以來一直是教育理論與實踐關注的焦點,因為師生關系的良好與否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還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1]并對學生的情感素質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2]為此,研究者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了師生關系問題的大討論,并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進入研究的繁榮期,[3]到了新世紀,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程改革推行的背景下,師生關系領域的研究進入新的階段、呈現出新的特點。[4]為了探尋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新特點,本研究擬采用知識圖譜分析直觀展示該領域研究的前沿演進和熱點領域,以期為今后師生關系的研究提供一定啟示。
二、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為檢索平臺,以“師生關系”為檢索主題,以“2000-01-01——2014-08-08”為檢索時間,展開文獻檢索工作,共檢索得到20773篇文獻,在剔除諸如會議記錄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獻后,最終得到有效文獻11093篇。
(二)研究工具
采用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大連理工大學特聘教授陳超美開發的CiteSpaceⅢ軟件進行知識圖譜分析,同時采用中國醫科大學醫學信息學系崔雷教授開發的Bicomb共詞分析軟件對關鍵詞進行修正,并結合SPSS19.0進行聚類分析。
(三)研究過程
將確定的題錄信息分別以Refworks和NoteFirst兩種格式導出,其中Refworks格式的題錄信息用于CiteSpaceⅢ軟件的分析,以探索國內師生關系研究的熱點和前沿演進等信息;NoteFirst格式的題錄信息用于Bicomb共詞分析,通過提取并修正關鍵詞(如關鍵詞中帶有數字等無關字符等)后確定高頻關鍵詞,并建立高頻關鍵詞共詞頻矩陣,然后采用SPSS軟件進行高頻關鍵詞的聚類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演進
為初步探索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演進,采用CiteSpaceⅢ軟件中的突變檢測(Detect Bursts)功能探索師生關系研究中關鍵詞的突變點,直觀顯示了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前沿的演進過程,大致包括三個不同階段。
1.2000-2008年
這一時期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主題非常豐富,呈百家爭鳴之勢:素質教育、個性、創新精神、創新教育、知識經濟、教學活動、德育、主體、課程改革、新課程、研究性學習、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教育、校園)等都是這一時期的研究前沿。其中尤為突出的是2000-2006年的素質教育,2003-2007年的課程改革、新課程,以及2005-2008年的和諧。師生關系研究前沿的這種演進都與國家政府和教育部門出臺的相關文件密切相關。如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后,素質教育成了2000-2006年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主題;2001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后,課程改革、新課程成了2003-2007年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主題;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首次提出和諧社會的概念,并且在胡錦濤總書記2005年12月全面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后,和諧成了2000-2008年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主題。
2.2009-2010年
這一時期師生關系研究沒有明確的前沿主題。
3.2011-2014年
有效性、高效課堂、效率、小學語文、初中數學等成為這一時期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梢姡?010年7月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提高教育質量后,當前師生關系研究更加注重與教育質量相聯系,尤其是義務教育的質量。綜上可知,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演進與黨和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密切相關。
(二)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熱點分析
1.高頻關鍵詞的詞頻分析
11 093篇文獻共有關鍵詞11 489個,呈現的總頻次為52 682次,對標準化后的前50個高頻關鍵詞進行排序,(見表1)結果發現,前50個關鍵詞呈現的頻次為14 426次,占關鍵詞總頻次的27.4%。其中前10位關鍵詞出現頻次均達280次以上,它們依次為師生關系(4995)、和諧(725)、課堂教學(628)、學生(379)、教師(361)、教學(357)、高校(345)、教學效果(294)、構建(291)和興趣(281),這初步表明我國師生關系研究以探索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及其對教學的影響為主。關鍵詞的知識圖譜也直觀地展示了這一結果:師生關系出現的頻次最高,其圓圈最大,和諧與課堂教學次之。
2.高頻關鍵詞的聚類分析
為了更好地探尋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采用Bicomb共詞分析軟件生成50個高頻關鍵詞的詞篇矩陣,通過SPSS中的Ochiai系數將其轉化成共詞相似矩陣,然后采用相異矩陣=1-相似矩陣,產生相異矩陣,最后將相異系數矩陣導入SPSS進行聚類分析。(見表2)
在相異矩陣方面,依據以往的解釋:相異矩陣中的數值越接近1,表明關鍵詞間的距離越遠,相似度越小;數值越接近0,表明關鍵詞間的距離越近,相似度越大。[5]由表2可知,距離師生關系最近的前十個關鍵詞由近及遠依次為和諧(0.746)、教學效果(0.803)、課堂教學(0.837)、民主平等(0.848)、教學過程(0.849)、課堂氣氛(0.857)、學習過程(0.859)、教學活動(0.864)、構建(0.866)、新課程(0.870),這一結果初步說明我國師生關系的研究經常論述和諧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與教學(包括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教學過程、課堂氣氛)的關系、師生關系的建構、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系等問題。
在聚類分析結果方面,(見表3)結果發現,師生關系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可以分為四大類。
