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平臺作為一個工程概念,最早是隨著汽車大批量流水線作業出現的,20世紀30年代被應用到飛機子系統創新中。Roberson和Urich(1998)認為產品平臺是一個產品系列共享的資產集合,這些資產包括零部件、工藝、知識、人員及聯系。實質上,新產品是企業技術和知識在物質上的實現,因而產品平臺的研究必然涉及到技術平臺和知識平臺。技術知識平臺既是產品平臺在技術層面的延伸,又是產品平臺的重要支撐,同時,技術知識平臺還必須與非技術知識系統相聯系,這就需要一個外延更加寬泛的概念──創新平臺來概括。因此,探討企業的創新平臺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關鍵詞:企業創新;平臺;構建問題初探
一、 企業創新平臺的內涵
創新平臺是企業為獲得持續競爭優勢,以促進企業快速成長而構筑的一個完整創新管理系統。創新平臺是知識、學習與創新交互作用并相互強化及整合的立體架構,它具有自身的特性:①嵌入性,即創新平臺的某些構成要素要嵌入在企業成長能力之中,同時也嵌入在整個企業創新系統中;②整合性,即創新平臺要有利于對嵌入在企業中的知識等資源進行整合,也要有利于不同學習方式的協同與整合,從而促進企業持續快速成長;③整體性,即創新平臺不是簡單的要素相加和偶然堆積,而是各要素通過非線性相互作用而構成的有機整體。
基于以上分析,創新平臺內涵就是企業通過學習型組織的構建、創新網絡的形成以及創新文化氛圍的營造,開發出對創新提供支持的平臺和功能,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快速成長。
二、企業創新平臺的構成要素
創新平臺的構成要素應該包括2個層面:①創新資源的獲取、存貯及其利用等要素;②對創新資源的獲取、存貯及其利用提供支撐的要素。為此,對應第一層面應設置“創新網絡、知識庫、學習系統”3個要素,對應第二層面應設置“技術基礎設施、創新型文化”2個要素。
(一)創新網絡──創新資源的接口
單個組織不可能完全孤立地進行創新,在其創新活動過程中,必須與其它組織之間建立起各種各樣的聯系,這些形形色色的聯系組成了一個網絡,影響著創新。因此,網絡是各種行為主體之間在交換資源、傳遞資源過程中發生聯系時建立的各種關系的總和,其目的是在各行為主體之間傳遞創新資源,實現創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優化組合。構建創新網絡的目的是獲取創新資源,創新資源是提升企業可持續成長能力的重要支撐,它主要由知識、信息、教育、人財物等資源組成。任何企業都不可能掌握產品研發、生產及其營銷管理的全部技術及知識,僅僅依靠自身力量進行創新是很難取得成功的,必須要利用創新網絡上的創新資源,加強與創新網絡的行為主體之間的合作。因此,企業構建健全的創新網絡,實現與外部知識源的聯結,為企業提供一個充分利用創新網絡上的創新資源的窗口,從而通過學習內外部新知識達到提升企業成長能力的目的,促進企業持續快速成長。
(二)知識庫——創新平臺的核心
知識既是創新不可缺少的投入要素,又是創新的最終目標和產出。創新平臺的首要功能是為企業成長提供其所需的知識,將合適的知識在合適的地點和時機傳送給合適的人。企業知識庫是一個集知識的獲取、分類、組織、存儲、傳播、維護、共享于一體的智能知識處理系統,該系統能自動或通過人工的方式獲取針對某一主題的知識,并按一定的模式進行分類、編碼,能對各種結構和類型的知識進行集中或分布存儲,能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知識共享環境,并能動態地對其中存儲的知識進行即時的更新和維護,從而輔助企業知識管理的實施,是企業知識管理的核心技術工具。
(三)學習系統──創新平臺的動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了最具戰略性的資源,學習則為最具創造性的社會過程,創新則是社會發展的源泉。知識經濟在其本質上是創新經濟,就其過程而言是學習經濟。在企業層面,創新的有形過程是“生產要素重組”或“創新資源配置”,但更加重要的是無形過程,即“知識獲取、流動、整合、創造、貯存和利用”的過程,這也是企業創新的真正本質所在。創新能力是一個動態的、累積的過程,和企業本身所積累的知識相關,企業積累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企業學習的過程。換句話說,企業知識是企業學習的結果,企業知識的增值過程就是企業學習的過程。所以,創新能力落后的企業如果要縮小與創新能力強大的企業之間的知識鴻溝,則消除兩者之間的學習能力鴻溝是前提。
各類知識的獲取、整合、創造、貯存和利用都必須經過企業的學習來完成,這就要求企業建立完善的學習系統,包括健全的教育培訓制度、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交流會等,努力向學習型組織邁進,因為創新型企業首先必須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創新網絡與企業知識庫只有通過建立學習系統才能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企業學習系統是創新平臺的動力系統。
(四)技術基礎設施──創新實現的工具
創新平臺作用的發揮需要相應的技術基礎設施的支持。這里所說的技術基礎設施主要是指為通過創新網絡獲取諸如技術、信息等外部創新資源,以及企業內部創新資源高效有序的流動提供支持的信息基礎設施,和為實現創新資源轉化而為生產力提供支持的各種設備等。
