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偉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的重要論述,是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是今年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僅是一次政治教育,更是一次思想洗禮,是一次作風整頓。如何貫徹落實“三嚴三實”具體要求,進一步加強班子作風建設,是擺在我們每名政工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務。
一、提素質,素質不高的班子一事無成
學習是專題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礎。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把自己擺進專題教育中去,防止學習的表面化、程序化、簡單化,做到學有所思、觸及靈魂,要把理論學習貫穿于專題教育的全過程。一是要提高政治理論素質,從思想上真正提高認識,解決真學和假學、真懂和假懂、真用和假用的問題,把黨的宗旨、馬列著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和工作的寶典,放在手邊,刻苦學習,領會實質,堅定信念,指導實踐;二要樹立市場觀念,立足于現代企業的新要求,主動適應資產經營、生產經營責任制帶來的新變化,真正樹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努力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知識,增強駕馭市場的能力;三是提高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執行上級指示,不是簡單的上情下達,也不是機械的照抄照搬,必須要善動腦筋,經過班子的集體“咀嚼”,結合實際,開拓創新。只有創出自己的工作特色來,才能在各項工作中處處領先。
二、抓正職,不稱職的正職帶不出好班子
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是“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重要指導原則。企業的興衰在班子,班子的關鍵在正職。黨政正職在班子建設中處于龍頭地位,要想抓好班子建設,必須建立“正職帶班子,班子帶隊伍,隊伍促發展”的格局。抓正職一要塑好形象?!罢?,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黨政正職要做到一塵不染,一身正氣,一視同仁,一諾千金,要具備政治家的胸懷,不徇私情的品德和榮辱不驚,堅韌不拔的心理。工作中要勇挑重擔,出了問題主動承擔責任,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做好表率,當好先鋒。二要謀劃好思路。要善于把貫徹執行好上級工作部署同本單位實際結合起來,把自己的創造性和班子成員的聰明才智結合起來,把班子的集體思路同群眾的創造力結合起來,既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上級指示,又要與單位實際相符合,創造性地謀劃好工作思路;三要協調好關系。班子成員之間存在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長期得不到解決是危險的。黨政正職要準確掌握班子成員的思想動態,眼明嘴快,及時發現裂痕,填好“潤滑劑”;四是用好副職。要做到知人善任,揚長避短,各盡所能,科學分工,善于創造一種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工作氛圍,盡最大可能調動副職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保廉潔,不廉潔的班子如臨深淵
《詩經》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边@種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放在黨員領導干部身上,體現的是一種為官的態度與做人的境界?!肮?,廉生威”。能不能保持清正廉潔,事關領導干部形象,事關領導班子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班子成員的每位同志都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始終保持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嚴于律己,防微杜漸。要大力弘揚艱苦奮斗之風,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量力而行,精打細算,反對奢侈浪費,大手大腳,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切實注意形象,防止在職工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踏踏實實創業,取信于職工。
四、當公仆,脫離群眾的班子如履薄冰
職工是企業的主人,是歷史的創造者?;鶎宇I導班子要把堅持職工群眾路線作為開展工作的根本落腳點。增強群眾觀念,時刻擺正自己和職工群眾的關系,確立全心全意為職工群眾服務的公仆意識和政治信念,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要把職工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基本的出發點,要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扎扎實實為職工群眾辦實事。當前要著重解決好職工關心的熱點問題,幫助職工群眾解決遇到的困難。我們只有把職工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才能贏得廣大職工群眾的擁護和信賴。
五、求民主,不講民主的班子人心向背
一個成熟的組織應當是既講民主又講集中,既講原則又講團結,既講思想交鋒又講感情交流的堅強集體。一名優秀的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應當是全局觀念強,民主作風好,善于廣納群言,集中大家智慧的“領頭羊”。對待和處理問題,要注重調查研究,掌握民情,反映民意,順應民心,要擔負起講民主的主要責任,增強民主作風,善于把發揮班子的集體智慧,凝聚班子的合力作為提高決策水平,帶好班子的重要因素。當好班長,不當家長,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要有主見,但不主觀,真正做到討論有民主,決策講原則,做好民主集中制的帶頭人。
六、敢揭丑,沒有批評的班子停步不前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然而在這些年中,一些同志不敢批評和自我批評了,取而代之的是表揚和自我表揚,使批評的武器變形走樣,查擺問題在“風和日麗”中進行,整改作風在隔靴搔癢中度過,起不到實際效果。班子不怕有問題,關鍵是怎樣正確對待問題、怎樣解決問題。一味遮遮掩掩是不會進步的,必須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有力武器,多從主觀找原因,多從內部找原因,多從自身找原因。相互批評的過程也是相互幫助的過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能聞贊則喜、聞過則怒,要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虛心接受別人意見,才能達到“團結–批評–團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