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

摘 要:介紹了楊凌熱電廠擬采用的條形封閉煤場和圓形煤場兩種布置方案,通過對兩種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選擇條形封閉煤場作為本工程的儲煤方案。
關鍵詞:條形封閉煤場;圓形煤場;斗輪堆取料機
一、概況
(一)燃煤煤質分析資料
本工程設計煤質由甘肅華亭礦區煤田供應,校核煤采用華亭、彬長礦區混煤,煤資分析資料具體見表1。
(二)鍋爐耗煤量
鍋爐耗煤量(設計煤種)詳見表2。
二、煤場貯煤量
根據設計規程,確定封閉煤場容量滿足鍋爐在BMCR工況下燃用設計煤種不少于15天耗煤量,儲量暫按10萬噸設計。
三、煤場方案介紹
本工程僅將條形封閉煤場及圓形煤場進行對比,其它形式封閉煤場(如筒倉、球型儲料場)因煤種揮發分高、國內業績較少等原因暫不考慮。
(一)條形煤場
穹形網架封閉式條形煤場的主要由懸臂斗輪堆取料機、穹頂網架式封閉煤棚及其它相關輔助設施構成。
穹頂網架式封閉煤棚目前在國內應用較多,但此種形式的煤場主要在降雨量較大的南方地區應用,此前主要是作為干煤棚來設置。
穹頂網架封閉煤棚整體結構形式采用鋼網架,網架下部起始點設在平行于煤場設置的二條擋煤墻上,支撐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現澆柱,柱距約4米。彩色壓型鋼板圍護。基礎形式為條形基礎。設計覆蓋面積依需要而定。其就像在二面墻之間加蓋一個穹型屋頂,屋頂下即為煤場貯煤,進而起到封閉煤場,保護環境的目的。
(二)圓形煤場
圓形煤場由圓形煤場堆取料機、圓形煤場土建結構及其它相關輔助設施構成。圓形煤場堆取料機主要組成部分為:中心柱及下部的圓錐形煤斗、堆料機、取料機、振動給煤機、電氣和控制設備等。圓形煤場堆料機的結構型式基本相同,均采用鋼結構懸臂帶式輸送機。根據其俯仰堆料的功能,可分為堆料不可俯仰和堆料可俯仰兩種型式。圓形煤場取料機均為刮板式,主要結構型式有兩種:懸臂式和門架式。
四、方案擬定
(一)斗輪機封閉煤場方案
火車來煤通過翻車機卸煤,再通過帶式輸送機直接送入煤倉間或通過帶式輸送機轉運至斗輪堆取料機上,通過斗輪機卸入煤場。
本期煤場為兩塊條形煤場,長度為185米,總寬為90米。干煤棚采用拱形結構,跨度為90米,長為190米,三面及頂部全封閉。煤場機械采用一臺折返式斗輪堆取料機,堆料機懸臂為35米,堆料高度為13.5米。堆取料機的堆料出力為1500t/h,取料出力為1000t/h。煤場總儲煤量約為10萬噸。
(二)圓形煤場方案
火車來煤經翻車機翻卸后、汽車來煤通過汽車卸車機卸煤或由自卸車直接卸煤后,再通過輸送機直接送入煤倉間或通過帶式輸送機高架穿入圓形煤場中心,卸入頂堆側取的堆取料機上,通過堆取料機卸入煤場。
圓形煤場采用直徑φ90m,擋煤墻高度為17m的圓形堆取料機煤場,堆料機為俯仰式,取料機為懸臂式刮板取料機(或門架式刮板取料機),堆料能力為1500t/h,取料能力1000t/h。煤場總儲煤量約10萬噸。
進入圓形煤場的帶式輸送機均單路布置,帶寬B=1400mm,V=2.5m/s,出力Q=1500t/h。
煤場的側墻及堆取料機中心柱上均設有消防水槍等消防設施。
五、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
結構形式:
拱形結構,跨度為90米,長為190米,三面及頂部封閉。
圓形空間網架結構,煤場為直徑φ90米的圓形煤場,全封閉的結構形式。
煤場設備:
折返式斗輪堆取料機,堆料機懸臂為35米,堆料高度為13.5米。堆取料機的堆料出力為1500t/h,取料出力為1000t/h。
環形堆取料機,堆料機懸臂為堆料出力1500t/h,取料出力為1000t/h。
儲煤場用地面積:
占地面積:16720 m2
占地面積:9500 m2
優點:
1.采用了封閉煤場,減少了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2.斗輪機露天煤場的設備及土建和配套設施造價低。
3.對燃煤自燃處理方便。
4.圓形煤場為全封閉結構,儲煤全部為干煤對環境污染小。
5.占地面積小,節約用地指標。
6.自動化程度高、運行安全可靠、抗惡劣天氣能力強。
7.煤場回取率約100%,基本無需推煤機輔助作業。
8.場損低(機械、化學損耗≤100J/kg)。
缺點:
1.封閉煤場的土建、鋼結構等造價
較高。
2.單位面積儲煤量5~6t/m2、占地面積大;綜合用地面積比圓形煤場高30~40%。
3.煤場回取率約70%,推煤機輔助作業工作量大。
4.全封閉式圓形煤場的設備及土建和配套設施造價昂貴,同容量煤場,圓形煤場比條形封閉煤場費用高2410(萬元)
六、結論
根據以上技術、經濟比較可見,兩種煤場方案各有優缺點。結合楊凌電廠的地理位置、氣象條件、燃煤特性等因素,分析得出:條形封閉煤場方案造價低,且該方案在國內許多電廠使用,技術成熟可靠,但抑塵效果相對圓形煤場偏差。條形封閉煤場和圓形煤場方案在技術上均具有整體穩定性較好的優勢,而且在防塵效果上均具有明顯優勢,但考慮到節省工程投資方面,本工程推薦采用條形封閉煤場方案作為儲煤場方案。
參考文獻:
[1]《大中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
[2]《運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