創新平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如何發揮企業內外創新資源的使用效能,這必將與企業信息技術設施緊密聯系,這是因為一個完善的創新管理系統必須由最基本的系統要素──“信息技術(IT)”來支撐創新資源的充分利用,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系統要素,企業才能有效地管理創新資源。企業對創新資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企業的研發及生產設施的現代化水平,沒有現代化的技術基礎設施,企業中諸如知識、信息及人財物等創新資源就不能被有效激活,難以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因此,企業創新平臺的構筑,一方面,是為了獲取、共享創新資源;另一方面,還需要配置相應的先進設備來支持創新資源的有效利用。
(五)創新型文化──企業創新的催化劑
影響創新能力的社會環境中的第一位因素是文化。對創新而言,文化的影響力特別強,文化保守、觀念落后不利于創新。創新文化,說到底就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激勵或激發人們去創新的文化。在創建創新型文化的過程中,要容忍失敗,鼓勵員工創新和承擔風險,既努力開發和利用組織內部的知識資源,也積極吸收和應用組織外部的知識資源;既高度重視自身的利益,也要正確認識和合理分配知識轉移過程中的各種利益。
因此,在構筑創新平臺時,企業要充分考慮企業文化對創新的影響,建立處處講創新、時時想創新、人人要創新的創新型的組織文化,在塑造創新型文化過程中,企業要尊重知識、鼓勵創新,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員工交流與溝通,使人們認識到在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交互學習比個人學習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鼓勵知識轉移和共享,使創新成為員工們的一種習慣性行為。
三、企業創新平臺總體結構模型
企業創新平臺的構筑主要從創新平臺的構成要素著手,是圍繞企業創新資源的獲取、存貯、轉移、共享及其高效利用而開展的。這些要素通過相互聯結構成整體后,實現提升創新能力和促進企業成長的目標。根據前面論述,創新平臺的5個要素分別從兩個層面對企業創新發生作用:①核心層,包括創新網絡、知識庫及學習系統3個構成要素,主要負責對創新資源的獲取、存貯、轉移、共享及其利用等;②組織支撐層,包括技術基礎設施與創新型文化2個構成要素,主要為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撐和保證。
在核心層,要素之間的聯結一般是圍繞企業創新資源而建立的。汲取利用創新網絡上各節點的知識、信息等創新資源是構建創新網絡的重要目的。創新網絡上的創新資源既是企業內部創新資源的補充,又能夠豐富和激活知識庫中的知識資源。通過知識庫,創新主體可以獲取創新所需要的資源,而創新成果反過來又可以存儲到知識庫供以后使用、共享及傳播,可以說,知識庫是為創新資源共享和傳播提供便利的工具。各類知識的獲取、整合、利用、存儲都必須通過學習系統才能實現,學習系統是企業創新與成長的動力源泉,促進著企業知識的流動與增值。在組織支撐層,技術基礎設施則是創新資源充分合理利用從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工具,是創新資源的應用場所,離開技術基礎設施的支撐,企業內外部創新資源就難以發揮應有的效能,從而難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促進企業持續成長;而創新文化能夠最大限度地激勵或激發人們去創新,為組織員工創新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因此,技術基礎設施和創新文化均是服務于核心層的創新資源的獲取、存貯、傳播、共享及其利用,它們支撐著核心層發揮各構成要素的使用效能;不過,離開核心層,組織支撐層就失去了意義。
創新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成長的必要條件,構筑企業的創新平臺則是促進企業創新的前提。創新平臺是由創新網絡、知識庫、學習系統、技術基礎設施、以及創新文化5要素有機組成的立體架構。創新網絡、知識庫和學習系統組成了企業創新平臺的核心層,技術基礎設施和創新型文化則組成了企業創新平臺的支撐層。通過創新平臺兩個層面的互動,實現企業內外部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來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水平,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成長。
作者簡介:趙慧琳(1978–),女,河南林州人,漢族,義馬煤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事務部副主任會計師,高級會計師,財務管理和企業文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