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欣
【摘 要】隨著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日益活躍,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順應這一趨勢,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嘗試、去探索,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努力拓展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 ? ?思想政治教育 ? ?創新 ? ?途徑
隨著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日益活躍,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順應這一趨勢,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嘗試、去探索,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明確新任務、樹立新理念、建立新機制、拓展新途徑、采取新措施。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努力拓展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一、認清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抓住新特點、形成新共識
1.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認清新形勢、迎接新挑戰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高教改革不斷深化,改革發展過程出現了一些新困難、新問題,對大學生思想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挑戰。如何引導廣大學生正確認識肩負的歷史使命,如何積極主動地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使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準確把握當前大學生思想、生活、學習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些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課題。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創新。
2.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由于對外開放的擴大,大學生面臨著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發生了新的變化。一是既有遠大理想,又十分重視現實;既關心國家的命運前途,又關注現實問題的解決;有報效祖國的理想,也希望有個好的發展前途。二是既思想敏感,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又思維單純欠成熟。這就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新變化、解決新問題。比如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黨建工作,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抵御腐朽思想和文化對大學生心靈的侵蝕;如何應對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并以此為契機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等。
3.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新特點,形成新共識
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關廣大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要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第一,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全面成長的“基礎工程”。第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民心工程。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也是父母的期望,對大學生的教育牽動億萬家長的心,涉及億萬家庭的幸福,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圍繞新目標、確定新標準、根據新要求、謀劃新思路
1.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圍繞新目標,確定新標準
高校作為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按照和諧社會的標準,大力倡導公平、正義、寬容的社會理念,維護校園的穩定,緊密貼近實際、生活和學生,做到尊重人、關愛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新部署,明確新的任務
當前,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二是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民族精神教育;三是要以基本的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廣大學生自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敬業奉獻,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四是要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的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
3.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據新要求,謀劃新的思路
為適應新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需要,必須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新思路。第一,要以“兩課”教育教學為主渠道,發揮教師的教書育人作用,把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系統教育與專題教育、理論武裝與育人實踐、形勢政策教育與常規法綱教育結合起來,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用優秀的文化培育大學生。第二,要積極營造健康向上、高品質、高格調的校園文化氛圍。第三,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絡建設,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第四,要創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的保障體系和長效機制。第五,要切實解決學生實際問題,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就業服務指導,資助困難學生,在辦實事中加強思想教育。第六,要發揮黨團組織的優勢,及時地把優秀大學生吸收到黨內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加強師德建設,注重言傳身教的統一
1.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要重視言傳身教的作用。教師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講授的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在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而作為學生,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在通過教師的“形體語言”獲得德育方面的信息,從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顯得尤為重要。一個道德高尚、治學嚴謹的教師給予學生的絕不僅僅是知識,他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影響一定是最為廣泛、深刻、持久的。在高科技的現代信息社會,大學生們通過媒體獲得的信息已經很多,但是他們更需要的是行為上的楷模,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既要“學為人師”,又要做到“行為示范”;既要有學術水平,還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學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使他們能自覺地接受傳遞給他們的信息,滋潤他們的心田。
2.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新機制
育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本質和核心,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就是要把教育和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育人工作貫穿于學生管理工作的全過程。
德育為先的理念:要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樹立愛國主義思想,遵紀守法,遵守公民道德規范,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依法治校的理念:在學生管理中,要切實增強法制意識,從法律的角度審視和確立學校與學生的關系,用法治的理念、方法和手段維護好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要維護好辦學自主權。