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爭爭+苗向前
摘 要:近年來,在采取有效的環保措施之后,我國城市環境日漸得到改善,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卻逐年惡化。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社會上的各種污染不僅僅只是嚴重危害著農村人口的生命,而且逐漸以不可控制的形態威脅著城市人口的生活。本文主要是對目前我國農村存在的一些重點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問題造成的各種原因,并根據農村環境保護現狀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污染;環保;建議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較為快速,伴隨著發展節奏而來的是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因此,我國農村發展也在嶄新的機遇下蓬勃發展[1]。但是,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有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導致農村的環境逐漸惡化[2]。另外一方面,我國本來就不是很重視農村環境的污染,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相比,我國農村發展較為遲滯,農業的發展與環境的保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
一、我國農村的三類環境污染問題
(一)現代化進程中產生污染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國情的真實寫照,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土地資源基本已經大幅度減少,基本接近底線了[3]。實際生產當中,土地經營管理者為了增加土壤的產出,大幅度的使用農藥和化肥,截止目前,我國基本已經成為世界上使用化肥和農藥最多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在化肥農藥高密度使用的背后,還有各種化肥的構造混亂等實際情況。整體看來,化肥的利用率較低,很容易隨著雨水等流失,農田的土壤污染情況因此誕生,不僅導致農田水土的污染,還會通過農田中水體的傳導造成地下的水污染,也會污染空氣。相關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基本使用約130萬噸的農藥,但是實際上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對農作物產生影響。其他的一部分基本上是流入了水中或者土壤當中,嚴重破壞了土壤的營養結構,甚至是直接危害了人口的健康。另外,大棚農業在我國增多,大大地造成了地膜的損壞。近些年來,我國使用了世界上最大量的地膜,破壞了土質。還有很多地方將秸稈進行焚燒,又或者是直接丟棄在水中,導致資源的浪費和空氣環境的損壞,污染了農村的環境衛生[4]。
(二)人居環境污染
我國部分農村和小城鎮聚集混亂,沒有經過科學規劃的布局導致居民的聚集雜亂無章,分區也不合理,并且忽視生活垃圾的合理處理,直接丟棄導致生活垃圾流入周邊的環境中,形成極其糟糕的環境[5]。從目前很多農村的實際情況來看,居民喜歡隨意丟棄垃圾,大多還是露天放置,生活臟水隨意排放,居住的附近環境受到嚴重的毀壞,隨著程度的加深,逐漸影響著地下水的質量,進而威脅著人們的衛生與健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經濟條件逐漸改善,但是城市的污也在逐漸轉向農村。
(三)工業污染
鄉鎮企業造成工業污染,威脅著農村的環境。鄉鎮上布局了一些中小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大多數時候是設備落后,生產技術水平極低的狀態,同時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生產導致的工業垃圾也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理,逐漸地嚴重威脅周邊的環境[6]。近些年,鄉鎮中逐漸興起發展集約化的蓄畜養殖,養殖者沒有環保意識,隨意排泄污染源污染地表水,更嚴重的是,這些牲畜排泄的糞便會帶來疾病因子,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另外一方面,養殖所需的飼料含有大分量的化學元素,有時如果牲畜沒有及時吸收就會流入周邊環境當中,嚴重危害居住環境。
二、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幾點建議與對策
(一)建設法規、標準、管理制度及其支撐體系
首先,根據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農村的生活、牲畜養殖、工業發展等方面造成污染的環節,研究制定合適的法規制度,約束環境污染的行為,用法律法規的手段確保農村環境保護的持續。目前,我國僅在新頒布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針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進行了解釋和說明[7],除此之外,基本上沒有涉及的法規,這個現實也揭露了我國農村環境保護法律保護缺失的問題,今后,相關的職能部門應該引以為戒,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保證農村環境保護有法可依。
(二)發展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解決農村環境污染的另一個重要方法。我國傳統農業屬于粗放型農業,發展中對環境破壞嚴重,因此必須進行系統的改革和優化。首先,了解農村的地域環境,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施肥、防治等方法進行農業生產,合理科學地使用化肥,控制數量,保證質量,提高化學的利用率;其次,在農村應該積極推行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發展策略,確保鄉鎮工業結構的合理。
(三)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確保農村環境保護的基本措施。首先,面對生活垃圾,應該合理處理固體垃圾,集中分類進行處理;其次,將生活或者工業污水進行科學處理,結合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進行污水的處理;最后,注意牲畜的養殖的合理性。牲畜養殖要與當地的農村發展密切結合,根據本地鄉鎮的實際規劃,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養殖方案。
(四)加大農村環境保護的投入
不同于城市設置的專項環境保護項目,有專門的財政撥款,農村環境保護沒有固定的資金支持,也沒有明確的集資對象。因此,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只能夠結合這一實際情況開展,建立一套專門服務于農村環境保護的籌資方案,增加專項財政撥款的金額,還要自上而下將每個環節中涉及的各個部門的責任明確,建立完整的農村環境管理體制,加強農村人口聚居地的環保基礎設施。
(五)加強環境監測和監管
有了方案與法規之后,重點就是執行。法律重在發揮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與保護,堅決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辦事,嚴格懲治各種破壞環境的行為,依法保護各個環境保護的成果。實際上,農村與鄉鎮處于離城區較遠的地方,管理起來有著一定的難度和限制,結合這一實際問題,我國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定期檢查,監督各項環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六)加大宣傳提高環保意識
環保工作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加大宣傳力度,加強人們心中的環保意識。媒體、電視、廣播、教育媒介等等都可以用于農村環保知識的宣傳和引導。另外還可以開展專項的環保知識下鄉的活動,普及環保知識和環保措施,讓每個人心中都逐漸樹立健康的環保觀念,并且引導鼓勵他們能夠在農村環境保護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結束語
農村環境保護問題,關系到整個人類的生活,必須引起每個人的高度重視。保護農村環境,人人有責,我們必須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加強人力、物力投入,努力建設環境和諧的新型社會。
參考文獻:
[1]吳海燕.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探析[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9,11(3):49-51.
[2]盧亞麗,薛惠鋒.我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博弈分析[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7,23(3):268-271.
[2]袁平.農業污染及其綜合防控的環境經濟學研究:理論探討與實證分析[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8:36-38.
[3]張欣,王緒龍,張巨勇.農戶行為對農業生態的負面影響及優化對策[J].農村經濟,2005,11(7):54-56.
[4]何立果.都江堰流域“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模式”研究:兼對“府南河上游安龍可持續發展項目村”的考察[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07:23-27.
[5]劉建昌,陳偉琪,張珞平,等.構建流域農業非點源污染控制的環境經濟手段研究:以福建省九龍江流域為例[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5,13(3):186-190.
[6]黃德林,包菲.農業環境污染排放及其政策導向[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2-23.
[7]蘇楊,馬宙宙.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環境污染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環境,2006,16(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