“種類1”包括主體性、主體間性、和諧等18個關鍵詞,是當前研究的最大熱點之一,主要涉及師生關系及其對教育教學影響的論述。這方面研究的總體結論是:對師生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主體性師生關系理論、主體間性師生關系理論以及他者性的師生關系理論三個階段;[6]師生之間是“主—客—主”式的兩個主體間的平等對話關系,[7]主體間性要求學生既是占有教育內容的主體,具有主體性,又是師生交往的主體,具有主體間性,[8]學生是具有超越性的“受教育者”;[9]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應從人性的一般特點出發,實現以生為本與教師主導的有機統一,使師生之間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主體間性關系,最終實現促進師生雙方特別是學生的發展日趨完美的終極目標;[10]在“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下,民主平等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核心,理解對話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價值取向,合作互動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橋梁;[11]教學活動與師生關系良好與否的關鍵是教師,[12]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教與學的良性互動。[13]
“種類2”包括興趣、英語、培養等6個關鍵詞,主要涉及基礎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及建立,這方面研究的總體結論是:英語教學要取得成功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就需要了解學習、與學生溝通、真誠相待、信任尊重、理解寬容學生;[14]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影響師生情感的主要因素,師生情感是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15]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端正學生學習目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入手;[16]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活動情景,改進教學方法,[17]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造就創新人才的關鍵因素,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創建民主、平等、自由的師生關系,釋放學生思維潛能。[18]
“種類3”包括教育、情感、尊重等7個關鍵詞,主要涉及新型師生關系及其構建,這方面研究的總體結論是:新型師生關系就是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理解、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19]新型師生關系倡導師生以一種游戲精神投入到教育活動中,雙方作為平等的主體,在“我—你”關系中進行溝通和交流,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對話進行有效交往;[20]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必須重視情感因素在師生關系中的重要作用,[21]并且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并且還要善于與學生溝通;[22]新師生觀下的班級管理需要班主任老師尊重學生、讓學生充滿信心等;[23]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在這種新的理念指導下,以尊重為切入點,重建社會道德倫理,重建學校的師生關系,重建師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學校的整體人文環境與教育精神。[24]
“種類4”包括教學方法、自主學習、素質教育等17個關鍵詞,主要涉及師生關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建構。這方面研究的總體結論是:應從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等方面入手切實提高高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5]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26]在高校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教師個人魅力的輻射和滲透,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27]建立良性互動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助于促進體育教學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28]教師應注重情感的投入,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情感,學生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繼而達到“知、情、意、行”相結合、相統一的目的。[29]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高校的關鍵,[30]構建(高職院校)和諧師生關系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構建師生互動的合作交流機制和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等。[31]
四、結論與啟示
通過對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演進和熱點領域的研究發現,在前沿演進方面,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前沿演進與黨和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密切相關,這一方面表明師生關系研究的與時俱進性,另一方面也提示教育實踐中的師生關系在每次教育變革下會面臨新問題、新挑戰。為此,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繼續推進和教育部下發“關于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的背景下,教育實踐中的師生關系也勢必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亟待解決,這還有待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繼續深入研究。
