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摘 要:節能減排是現今形式下各生產企業可持續發展所必然要選擇的道路,對于國家能源和環境安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企業軟實力提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資源環境、節能減排目標的約束下,節能環保已成為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現代各產業體系的必然選擇。未來較長時期內,在滿足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節能減排已是不可避免,大勢所趨!
關鍵詞:節能減排;資源節約;發展科研
自2006年03月16日頒布十一五規劃綱要以來,我國就確定了GDP能耗下降20%的節能減排目標,在2009年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中國代表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標。
一、節能安排所遇到的問題
種種跡象表明,到如今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即將進入重要階段,作為我國眾多企業來說,發展節能減排工作已是不可避免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中國各地方政府在長期的節能減排工作中也暴露除了種種問題和漏洞,如產業結構不合理、節能減排機制不健全、激勵制度有待完善、監管出現大量盲區、基礎工作不到位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慢慢去努力改善解決,如何保證這些問題長期有效的得到改善,是目前各大環保監管機構的工作重點。
各地政府在實行節能減排工作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到各地獨特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地理環境,設計出最切實有效的工作思路,雖然可以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但是切忌生搬硬套,照單全收,否則一旦出現問題,不但出現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現象,也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改變傳統觀念
轉變觀念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必要條件,有什么樣的觀念就決定著什么樣的發展方向,傳統的發展觀,是單純注重物質財富的增長而忽視了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在這種發展觀的影響下,中國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實現了在全世界都不可復制的經濟增長奇跡,但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首先就是要拋棄這種落后的發展觀念,客觀的看待物質財富和人與環境全面發展的和諧關系。提出符合社會發展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新理念、新思路,并深入持久的進行宣傳和教育,培育節約型文化,營造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良好氛圍。
三、大力發展科研
投入一定的資源大力發展節能減排企業,扶植民間環保團體,大力發展新型節能方式和節能產品,著力創新新節能工藝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生產操作成本,逐漸取代落后的生產方式,摸索循環發展經濟模式,都是節能減排工作的發展方向,如我國一些城市不斷出現的公共自行車市政系統,就逐漸取得了良好地效果,給民眾逐漸樹立綠色出行、環保出行的理念,這種旨在削減城市溫室氣體和緩解交通堵塞的項目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汽車尾氣的排放量,促進了全民環保工作順利開展。
四、注重清潔能源的發展
清潔能源作為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節能減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無污染,無排放等特點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地熱、海潮能等等清潔能源不但可無限利用,同時對環境無任何不良影響,在此方面政府應投入大量精力資源進行開發研究,逐漸改善中國目前火力發電為主題的能源模式,各生產企業也應將此作為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來發展,不斷開發新技術,逐漸加大清潔能源的利用率。
五、倡導全民節約
節能減排不單單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也是廣大民眾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宣傳教育大力倡導全民節能減排,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人人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將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與節能減排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將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