在熱點領域方面,結果發現師生關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大類,即“師生關系及對教育教學影響”“基礎教育中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及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及其構建”和“高等教育中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及建構”。這與以往部分綜述研究認為師生關系的構建是研究熱點的結果基本一致。這表明師生關系的研究更突顯教育應用性,而這也恰與2011-2014年研究的前沿集中于有效性、高效課堂、效率等主題相吻合。
在對相關文獻進行人工閱讀和分析后發現,當前師生關系研究尚存一些不足:首先,研究方法以思辨為主。研究者大多從自身角度出發提出一些師生關系的理論構建策略,不可否認一些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有些也有生搬硬套西方哲學理論的趨向,這就需要教育實踐研究的實證驗證,以篩選出更富科學性、有效性的構建策略。第二,研究視角局限教師層面。師生關系的構建方面大多偏重于教師一方,對學生的關注則較少,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師生關系沒有擺脫“教師主導”,教師“掌控”狹隘的研究思路,是否在某種程度上與提倡的雙主體自相矛盾?第三,研究對象以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為主,但幼兒師生關系、特殊教育中的師生關系研究則較少,這不僅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均衡教育的要求不符,也與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現實,尤其是學前師生關系中惡性事件屢見報端的現實相悖。
總之,今后師生關系的研究應從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教育現實相結合為指導,切實從“主—客—主”式兩個主體間關系的視角出發(不僅關注教師層面還應關注學生等層面),并采用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交互驗證的綜合方法,以探索出更富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改善師生關系的策略。
參考文獻:
[1]邵曉楓.十年來我國師生關系觀述評[J].教育學報,2007(5):13-19.
[2]盧家楣,劉偉,賀雯,等.我國當代青少年情感素質現狀調查[J].心理學報,2009,41(12):1152-1164.
[3]李長吉,陶麗.師生關系研究三十年[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8(1):86-91.
[4]樊萬奎,段兆兵.近十年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教育科學研究,2009(12):67-71.
[5]郭文斌,周念麗,方俊明.我國學前教育研究熱點知識圖譜[J].學前教育研究,2014(1):11-18.
[6]柴楠,劉要悟.基于社會關系理論視角的師生關系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2(5):77-79.
[7]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24-30,50.
[8]馮建軍.以主體間性重構教育過程[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86-90.
[9]吳康寧.學生僅僅是“受教育者”嗎?——兼談師生關系觀的轉換[J].教育研究,2003(4):43-47.
[10]邵曉楓,廖其發.論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4(3):137-141.
[11]王明芳,吳岳軍.師生關系的反思與前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6):41-42.
[12]徐繼存.面向現實教學活動的師生關系建設[J].教育研究,2005(1):58-62.
[13]韓江.優化師生關系 提升教學質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7(S2):11-12.
[14]蔣小青.英語教學中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4(11):58-59.
[15]戴建輝,劉一隆.師生關系與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J].中國體育科技,2000,36(4):36-37.
[16]秦英.試論中學英語教學興趣的激發[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S1):206-207.
[17]查引娟,袁建萍.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6):135-136.
[18]劉俊.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與方法[J].中國教育學刊,2010(3):42-44.
[19]謝庭香.如何構建新型師生關系[J].中國教育學刊,2014(5):62,65.
[20]劉娜,谷春娟.游戲情境中對話式師生交往關系的構建[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2):106-108.
[21]武紅鳳.淺議從情感的角度構建新型師生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2012(28):28.
[22]余柯,李曉紅,王亭婷,等.新型師生關系構建略論[J].教學與管理,2007(27):36-37.
[23]萬杭仙.新型師生關系下的班級管理[J].教育發展研究,2004(12):118-119.
[24]柳海民.尊重的教育:理念價位與科學依據[J].東北師大學報,2001(5):9-11.
[25]王穎.提高高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20):172-173.
[26]劉紅梅.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5(10):54-56.
[27]侯力莉,李慧男,張家成.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策略[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2(3):105-106.
[28]李震.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的社會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3):318-319.
[29]袁思明.思想品德教學的情感與績效[J].教育評論,2005(1):101-102.
[30]邱秀芳.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策略[J].教育探索, 2012(1):127-128.
[31]王德勛.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困境及其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8):69-72.
責任編輯/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